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間24日晚,投資者再次對全球銀行體系的狀況感到擔憂,以德意誌銀行為首的歐洲銀行股被拋售,拖累了全球市場。
美股三大指數低開低走,截至發稿,標普500指數跌0.83%,納指跌0.87%,道指跌0.72%。

歐美銀行危機衝擊全球金融市場,對金融體系健康狀況的質疑,迫使歐美政府緊急出面安撫,也令歐美央行抗擊通脹之戰變得愈發復雜。
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表示,由於對經濟放緩的擔憂加劇,市場上的資金正以疫情爆發以來最快的速度出逃,他們預計未來幾個月股市和信貸市場將出現暴跌。
繼矽谷銀行、簽名銀行及瑞信等歐美銀行暴雷之後,德銀違約風險大增,再次引發了對歐美銀行業健康狀況的擔憂。本月早些時候,瑞士監管機構主導瑞銀強製收購競爭對手瑞士信貸。
由於市場對歐洲銀行穩定性的擔憂持續存在,針對德銀違約風險的保險成本大幅上漲,引發了對歐洲更廣範圍內銀行業整體穩定性的擔憂。
IG首席市場分析師Chris Beauchamp表示,“我們仍在緊張地等待另一張多米諾骨牌的到下,德銀顯然是每個人心中的下一張骨牌。”
除德銀和歐洲其他銀行的下跌外,關於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瑞信和瑞銀集團集團的消息也打擊了市場信心。
而在前一日,標普全球的數據顯示,德銀的信用違約掉期(CDS)從前一天的142個基點升升至173個基點。據Refinitiv的數據,這是德銀CDS自2019年有記錄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當時德國監管機構修改了債務框架,引入了優先票據。
盡管歐洲主要銀行不像美國地區銀行那樣脆弱,但在瑞信崩盤後,投資者對融資成本等問題格外緊張。
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Michael Bell表示,投資者正試圖確定“對銀行系統的擔憂將在多大程度上導致信貸情況進一步收緊”。
Bell指出,這將決定股市的前景,美國和歐洲經濟衰退的風險都有所上升,根據歷史經驗,經濟低迷對市場而言絕不是好消息。不過,他也表示,各國央行和監管機構可能會對銀行業面臨的壓力繼續做出回應。
重點聚焦
明星科技股集體多數下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等跌超1%,奈飛逆市漲超2%。

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揚,百度漲超5%,京東、阿里巴巴漲超1%,蔚來、小鵬跌超1%。

美股銀行股走低,德意誌銀行跌超6%,瑞銀跌超4%,第一共和銀行跌超3%,富國銀行、花旗等跌超2%。


個股方面,$動視暴雪(ATVI.US)$漲超6%,英國公平競爭及市場管理局暫時認定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不會減少主機遊戲市場競爭。

$百度(BIDU.US)$漲超5%,百度文心一言首個落地醫藥行業的產品GBI-Bot正式發布。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