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兩年半前高調推出的“王牌”——4680大圓柱電池,$特斯拉(TSLA.US)$近日宣佈將持續加大投入。從相關會議流露的信息來看,未來4680電池的應用場景存在從電動車向其他領域擴張的可能。
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國內電池產業鏈上的企業獲悉,業內專家曾預測46系列大圓柱電池或將是圓柱電池的終極形態,各家企業紛紛在該領域佈局和加碼擴產,大圓柱電池已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
特斯拉要擴產,還發出了新信號
先簡單介紹一下4680電池的來歷,這種電池的直徑為46毫米,高度為80毫米,故而得名4680電池,於2020年9月23日被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作為重大創新產品推到世人面前。根據特斯拉當時的介紹,該種電池採用高鎳正極+矽碳負極材料,以及無極耳技術,能量密度達300Wh/kg,電池容量較目前方案提升5倍、輸出功率提升6倍,搭載該電池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可提高16%,電池每千瓦時的成本可降低14%。一旦量產用於特斯拉電動車,將進一步提升車輛的性能以及性價比。但是何時量產和應用成為當時留下的最大懸念?
現在,對於這個問題,特斯拉有了明確的回答。根據特斯拉最新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得州的奧斯汀超級工廠,備受關注的4680電池周產量已足夠滿足1000多個電池組的製造。此外,特斯拉還將投資超過36億美元擴建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並將新建兩座工廠,其中一座即為4680電池工廠。據悉,新電池工廠規劃年產能達100GWh(吉瓦時),將適配150萬輛輕型車。種種信息表明,4680大圓柱電池量產之路越來越順利。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方面和馬斯克近期的一些表態,似乎傳遞了更多的信息。除了電動車業務,儲能業務也是特斯拉不可或缺的板塊。去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的儲能業務裝機量同比增長152%,達到2.5千兆瓦時,2022全年總裝機量為6.5千兆瓦時,同比去年增長64%。特斯拉方面表示,特斯拉大型儲能電池Megapack專用工廠正在增產,以應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讓綠色能源普及到世界更多地方。
馬斯克近日在相關場合表示:“我們已經有了一個驚人的計劃,可以使4680電池具有低成本和高能量密度。”有長期跟蹤報道特斯拉的海外媒體推測認為,4680電池將實現正極材料化學成分更加多樣化,可能會在儲能領域優先使用以磷酸鐵鋰為正極材料的4680電池。
有大型動力電池企業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儲能系統對於電池能量密度沒有太高要求,但是對電池壽命有較高要求,這顯然是磷酸鐵鋰電池的優勢。
大批國內電池企業加碼研發投資
基於圓柱電池越大,電芯的一致性就越難做好,同時一致性好是圓柱電池的最大優點這些理由,電池行業不少專家認為,當電池達到4680的規格,很可能就是圓柱電池的最終形態了。因此有不少電池企業願意為終極電池投入重金。
除了此前作為特斯拉長期供應商的鬆下、寧德時代、LG新能源等頭部企業明確會量產大圓柱電池。還有不少企業在大圓柱電池已經邁開了大步。
1月28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宣佈與江蘇省常州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比克動力將斥資130億元在常州建設其大圓柱電池產線,建成後產能將達到30GWh。
億緯鋰能在今年初表示,公司46系列(有部分直徑46毫米的大圓柱電池高度可能為95毫米)大圓柱電池項目正按計劃有序推進。根據規劃,億緯鋰能2025年大圓柱總產能將超100GWh。
國軒高科相關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去年12月該公司在相關海外展會上向客商首次展出了46系列圓柱電池電芯,其能量密度達到了310Wh/Kg,處於行業領先水平。兩款專為純電動車開發的高功率三元電芯在常溫下18分鐘能快速充電至80%,且在UN38.3極限測試環境中保證無熱擴散。
4680電池有望迎來元年,產業鏈企業已做好準備
中金公司在近期發佈的研報中提出,4680電池良率有望持續提升,國內外各廠商迅速佈局。2023年有望成為4680電池放量元年。有望帶動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及產業鏈深化變革,推動相關結構件、材料需求。除了特斯拉,還有寶馬、蔚來、理想、小鵬等多家國內外主流車企將加入使用46系列大圓柱電池的行列。據此,該報告預計至2025年4680等大圓柱電池總裝機有望超180GWh,佔動力電池總裝機量約12.2%。還有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的研究人士給出了更加樂觀的預測數據。東北證券研報認為,2025年全球46系列大圓柱電池裝機量有望達到255GWh,全球市場滲透率可提至20%,
記者整理髮現,不少產業鏈企業已經提前做好了準備。雅化集團於1月30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4680圓柱電池所用氫氧化鋰的主要供應商。1月以來,科達利和贏合科技方面也分別向投資者透露過諸如公司4680電池結構件目前處於批量生產階段,公司已有相關產品可用於4680電池的生產並向頭部客戶供貨等信息。另外,在去年11月下旬,正業科技就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就透露過,公司已向客戶交付滿足4680電池產品檢測需求的鋰電檢測設備。還有行業研究人士認為,隨著大圓柱電池產業化加速,切入新能源電池殼領域的斯萊克有望充分受益下遊大圓柱電池佔比提升。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