來源:券商中國
高企的美債收益率也投資者對於美國科技股漲勢的持續性擔憂,加速獲利回吐。9月初至今,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6.16%,標普500信息科技指數下跌8%,且跌幅有明顯擴大跡象。
不過,港股科技股市場或可能因此獲益,南向資金9月份淨流入466.50億港元,恒生科技指數ETF被投資者持續加倉;券商發行的恒生科技指數結構性產品佔比也逐月攀升,從不到10%迅速升高至50%。
10年期美債收益率創16年來新高
被稱爲“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9月28日,盤中突破4.688%,創下2007年9月以來新高。
儘管如此,各大資管巨頭認爲其仍會繼續走高。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警告,美聯儲可能會加息至最高7%。他指出,從5%升至7%之間的過程將比從3%到5%更痛苦,全球可能還並未做好應對準備,美國銀行業危機還沒解除,預計將出現進一步動盪。當前形勢將不可避免地導致銀行提高放貸門檻,尤其是在商業地產領域,情況顯得越來越黯淡。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也認爲,10年期美債收益率可能會進一步走高,而且金融市場正逐漸認同利率可能會維持在高位的觀點,動盪的宏觀體製正給“央行政策和未來風險帶來不確定性”。
由於美聯儲持續維持高利率政策,美國資本市場規模最大的長債基金、規模390億美元的iShares安碩20年期以上美國國債ETF(TLT)正在經歷創紀錄的回撤,距離2020年的高峰,TLT的跌幅已經達到48%,並創下了自2011年以來的最低點。
在美債收益率走高推動下,美元持續走強,衡量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價值的美元指數(DXY)在9月份已經上漲了2.44%,回升至106.15以上,創下2022年11月以來新高。拉長時間看,自7月中旬來,美元指數出現周線11連漲,也是自2014年7月後的最長連漲週數;美元指數接近2023年年內新高。
美股殺估值開始,港股逆週期操作升溫
在美元指數持續攀升時,更多新興市場貨幣有點“壓力山大”。國內一家百億級主觀策略選股私募機構的研究員表示,對於資金來說,持有歐元與美元資產無風險收益率近6%,疊加兌換匯率升值收益,差異較大導致資金外流動力增強。
事實上,今年以來投資於海外資產的QDII基金業績確實一騎絕塵,多隻產品在一衆基金中逆市上漲。截至9月20日,今年以來全市場基金業績排名(不同類型份額分開計算)前50名中,有40只爲QDII基金,特別是跟蹤納斯達克100指數的產品。
但是,9月初至今,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了6.16%,標普500信息科技指數下跌了8%,且跌幅有明顯擴大跡象,佈局美股的QDII基金紛紛回調,獲利了結的情緒明顯升溫。花旗集團的策略分析報告指出,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目前單邊淨空頭頭寸爲81億美元,花旗集團的多頭頭寸均已平倉。
顯然,高昂的美債利率下,市場投資者已經懷疑美國科技股能否恢復上漲勢頭。相反,前期表現落後的港股科技股,成爲對沖利率風險的重要標的,進場資金在進一步升溫。9月初至今,南向資金淨流入544.61億港元,市場規模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數ETF(513180)被投資者持續加倉,該ETF份額自9月以來增加了42.82億份,總份額已突破400億份,達到405.51億份。
對沖美國利率風險需要安全氣囊
“最近10年期美債收益率突破去年高點,但恒生科技指數還沒有跌破去年低點。”北京地區一家管理境外資金超百億元的私募基金經理表示,歐美基本都進入超高利率時代,美股特別是科技股,殺估值才剛剛開始。
這位基金經理表示,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早已超越2007年最高利率水平,但是目前美股估值比2007年高位水平高了40%;反觀港股科技板塊,均爲上市以來最低估值,且指數跌幅充分,對沖美股科技股下跌風險的優勢更爲突出。
過去兩個月,私募機構都配置科技股相關行業ETF的主要生力軍;而且券商針對ETF策略,系統上快速組合一攬子券、程序化交易、智能拆單、AI算法等開發動作也開始多了起來,提升私募的交易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有統計顯示,在今年第三季度當中,恒生科技指數結構性產品佔比逐月攀升,從不到10%迅速升高至50%,而對應的中證500產品的佔比卻逐月下降,從55%下降至9%以下。
顯然,9月以來港股恒生科技指數ETF獲得大額淨申購,部分頭部私募重倉科技板塊,此類低估值高成長股票未來上行空間潛力較大。但是,結構性產品又給了安全氣囊結構,可以在獲得25%下跌保護的情況下,獲取標的價格上漲的收益。
“近期PMI低位回升,消費、投資、工業季調環比也小幅抬升,表徵經濟環比回落最快時期已過。美元的強勢猶在,中國經濟的恢復雖然最新的數據顯示有所提速,但還需做得更多,投資者要在耐心中等待市場的變化。”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編輯/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