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姚波
近10個月來,全球最大資管貝萊德首次將中國股票評級由中性調高至適度超配,這一超配評級反映了未來6至12個月的資產配置觀點。
年初外資唱多、做多中國的聲音就不絕於耳,貝萊德仿佛姍姍來遲。

預測中國經濟增長超6%
由BlackRock Investment Institute發布的全球最新資產配置報告中,提出最新超配中國資產的理由:
貝萊德指出,一段時間來便相對看好新興市場,現將該偏好上升至資產超配評級。原因之一是,全球宏觀經濟環境下,新興市場的風險被更合理定價。
目前,許多新興市場央行加息已經接近其峰值,美元最近幾個月持續走弱,且中國經濟增長的恢復正在進行之中。
相比較,全球發達經濟體面臨著更大的壓力,首當其衝的是加息導致經濟放緩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釋放,且市場對公司的盈利前景過於樂觀。同時,發達經濟體持續加息的風險還在增加。
貝萊德指出,盡管新興市場也存在風險,比如,美聯儲進一步加息導致全球流通性持續收緊,新興市場無法避免相應的風險資產拋售和美元升升,但相比較,現在新興市場的定價更加合理。
除了新興市場整體上相對發達經濟體的比較優勢外,貝萊德也看到了自去年末實行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後,中國經濟所發生的積極變化。
貝萊德指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已經全部結束。目前,中國經濟正相當迅速地恢復正常,員工大批返回工作崗位、社交活動已經恢復正常。春節假期期間,旅遊人數進一步增加。同時,中國經濟的恢復不僅局限於旅遊,超額儲蓄數據表明,仍有大量被壓抑的需求有待被釋放出來。
加之,中國政府仍在為促進經濟增長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降低購房抵押貸款利率,部分城市放寬購買二套房限製,以及加大出口等措施。貝萊德預計,未來會看到更多類似促進經濟增長的措施。
同時,疫情防控隔離結束後,公司的投資欲望會逐步恢復,特別是監管措施的進一步放鬆,且中國經濟重啟後的政策支持措施也會持續。
經濟回歸常態加上更多的支持性政策,尤其是與瀕臨衰退的發達市場相比,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可能會出現一個峰值。貝萊德指出,結合所有的因素,預測2023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將超過6%。這一增速於單一年份而言表現強勁。
此外,貝萊德也指出了中國經濟今年可能面臨的挑戰,如出口減少較快、經濟反彈力度可能仍低於2021年等,且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增長需要解決出生人口下降及外部戰略競爭等問題。
事隔近10月首次調高
此次貝萊德調高中國股票的配置評級,指出了中國經濟重啟所帶來的近期投資機會,這距離上次提出超配已經將近10個月時間。
上一次貝萊德保持超配中國股票的評級是在2022年5月2日,適逢上證指數剛剛下探至2863點後反彈。當時貝萊德認為,股票有風險但估值提升使其保持超配。隨後一周,因為宏觀經濟前景變化及地緣政治因素,貝萊德調低了中國股票資產的評級,由適度超配調降至中性。
從2021年9月27日至2022年5月9日,上一輪貝萊德調高中國股票至適度超配評級期間,上證指數回撤約17%。
據了解,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貝萊德給予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股債資產以低配、中性及超配的不同評級以供投資者參考。
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貝萊德指出,由於央行可能進一步加息,去年末開始的風險資產反彈已經停滯。從短期投資策略上來看,偏愛短期限美債,但在利差收窄後,減少了對債券市場的超額配置。除了對新興市場股票調高至超配外,整體仍看重股票資產,估計在未來十年中,股票的整體回報將大於固定收益資產。
與大型機構的發聲相比,今年實打實做多中國股票資產的是北向資金。2023年1月30日,北向資金單日淨流入達到了186億元人民幣,創下年內峰值。2月9日,仍有121億元人民幣資金淨流入,最近數個交易日北向資金仍有持續淨流入。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