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格隆匯
經歷了繁忙的一周,本周重要日程較少,重點關注中國12月LPR報價,美國11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央行方面,澳洲聯儲將公布12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日本央行將公布利率決議。
後市市場將如何演繹?且看最新策略匯總。
1. 中信證券:政策博弈退潮,靜待業績接力
中信證券預計市場仍將以存量博弈特征下的短期交易為主導。疫情流行期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將逐漸達峰,而激烈的政策預期博弈將退潮。A股存量博弈和快速輪動的交易特征依然明顯,且賺錢效應減弱。
當前市場依然處於本輪全面修復行情的觀察適應期,一方面,政策預期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而明確,政策預期博弈交易退潮;另一方面,疫情流行期對基本面的影響持續性和深度依然需要觀察,預計疫情流行期明年1月對經濟影響最大,2月經濟將快速恢復。業績驅動暫時難以接力。建議圍繞醫藥醫療、地產產業鏈和出行鏈三條內需主線均衡配置。
2. 華西策略:歲末年初,把握「穩增長」政策脈絡
對於A股而言,海外流動性緊縮最快的階段已過,後續A股走勢更多由國內因素主導。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基調符合市場預期,擴內需、穩地產將是明年穩經濟的重要抓手。11月以來國內防疫進入“闖關期”,短期市場將會對後續經濟波動產生分歧。但中長期看,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減弱,穩增長政策落地效果進一步顯現,明年國內經濟增長有望進入復蘇通道。站在歲末年初,A股有望延續估值修復行情,結構上“穩增長”政策脈絡為主線。行業配置上,關注三條投資主線:
1)防風險和穩地產相關的,“房地產產業鏈”;2)擴內需促消費相關領域,“醫藥、消費”等;3)與“安全、發展”相關的,“新能源、信創、自主可控、數字經濟”等。
3. 中金策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繼續傳遞積極信號
盡管未來幾個月經濟活動仍或受到疫情幹擾,這可能使市場前期的單邊上升面臨波動和震蕩增加,但市場更多反映的是未來的增長預期。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整體基調較為積極,務實求真,著眼當下,更為注重明年經濟增長和信心的恢復;並且在疫情、地產、國企與民營經濟、開放等多項重大問題回應了市場關切,在短期和中長期經濟發展層面均釋放較多積極信號,不僅有助於提振企業家信心,也有利於投資者信心的修復。
配置建議,政策支持領域可能仍有相對表現:
1)預期不高、政策出現邊際變化受影響大的領域,如地產鏈條、受疫情影響的消費,包括食品飲料、家電、輕工家居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支持平台企業發展,相關企業也值得關注;2)高景氣、有政策支持、中國有競爭力的製造成長賽道,包括科技軟硬件、高端製造、軍工等;3)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領域,如醫藥、互聯網等,配置時機需要等待政策預期變化。
4. 興證策略:順勢而為,方向更加明朗
盡管11月以來市場修復並回升至9月中旬大跌前水平,但相比於9月,當前無論是從對經濟的擔憂、對地產風險的擔憂、還是從對美聯儲加息的擔憂等來看,都有明顯的緩解和改善。盡管疫情衝擊下短期市場略有波動,但政策寬鬆趨勢明朗+海外流動性環境邊際改善之下,本輪修復仍將繼續。結構上順勢而為,繼續關注擴大內需下的大消費+國企央企的修復機會,同時在成長中沿著“安全發展”和“自立自強”掘金高性價比方向。
5. 財通策略:上證50是擴內需優選項
“擴大內需”很可能是明年市場最重要的主線。擴大內需戰略規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接連落地,二者均強調擴大內需既涵蓋促進消費、也包括現代化產業。短期防疫管控優化、經濟復蘇,市場聚焦點更多在前者,利於上證50;中期以科創50位代表的供給創新產業有望迎來春天。
行業配置方面,繼續看好大消費+大金融,增配疫後復蘇的大消費(零售/餐飲/旅遊/航空/白酒等)、大金融(保險/券商等)、地產及後周期(建材家電等)。
6. 光大證券:持續看好市場反攻,消費醫藥配置正當時
盡管新冠變異毒株的出現在短期內造成人們對居民活動恢復進度的擔憂,但市場對於防疫政策逐步優化放開已經達成共識,短期的擾動並不會影響市場大勢。
但疫情短期會影響消費股細分賽道的景氣度。醫藥、零售業、消費者服務以及耐用消費品及服裝往往需要等到疫情得到控製之後表現才會更為亮眼。相對而言食品飲料在疫情防控優化後具有更為穩定的表現。短期來看,四季度政策仍然將是市場的重要支撐。消費有望復蘇的背景下,消費醫藥板塊配置正當時。綜合來看,消費醫藥板塊配置正當時,建議積極關注醫藥生物、食品飲料、商貿零售、社會服務等行業。
7. 廣發策略:A股修復市繼續優先布局“托底+重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基本符合預期,市場已經兌現。疫情防控優化後短期的新冠病例上升可能對市場形成擾動,不過“托底+重建”依然是中期的核心矛盾。價值依舊占優(托底/重建),配置關注:1. 托底:地產鏈(地產適度信用下沉/家電家具)、受益於防疫政策優化的出行鏈(休閑服務)和中期受益的醫藥鏈(醫療器械/醫療服務/中藥);2. 重建:央國企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壟斷政策穩定(互聯網/平台經濟)。主題投資“國家安全”(國產軟件等)、國企改革(建築等)。
8. 海通策略:穩增長政策發力有望推動A股進一步上行
美聯儲加息最激進的時刻或已經過去,對市場的影響逐漸減弱。疊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穩增長信號,穩增長政策發力有望推動A股進一步上行。結構上數字經濟代表的現代化產業以及基本消費有望成為穩增長政策重要落腳點。此外,新能源領域中景氣度維持高位的細分領域值得關注,如風電、儲能、新能源車智能化等領域。
9. 平安證券:政策信號積極,市場預期進一步改善
12月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接連提及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政策信號積極,因此,我們維持對A股市場相對樂觀的判斷,底部企穩值得期待。具體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有望走出最低谷迎來改善的行業,包括疫情防控優化下的消費/出行等板塊、地產產業鏈各環節上的部分優質企業、常態化監管進一步優化的互聯網平台企業等;二是長期高成長的數字經濟和高端製造業等;三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背景下,支持醫療資源下沉、支持生育和養老服務等帶來的醫療健康板塊的投資機會。
10. 信達策略:估值修復空間可能較大,價值或將會越來越強
房地產、疫情、消費等行業的政策均出現了較大的方向性變化,指數的反轉已經展開,過去一年比較有效的熊市思維(利多兌現就離場)可能失效,建議轉入牛市或震蕩市思維,利空不出現,即建議持有。我們認為,從年底到2023年Q2,從統計的角度,股市的大部分上漲可能是估值貢獻的。行業配置建議:價值或將會越來越強。金融地產近期超預期,或可以超配到明年年中。指數反轉初期,可以關注地產鏈中的家電、輕工等。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