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丫丫港股圈
來到新的一年,新的月份,各車企去年的總交付量已公布,在年末的衝刺下,哪家的表現更好?
先看近期市場最關注的特斯拉。特斯拉2022年Q4總交付量為40.53萬輛,雖創單季交付新高,但仍不及市場預期的42.08萬輛。四季度總產量為43.97萬輛,略超預期的43.88萬輛。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此前2022年的目標為全球交付150萬輛。而2022年全年的總交付量達到131萬,同比增長40%,2022年全年的總產量達到137萬,低於特斯拉所製定的每年50%增速。

在2022年結束前三天,馬斯克向特斯拉全體員工發布了內部信。
信中提到:“由於我們有很多汽車在最後一刻到達,因此努力並盡一切可能將我們的汽車在12月31日午夜之前交付給已經訂購的客戶,是重要的。此外,我們生產的每輛增量汽車都可以及時交付,這至關重要。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請全力以赴,並盡可能自願提供幫助。這將帶來真正的改變!
順便說一句,不要被股市的瘋狂所困擾。當我們展示持續的卓越表現時,市場將認識到這一點。從長遠來看,我非常相信特斯拉將成為地球上最有價值的公司!”
馬斯克還在不在乎特斯拉?從信中能看出。在信中,馬斯克提到盡可能的將車交付給客戶,也就是衝刺交付。
馬斯克曾在2022年上半年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以後不做季度末的交付衝刺了,這既費時費力,也只是把下季度要交付的車提前在當季交付了而已。反而這會付出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拉長時間線來看並沒有什麽區別。
而這一次,馬斯克對此前自己說過的話改口了。這點很明顯是因為需求有所下滑了,在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的需求十分旺盛,的確不必要做交付衝刺,以讓交付數據變的好看。
但這一次,從特斯拉22年Q4的交付數據就能得知,需求真的下滑了,老馬也不得不讓員工們在最後幾天衝刺了。再不衝刺,股價也很難止的住了,在股價下跌趨勢中,任何一點對公司不利的消息,傷害都會被放大。
從北美市場Model 3和Model Y的庫存量就能看出,特斯拉在2022年最後衝刺交付了不少庫存。


馬斯克在近期也表示,在2023年將迎來嚴重的經濟衰退。在經濟衰退來臨時,為解決特斯拉的需求問題,可能會通過降低價格,減少利潤率來維持市場需求。但好在特斯拉的利潤率是全部車企中最高的,這使得特斯拉的調價幅度相當之大,優勢是所有車企中最大的。
除了這點以外,更重要的是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競爭。
雖然特斯拉仍是銷量最頂端的車企,但隨著消費者選擇越來越多,行業競爭加劇的同時。近三年特斯拉的產品競爭力卻沒有大幅提升,且沒有新產品推出的計劃,作為領導人的馬斯克精力也不在特斯拉產品上,這就使得特斯拉的估值在短中期受到市場質疑是不可避免的。
特斯拉本有時機可在擁有行業最頂尖利潤率做安全墊的同時,推出更多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可再通過高利潤率和定價在市場上搶走需求。而特斯拉在近兩年並沒有把握住這個時機,但時機就是轉瞬即逝的,特斯拉曾擁有更好的機會,但現在馬斯克已拱手讓出給比亞迪等企業。
不過,特斯拉現在仍是行業中最高利潤率的車企,現在仍有能力擴大自己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比亞迪2022年全年累計銷量186.3494萬輛,同比增長208.64%。2022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量23.5197萬輛,同比增長150%。全年總產量為187.7034萬輛,同比增長209.17%。
在特斯拉連續降價的同時,比亞迪宣布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相關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上調,上調幅度為2000-6000元不等。從比亞迪過去6個月的交付量來看,環比並未下滑,一直都在上升,這意味著比亞迪的需求並未減弱。

再看到蔚小理三家,這三家中高端定價的車企,也有需求不足的跡象。
12月,蔚來交付新車15,815輛,創月度交付新高,同比增長50.8%。2022 年,蔚來共交付新車 122486 輛,同比增長 34%,(2022年,蔚來的交付目標為15萬輛,交付達成率為81%。)
12月,理想交付量為21233輛,再次創下單月最高交付紀錄,同比增長50.7%,2022年全年,理想汽車總計交付133246輛,同比增長47.2%。(理想定下的全年交付目標為17萬台,今年完成了該目標的78%。)
12月,小鵬總交付量為11292輛,環比增長94%,重回萬輛水平。2022年,小鵬累計交付量為120757輛,較2021年增長23%。(2022年初,小鵬定下的交付目標為25萬輛,達成率為48%,完成度僅接近一半。)
從這三家的交付同比增長上看,即使三家的基數較低,但增長並無特別出彩,尤其是在22年8月開始,這三家環比交付都出現下滑。
若從三家定下的交付目標來看,都遠不及目標。離達成目標最小的蔚來,都差了19%,這也可歸咎於三家供應鏈不穩定,但交付能力已成市場對車企估值的基礎。
從需求方面來看,可能中高端車型的市場需求不及此前預期中的強勁,而這就導致有調價空間的車企優勢變得更大,本身需求不足且無法調價的車企,路將越來越窄。
去年表現最好的仍是特斯拉和比亞迪,雖說目前特斯拉的降價是因需求不足,連連的降價讓市場感到擔憂。
但特斯拉去除補貼等政策後,單車仍有22%的毛利率,這給特斯拉有很大的降價空間,若特斯拉持續降價,這會使得中高端定位的車企陷入更難。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摩根等投行都將特斯拉的目標價從350元左右下調至250-300元的區間。這意味著特斯拉可能無法享有以前超高的估值,這是基於特斯拉無新產品及需求下滑所做出的調整。
雖說特斯拉目前已跌了很多,但似乎仍未見底。截止發稿,特斯拉美股盤前一度跌超4%,特斯拉估值的連連下跌,這對其他車企的估值也有很大影響。
當最賺錢的電動車企估值都被重塑時,其他仍在越賣越虧的車企,估值也會被降低一個層級。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