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常嘉帥
銀行的冬天很漫長。
正陷入裁員潮的華爾街,於本月迎來財報季。
$摩根大通(JPM.US)$、$富國銀行(WFC.US)$、$美國銀行(BAC.US)$、$花旗集團(C.US)$四家大行將於周五發布Q4及年度財報。$高盛(GS.US)$與$摩根士丹利(MS.US)$的財報會在下周二發布。
六大行利潤總和預計下滑15%
大銀行財報不僅呈現公司的經營狀況,也能反映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的活躍度,是投資者判斷經濟走勢的重要參考依據。
2021年,在拜登政府大額補貼刺激下,華爾街賺得盆滿缽滿。但美聯儲2022年的一連串暴力加息,令全球經濟活動快速降溫,企業紛紛囤積現金為可能的經濟衰退做準備,IPO和並購數量銳減。
Dealogic數據顯示,2022Q4全球投資銀行收入暴跌50%至153億美元。
低迷的市場大大侵蝕了銀行的利潤,尤其是其投資與並購業務。據FactSet預計,6家大行(JP摩根、富國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去年Q4利潤總和約為280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下跌15%。
華爾街銀行自去年9月以來紛紛啟動裁員計劃,主要受影響的即為投資與並購部門。
如高盛本周將裁員3200人,為該公司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裁員,主要集中在交易和商業銀行部門。昨日宣布裁員的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證券,被裁員工也多來自投行業務。
加息同時促使美國房貸利率激增,更高的貸款成本令房市活躍度整體降低,也讓買家更傾向於全款購房,大大侵蝕了銀行從房貸中賺取的收入。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隨著30年期房貸利率升升至7%以上,去年四季度曼哈頓買家全款買房的比例已提升至55%。
不過,FactSet數據顯示,6家大行的收入預計將較上年同期將有所增長,很大程度上同樣歸功於美聯儲的暴力加息——雖然加息抑製了並購和融資,但貸款利息漲得比存款利息多,所以商業銀行放貸收入和所付利息之間的淨息差被拉大了。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Q3淨息差錄得2022年最大季度漲幅。主要因銀行貸款規模持續增長,尤其是商業、工業和信用卡貸款。
今年還能看到市場反彈嗎?
2022年,追蹤大型銀行股價的KBW納斯達克銀行指數跑輸了標普500指數。要知道,去年已經是標普500指數自金融危機後表現最差的一年,而銀行股表現甚至更差。

不過,新的一年到來,美股大盤已經迎來了曙光。
2023年開年發布的最新非農報告顯示,美國工資增長低於預期,意味著通脹正在得到控製,市場普遍預計加息可能會逐漸放緩。
Liberum Capital分析師Joachim Klement對媒體表示:
市場看到了一線希望。如果美聯儲開始放鬆加息,導致美債收益率下降,股市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反彈。從歷史數據來看,股票價格對美債收益率的敏感度是對公司營收的10倍。
同時,美國銀行的內部數據顯示,美國家庭支票和儲蓄餘額中位數仍高於疫情前的水平,借記卡和信用卡的消費持續增長。此前,高盛等多家投行已發布報告稱,即使美國真的在2023年迎來經濟衰退,衝擊也不會太大。
但銀行業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爬出低谷。
去年債市的低迷大大拖累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幾家大銀行的未確認債券損失累計已達數十億美元。2022年Q3,僅摩根大通一家銀行就在美國國債和抵押擔保證券交易中虧損了近10億美元。
另一方面,就算今年美國經濟衰退幅度較小,並購和IPO的熱潮也不太可能快速恢復,銀行業績反彈的希望渺茫。
據FactSet數據,分析師已將六家大行2023年全年每股收益預期下調4.4%至230.51美元,創下2014年以來最大降幅。
華爾街的苦日子,還遠未結束。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