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巴倫周刊
作者:朱琳
在國內疫情管控稍有調整的情況下攜程業績已經率先回暖,那麽徹底調整之後呢?
疫情管控優化的好消息,再加上一份令人驚喜的三季報,$攜程網(TCOM.US)$似乎在向市場表明OTA行業在政策轉向後,會有多麽強勁的業績增長。
12月15日,$攜程集團-S(09961.HK)$公布了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集團淨營業收入為69億元,同比增長29%,環比上升72%,淨利潤為2.45億元;經調整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4億元,同比增長164%。
分業務來看,攜程三季度住宿預訂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32%;交通票務收入26億元,同比增長44%;旅遊度假業務收入3.87億元,同比相對穩定;商旅管理業務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9%。
在國內疫情管控調整的情況下,攜程成為行業中業績率先回暖的公司。在疫情中錘煉的運營能力,和較為綜合的業務布局,讓攜程能快速從防疫政策調整中獲益。相比之下,競爭對手仍然未能擺脫疫情帶來的影響。
$同程旅行(00780.HK)$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同程旅行營收20.48億元,同比增長5.6%。其中,住宿預訂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26.9%;交通票務服務收入9.866億元,同比減少12.3%。經調整EBITDA為4.62億元,同比減少10.7%;經調整淨利潤為2.52億元,同比減少26.6%。
$途牛(TOUR.US)$三季報顯示,途牛第三季度淨營收為7790萬元,同比下滑32.1%。其中,跟團遊收入為4140萬元,比2021年同期下降54.3%;其他收入為3640萬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52.3%。第三季度,途牛淨虧損2350萬元,而2021年同期淨虧損3660萬元,虧損幅度收窄。
市場也對攜程的表現頗為肯定,從11月初起,攜程的股價在1個半月的時間內已累漲超60%。中信、中金等投資機構也紛紛唱多攜程股價。三季度財報公布後,股市再次給出了積極的信號,攜程漲超4%。
從年初至今,攜程股價累計上漲38.06%,在中概股中排名前列。目前美股市場上攜程是除拼多多之外唯一一家漲幅較大的大型互聯網企業(美股市值超過100億美元或者港股市值超過1000億港元的互聯網公司)。
12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出台新方案,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入境無需隔離。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出入境規則進一步放鬆後,預計境外旅遊還將進一步恢復增長,攜程未來的股價和業績表現會再上一個台階。
三季度業績回暖,攜程做對了什麽?
攜程首席執行官孫潔在此次財報電話會議上稱讚團隊執行力強,「收入和利潤率都得到了顯著改善」。這也可以說是疫情三年來,攜程積極自救取得的成果。
首先,國際業務的增長迅猛,是攜程保持業務相對穩健的重要原因之一,國際國內業務兩條腿走路,提升了攜程自身應對疫情衝擊的能力。
早在2015年,攜程開始全球化布局,接連收購Travelfusion、Skyscanner、Trip.com等公司。這也讓攜程布局全球200個國家,與近80萬家酒店建立了合作關系。
這部分海外業務讓攜程在海外市場復蘇時,能夠及時享受到市場回暖帶來的紅利。
財報顯示,攜程第三季度交通票務的大幅增長與國際業務表現息息相關。攜程國際平台整體機票預訂量同比增長超過100%,亞太地區機票預訂量較2021年增長超過400%。國際平台的海外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45%,連續3個季度超過2019年水平。
今年前10個月,攜程出入境商旅機票訂單量同比增長245%,國際機票航段數同比去年增長迅猛,國際商旅酒店預訂量同比增長531%。今年三季度,攜程集團海外玩樂業務交易額同比增長150%。
隨著疫情管控措施進一步優化,海外遊開始回暖,攜程的海外業務將迎來更加迅猛的發展。12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出台新方案,優化中外人員往來管理,入境無需隔離。出入境規則進一步放鬆後,預計境外旅遊還將進一步恢復增長。
另一方面,三季報中較為亮眼的業務增速,無疑來自本地酒店業務的快速增長。
發力本地酒店業務原本是無奈之舉,受疫情影響,國內出行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原有的異地遊,出境遊模式受製於不確定性愈發高漲的封控措施的情況下,短途遊,周邊遊逐漸成為拉動疫情下中國旅遊業的引擎。
攜程為此及時調整了運營方向,大力推廣本地遊,提升了本地酒店業務的表現。
2021年以來,攜程陸續發布「自在周邊遊」等活動,從消費者所在地的旅遊產品出發,解決用戶需求不足的問題。攜程發布的《2021年中秋假期旅遊數據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9月20日,攜程周邊遊商家曝光環比增長超過130%。
國內業務重心的調整也帶來顯著成果,今年第三季度,攜程國內本地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60%。國內長途酒店預訂環比增長超130%。
旅遊業恢復元氣尚需時日,攜程仍需要把握時機
新十條取消了落地檢和特殊場所提供核酸陰性證明的要求,通信行程卡正式下線……一系列政策利好刺激了人們的出行需求,也加速著旅遊業迎來進一步復蘇的步伐。
根據攜程旗下FlightAI市場洞察平台數據顯示,12月7日-11日國內客運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四成左右,搜索熱度整體已恢復至疫情前八成。隨著通信行程卡取消,12月12日0時-13時,春運期間跨省遊交通、度假等產品搜索熱度更是環比上周同期大增12倍。
盡管人們的出行意願在政策利好的催化下,顯現出空前的熱情,但是旅遊業的恢復並非一蹴而就。
疫情三年,已經對國民消費造成了不小的創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國內消費者信心指數在四月跌至86.7的歷史低點,此後一直未見顯著回彈。而即使在疫情暴發的2020年,消費者信心指數也維持在119.5。低迷的消費市場,也讓國內不少家庭的消費更多的是以剛需性消費為主,對旅遊的消費有所降低。
文旅部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20.94億,比上年同期減少5.95億,同比下降22.1%。國內旅遊收入(旅遊總消費)1.72萬億元,比上年減少0.65萬億元,同比下降27.2%。、
對此,中青旅研究院作出預判,國內遊方面,2023年上半年旅遊市場低位運行,依然以城市周邊的鄉村遊為主;2023年暑期,國內市場開始顯著復蘇,長線旅遊成為熱點,但整體旅遊市場依然保持中位運行;2023年國慶,全年旅遊市場達到一個高峰,旅遊市場中上位運行。
另一方面,旅遊行業的供給未必能跟得上旅遊消費需求,畢竟旅遊行業的上下遊,已經有不少企業倒下了。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初,成立時間10年以上的旅遊企業,已經從存續的8.3萬家減少至4.8萬家。
四季度,攜程仍然受到了此前疫情管控的影響。高盛發布研報指出,展望第四季度,攜程預測收入可按年持平或增長5%達47億至49億元,相當於疫情前55%至60%水平,另外,高盛預計攜程第四季營運虧損料達1.97億元。對攜程而言,第四季度前期帶來的疫情反復仍對業績產生了不良影響,而放開的利好還得等到明年才能兌現成業績。
對於攜程來說,自身的經營能力讓其快速從市場復蘇中恢復過來,但是23年,攜程仍然面對著飛豬等競爭對手的挑戰。
據Fastdata研究報告,按GMV計算,2020年,攜程市場份額為40.7%,攜程與旗下去哪兒市場份額合計為58.2%。由於攜程也是同程旅行的第二大股東,攜程在OTA市場至少已占據了68.2%的份額,龍頭地位穩固。美團則占了18.9%份額,位居第二梯隊。
2021年,OTA「一超多強」的格局鬆動。攜程、去哪兒市場份額分別同比下滑了4.4、3.6個百分點,至36.3%、13.9%,合計市場份額為50.2%。美團、同程旅行繼續擴張,市場份額分別達到20.6%、14.8%。飛豬市場份額為7.3%。
行業復蘇也讓其他競爭者發起了新動作。飛豬啟動「你好,明天」計劃來支持旅遊業振興。飛豬方面表示,到明年3月底前將聯合百位達人主播提供不少於1000個帶貨坑位,並為商家員工和消費者提供10萬份疫情保障險。
$美團-W(03690.HK)$則開始發力中高端酒旅市場,想要切入這塊高毛利率業務的蛋糕。這對攜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同時,抖音和快手也開始借助自身的流量優勢,扶持平台上的自有商家,帶動本地生活業務交易的進一步上漲。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表示,攜程雖然是頭部平台,但是同賽道的競爭對手也很多。飛豬、馬蜂窩等旅遊平台後起之秀也都在奮起直追,對於攜程的地位會產生一些挑戰。
中金公司則在研報中表示,短視頻平台近期以流量優勢試圖擾動在線旅遊市場,而OTA平台在品牌調性、供應鏈積澱以及精細化運營等方面擁有高壁壘,短期內短視頻平台很難動搖OTA平台根本。雙方反倒會利用各自優勢,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推動行業修復。
旅遊業的至暗時刻已經過去了,但是新的競爭還在開始。攜程擁有可見的好前景,只是還需要時間來讓前景兌現成為業績。
「攜程的市值還是有增長空間的。旅遊市場不景氣,跟疫情防控政策有直接關系。受前期嚴格防疫的壓製,市場賦予的估值並不理想。隨著防疫政策大幅度優化,出行限製越來越少,對旅遊行業來說,肯定是非常大的反轉。」付一夫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表示。
對此,市場選擇用真金白銀來投票。截至12月23日,攜程美股收盤價33.99美元,相比一個月之前已經上漲了34.9%。
美銀證券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攜程第三季度業績穩健,收入比市場預期高出6%,這主要是由於夏季內地旅遊需求勝於預期,部分抵銷了8月下旬開始疫情升溫的負面影響。後續唱多攜程股價至330港元,評級為「買入」。這一價格比12月23日攜程港股收盤價277.2元高出23%。 (港股市場於12月26日-27日休市)
作為受系列政策利好影響最多的行業之一,旅遊業在國務院出台政策解除出入境隔離後,行業的政策利好基本出盡,這一政策情況短期內對股價有一定影響。但是隨著政策利好逐漸釋放,出入境旅遊持續恢復,攜程經營還會隨著市場好轉而走強,未來攜程的業績和股價還將進一步贏得空間。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