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受隔夜美股聖誕開門「跌」,汽車股全線重挫的影響,今日港A汽車股也集體大敗退。
截止發稿,港股造車新勢力蔚來跌超9%,小鵬汽車跌超7%,理想汽車跌超5%;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集團跟跌;A股長安汽車、長城汽車、賽力斯跌超4%,比亞迪、長安B、廣汽集團跌超2%,海馬汽車、上汽集團等跟跌。


值得關注的是,今日汽車股全線走低的影響因素在於兩方面:一是傳聞新能源車巨頭特斯拉減產延長;二是蔚來下調四季度交付量預期。
兩大利空突襲!
昨夜,特斯拉又雙叒叕崩了,單日跌幅超11%,市值一夜蒸發3093億元(約444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它連續第七日下挫。
總的來看,12月特斯拉股價已經累跌超43%。年初至今,該股已累跌約69%,有望創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年度表現。

受此影響,多只中概新能源汽車股也受相關沽售潮波及。其中,蔚來汽車跌8.25%,小鵬汽車跌2.39%,理想汽車跌1.23%。
近段時間來,特斯拉已經在節節敗退。一方面是,馬斯克此前為了推特連續拋售特斯拉股票,再加之特斯拉股東對其重心放置在推特上引發強烈不滿,從而導致拋售潮。另一方面,市場傳聞特斯拉減產延長。
日前,就有消息傳出特斯拉於上周六暫停上海超級工廠的生產,提前實施在今年 12 月最後一周暫停工廠大部分生產工作的既定計劃。
不過對於此,特斯拉中國曾回應表示:媒體說法不完全準確,整車生產是按計劃進行年度產線維保工作,同時產線維保期間也進行人員休整,充電樁等車間都未停線。
雖然辟謠了年終停產一周,但緊隨其後減產延長傳聞又來了。
昨日有消息報道,特斯拉始於本月的上海工廠減產會持續到明年,計劃明年1月3日到19日已減產的水平開工,20日到31日停工。
在產量計劃中特斯拉並沒有說明減產的具體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在計劃停產期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Model 3 和 Model Y 總裝線之外的工作是否還會繼續。
另一個利空因素是蔚來大幅下調四季度交付量指引。
據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蔚來累計交付約10.67萬輛,同比增長31.8%。 其中,11月,蔚來交付量約為1.42萬輛,同比上漲了30.3%,創單月新車交付新高。
但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量,蔚來預計四季度交付3.85萬至3.95萬輛汽車,較此前發布的4.3萬至4.8萬輛的展望有所下調,調整幅度為10%-18%。
而對於下調的原因,蔚來則表示,受疫情影響,公司一直面臨交貨和生產方面的挑戰,以及一定的供應鏈限製。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優化的落地,進入12月來,各地相繼迎來首輪大爆發。此前多位權威專家研判,放寬防疫措施後,疫情可能會在1個多月內達到高峰,此輪疫情要做好2—4個月的準備。
汽車行業明年怎麽走?
自新冠全球爆發以來,疫情完全擾亂了全球製造業和供應鏈,汽車製造商們在各個零部件價格水漲船高後不得不大幅減產。
再加之2022年,歐美出現的世紀大通脹,全球經濟開始明顯下行。至此,高利率、供應鏈瓶頸以及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是2022年全球汽車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對於汽車股的萎靡狀態,中泰國際表示,國內汽車股下跌主要受大盤下跌影響,部分個股業績不能兌現而觸發盈利及估值雙殺。此外,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激烈,傳統勢力抬頭,新勢力面臨更大競爭壓力。但留意今年新能源車的銷售或被政策刺激而提前釋放,未來的增速會因較高基數或需求前置而有所放緩,車企的表現會有所分化。
展望明年,民生證券表示,2022年是汽車行業重要拐點之年,板塊進入左側布局期,汽車板塊趨勢性配置時點或出現在2023年3月。
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20萬以上乘用車占比突破35%,進入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階段,電動智能化有望驅動自主品牌均價持續上攻,帶動自主品牌市占率趨勢上行。以長安、吉利、長城、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車企產品力和競爭意願持續提升,2022年自主乘用車市占率達50%,自主品牌成為乘用車市場最重要的增量市場。
該行預計今年行業增速10%,Q4受到去年高基數影響,同比增速放緩,與該行此前樂觀預期表現一致。汽車行業已確認為新一輪周期復蘇,2023年3月前後行業月度和年化景氣度趨勢或再次共振趨勢上行,有望帶動行業復蘇預期強化,帶來板塊性配置機會,當下板塊進入左側布局期。
不過,Bernstein分析師Daniel Roeska分析指出,考慮到通脹、利率和能源成本,需求方面存在減弱的可能性。隨著汽車產量的恢復回升,明年的市場將主要圍繞以下幾個難題:汽車製造商將會在何處以及何時感受到市場轉冷的需求,以及車企們將因此受到多少程度的痛苦。
編輯/ 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