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觀點 | 金融危機是否會再次來臨?

最後更新:

來源: 明晰筆談

近期海外銀行業不斷爆雷,但由於此次背景和2008年金融危機存在差異,我們認為未來觸發金融危機的概率偏低。當前美國金融體系仍存在一定風險隱患,預計歐美加息節奏將更為謹慎。短期而言,預計目前海外的流動性風險會降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對國內債券市場構成利好因素。但若風險超預期演化為金融危機,將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近日,海外銀行業不斷爆雷,歐美政府及時出手救助以挽救市場信心,一定程度抑製了市場恐慌情緒以及流動性壓力。矽谷銀行的破產主因在於其業務的特殊性以及風險管理的失敗導致其較高的脆弱性。相較而言,瑞士信貸爆雷主要為個體原因,且其積病已久。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貸表示其在過去財年的報告程序中存在“重大缺陷”後,市場恐慌加劇,導致其股價跳水。

金融危機是否會再次來臨?按照“情緒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的傳導鏈,我們認為近期美國處於階段一情緒危機與階段二金融危機之間,已出現了情緒危機以及一定的流動性風險,但未來演繹至金融危機的概率偏低。此次危機和2008年金融危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1)從金融市場來看,目前機構過度槓桿行為並未像08年那樣嚴重,在更嚴格的監管下資本的質量更高、更充足。

(2)從2008年的導火索住宅抵押貸款方面來看,當前美國居民資產負債表狀況較好,加息導致住宅抵押貸款出現大規模違約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當前美國住宅市場固定利率貸款占比較高,大部分貸款人的貸款價值比(LTV)處於80%的安全線以下,預計未來“溺水屋”規模的上升幅度較有限。居民槓桿率仍處在較低水平,家庭資產負債表狀況良好。

(3)政府、貨幣當局、監管機構應對此次危機更及時、有力且政策工具箱充足。本次危機中歐美貨幣當局、政府、監管機構出手及時、有力地為市場注入信心,避免了恐慌的進一步蔓延。歐美央行相較過去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貨幣政策經驗,工具箱充足,美聯儲最近推出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TFP)也更直接、更具針對性地降低了當前銀行業流動性壓力。

當前美國金融體系仍存在一定風險隱患,預計歐美加息節奏將更為謹慎。此輪美國商業房地產存在一定違約風險,但若經濟繼續保有韌性,則違約風險或可控。此外,美聯儲較難降息會導致高利率持續從負債端以及資產端對銀行經營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中小銀行。雖然美國出台的救助政策向市場注入了一定信心與流動性,但是預計美聯儲較難降息將構成美國銀行業的持續逆風。料歐美緊縮節奏將更為謹慎,其緊縮路徑的不確定性將更高,需警惕加息不及預期的風險。

就短期而言,危機的發酵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會對國內政策預期產生影響。當前多重事件對投資者的影響在於避險情緒的傳染,避險資產價值凸顯。同時海外情緒危機降低了海外緊縮預期,進而減輕了人民幣貶值壓力,打開了國內宏觀政策寬鬆的空間,對國內債券市場構成利好因素。而當前事件是否會對國內經濟、政策等方面產生長期且深刻的影響取決於危機的演繹。情景1:若僅僅是情緒危機以及一定的流動性風險,那麽預計對於國內經濟的影響則較為有限。情景2:如果以矽谷銀行危機起點,最終形成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類似於2008年),那麽預計其對於全球經濟、宏觀年政策和市場將產生深刻的影響。

風險因素:未來美國或歐洲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或流動性風險超預期;恐慌情緒蔓延超預期;美國或歐洲通脹超預期;地緣政治風險超預期等。

編輯/ruby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