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新浪科技

一條$嗶哩嗶哩-W(09626.HK)$UP主發布的停更通知視頻,卻意外引發了整個內容行業轟動,最終上升到“B站UP主發起停更潮”的高度。不久後,該博主又表示“自己停更屬於個人原因”……隨後,多名百大UP開始為B站“站台”,稱“停更潮”的說法有些誇張。

新浪財經從接近B站的人士了解到,目前,B站50萬粉以上UP主為近萬人規模,同比增長超過40%。該人士認為,在此基數上,個位數的停更屬於正常範圍。

有資深內容行業人士告訴新浪財經,隨著以B站為代表的視頻平台開始關注利潤和現金流,平台激勵機製正在發生變化。與此同時,內容創作走進深水區的變化趨勢,也正在讓曾經依靠平台補貼而發展起來的一部分視頻博主們,站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他們面臨轉型的陣痛。

UP主停更的背後,內容行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所謂“停更潮”,是一場鬧劇?


3月31日,有著超385萬粉絲的UP主@靠臉吃飯的徐大王在bilibili最先發布視頻稱,“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暫時地停更了”。據徐大王介紹,“停更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因為不賺錢,做不下去了;二,自己累了,想休息一陣子。”

然而,此事經過多日發酵及媒體炒作後,被進一步放大成為“B站UP主發起停更潮”的熱聞,引發廣泛關注。最終@靠臉吃飯的徐大王也只能主動出面回應表示,“停更是個人原因,B站也只是我的一個發布平台而已,個人停更跟B站沒關系。”


據接近B站人士對新浪財經透露,目前B站50萬粉以上UP主為近萬人,同比增長超過40%。在此基數上,個位數的UP主停更屬於正常範圍。但是,這一起看似鬧劇的事件,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站視頻創作者們的情緒或者心聲。

據新浪財經不完全統計,除@靠臉吃飯的徐大王宣布停更外,近期宣布停更的UP主還包括在bilibili有著262萬粉絲的@A路人,2019年B站百大UP主@怪異君(265萬粉絲),2022年B站百大UP主@LKs(322萬粉絲),以及@茶茶醬、@探索吧芋圓、@真探唐仁傑、@逗川kshadow等多位知名UP主。其中,各自不同的停更理由中,“賺不到錢”,成為幾乎是大家共同提及的。

此前,“B站創作激勵改版,UP主補貼直接減少80%”的新聞曾引發廣泛關注,該事件最終也得到了B站客服人員的確認。在與新浪財經溝通中,有B站粉絲超過兩百萬的UP主直言,“B站激勵機製調整後,頭部UP主的營收受影響較少,但大部分中小UP主來說,之前可以拿的補貼發生實質性縮減,可能不到原來的一半,生存環境將變得更加艱難。”

“平台激勵機製調整,在一定程度上觸碰到一批人的利益,當激勵降下來之後就很難調回去,於是一部分人離開也就變得正常。”有粉絲數量超過百萬級別的B站UP主對新浪財經透露,“早些年一些UP主們依靠補貼和平台派單獲取盈利,自己缺乏獨立獲客的能力,在大放水的時候,這類UP主也可以活得很好,但隨著平台激勵機製等大環境改變,如今這種模式已經不再可持續了”。

時代變了,遊戲規則也變了?


據B站2022年財報顯示,B站將約91億的營收分給了UP主,這部分成本同比增長18%。然而,看似UP主營收分成提升的背後,B站內部快速增長的UP主數量,則進一步稀釋了每一個UP主能夠獲得的分成。

據財報顯示,2022年B站月活用戶同比增長25.9%,每位活躍用戶平均日使用時長同比增長46.7%,流量增速遠高於給創作者分成的增速,單位流量的分紅數額自然也隨之減少。“這幾年每個人都經歷了經濟不好的衝擊。”一位不願具名的UP主對新浪財經表示。

不過,B站UP分成的下降,也並不是引發停更潮的唯一原因。畢竟,對於創作者而言,“視頻做完後,發一個平台也是發,發十個平台也是發,不可能哪個平台分成少就不發了”。

平台補貼的減少之外,據有著超過326萬粉絲的微博博主、B站UP主盧詩翰對新浪財經介紹,隨著近幾年“共識UP主減少,細分UP的增多”,越來越多的UP主們,正在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隨著當前整個互聯網行業開始關注更有質量的增長,關注利潤和現金流,平台補貼的減少,正在對UP主們的商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另一方面,隨著內容走進深水區,觀眾認知能力的提升以及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加入到內容創作領域,UP主之間的競爭也正在加劇,向專業化、垂直化領域的轉型,也正在成為一部分博主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的理解是,時代變了,觀眾水平的快速提升,導致了‘通識類’作者變少,‘細分類’作者變多。”盧詩翰表示。

 “盲目擴張”褪去,UP主拼什麽?


2022年B站虧損75億元,同比擴大10.4%。在2022年財報後的電話會上,B站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睿表示,“今年會更關注提升毛利率、降低虧損”。隨著UP主群體的擴張,開始調整激勵規則並考慮盈利的B站,能夠拿出來分給UP主們的資金,可能不會那麽充裕了。

伴隨著內容創作行業不斷走向深水區,以及視頻平台們越來越注重利潤和盈利性,潮水退去之後,留給B站視頻博主們的還會有些什麽呢?

在盧詩翰看來,這些年許多MCN機構盲目擴張引入了大量非內容人員,結果導致團隊小的時候是賺錢的,但是人員多了以後開始虧損,行業的競爭也不斷加劇。伴隨生產力工具能力的提升以及行業對於盈利性以及質量要求的提升,未來真正留下的將只會是那些具備優質內容創作能力的團隊和個人。

“當商單開始收縮,行業變得理性了,大家才會來卷內容,比拼精細化的運營,這才會是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時候。”盧詩翰表示。

目前,抖音、小紅書等平台紛紛推出扶植激勵計劃,從流量、資金等各方面對內容創作等進行扶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何天平認為,“短視頻平台、新興平台都在扶持中視頻,讓優質內容創作者的流動性變得更強。在什麽平台上發布視頻創作內容,UP主的可選擇空間變多了。”

編輯/Corrine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