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今日市場全天震蕩走高,半導體板塊持續反彈,汽車芯片方向領漲,芯原股份(688521.SH)、龍芯中科(688047.SH)、力芯微(688601.SH)漲超11%。

智通財經APP獲悉,2020年爆發的汽車芯片短缺在今年仍然未能有效緩解。近日$英飛淩科技(ADR)(IFNNY.US)$CEO、Arm汽車部門相關負責人以及供應鏈相關人士均表示,汽車芯片短缺或將持續至2023年。

Arm汽車市場策略副總裁Dennis Laudick表示,現代汽車需要更多的芯片,而這些芯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貴。由於需求強勁,預計今年汽車相關芯片將出現嚴重短缺。

結合美國芯片供應商Sourcengine調查,截至2022年11月,功率半導體的交貨時間已從5月底的31~51周延長至39~64周。業界部分人士稱,用來控製電流的功率半導體(power semiconductors)以及管理電源供應的模擬IC,2023年都將維持短缺。

此外,隨著汽車芯片如MCU及部分功率半導體供應持續短期,交期不斷延長,部分大廠拋出漲價計劃。

大廠動態方面,$德州儀器(TXN.US)$12月汽車料缺貨依舊是主旋律,如應用於汽車ADAS的串行器/解串器芯片熱度高,價格居高不下;ST車規級MCU和F4系列的MCU目前相對緊缺,如STM32F429ZET6、SPC560B50L3B4E0X等;$恩智浦(NXPI.US)$汽車端及工業類產品仍然缺貨,有消息稱NXP將迎來新的一輪漲價,幅度約15%。

根據汽車行業數據預測公司 AutoForecast Solutions 的最新數據,截至1月15日,由於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已累計減產約21.91萬輛汽車,其中亞洲其他地區的減產量為17.01萬輛,約占全球減產量的78%。

據AFS統計,2022 年全球汽車產業因芯片短缺問題,減產了450萬輛新車。展望2023年芯片短缺依舊將影響汽車產量,預計減產將達300萬輛。汽車芯片市場的增長速度比其他領域更快,包括智能手機和數據中心。現代汽車需要更多芯片,這些芯片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昂貴。

由於需求旺盛,預計今年全年,汽車芯片將是芯片行業中為數不多的嚴重短缺的細分領域之一。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張永偉認為,在智能汽車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汽車芯片或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從供給端來看,多數新建晶圓廠仍處於產能爬坡階段,而且專門生產汽車芯片的晶圓廠少之甚少,所以緩解產能短缺問題仍面臨著瓶頸。這也決定了汽車芯片雖然對最先進的製程工藝要求不高,但成熟製程工藝不多導致產能不足仍是常態。

從需求端來看,汽車芯片的需求量確實越來越大。今年,我國的汽車智能化滲透率超過了30%,2030年這一比例將會達到70%。所以,從汽車智能化的速度來判斷,汽車產業對芯片的需求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在傳統燃油車中,單車所需的芯片數量為300~500顆,而在電動智能化時代則超過1000顆,高等級自動駕駛汽車會超過3000顆。據張永偉判斷,到2030年,中國汽車芯片行業的規模約為300億美元,需求量約為1000億~1200億顆/年,所以對汽車芯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缺口也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在市場需求迅速提升背景下,汽車芯片行業還面臨著“缺芯少魂”。

國內汽車芯片的供給率不足10%,最低的不足1%,也就是每輛車所需的芯片90%以上都靠進口,或者掌握在外資公司手里,這就決定了不論是普通芯片還是一些關鍵芯片,特別是智能芯片,未來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但瓶頸也越來越高。

相較於消費級芯片和工控級芯片,車規級芯片的使用工況更惡劣,對溫度、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使用壽命以及供應商等方面要求均更為嚴苛,開發、認證和導入周期廠,市場壁壘較高,國產化率較低。

隨著市場存在較大供需錯配,行業缺芯凸顯芯片國產化瓶頸現狀,給予國產廠商難得的“試錯”機會,國產廠商迎來供應鏈導入良機。國內的$時代電氣(03898.HK)$、斯達半導、士蘭微等廠商IGBT性能不斷改善,已逐漸在以國產車企為主的主機廠客戶中放量出貨,未來幾年將進入加速發展窗口期。

編輯/ping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