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63749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中央重磅定調!剛剛,超萬字最新解讀來了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中央重磅定調!剛剛,超萬字最新解讀來了

最後更新: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曹雯璟、莫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關於明年經濟工作重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調。那麽,本次會議釋放出哪些重磅信號 ?接下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趨勢如何?本次會議作出一系列重要定調,對市場有哪些深遠影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了哪些投資機會?

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廣發、申萬、華泰、海通、招商、中金、平安、中信、中信建投、華安、川財、國金、東吳、光大、西部、財信等16家券商,多家券商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振發展信心,推動經濟好轉;政策加碼推動基本面回升,股市有望進入上行周期。

廣發證券: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均衡預期有望提升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表示,關於經濟形勢,會議定調延續了「三重壓力」的表述;但同時強調,隨著各項政策效果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信心。提振信心是會議重點強調的一項工作,會議指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 

關於經濟工作基調,會議落實二十大報告及政治局會議精神,去年底的「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調整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強調「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以及「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同時,和去年底會議相比新增「大力提振市場信心」的表述。整體來看,擴內需、穩增長在語義上明顯強化,「整體好轉」目標明確。

關於財政貨幣政策,「加力提效」這一2018至2019年的表述對應著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姿態,保證支出強度的提法延續。值得注意的一點變化是,去年底強調實施新的減稅降費,而今年「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貼息等工具」是積極財政的三個著力點,估計赤字率可能會小幅提升,專項債有望維持較為積極的規模,財政貼息政策亦會得到重視,財政貼息在實踐中一般會與產業政策結合,比如對設備更新、技術改造進行貼息。

貨幣政策表達升級為「精準有力」,其他細節變化不大,新增關於「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的表述。今年非美貨幣普遍貶值,人民幣貶值幅度也在9%以上;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目標要達到國際公認的發展水平標準,這需要建立在匯率水平穩定均衡的基礎上。明年匯率具備更有利的定價基礎,政策應會進一步推動匯率圍繞合理價值波動。

招商證券:政策有望帶動A股重回上行,「結構牛」可期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發布,整體來看,在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背景下,為實現經濟質提升、量增長,2023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定調強調有力和精準,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成為重中之重。對A股而言,政策有望支持經濟改善和企業盈利逐季回升,帶動A股重回上行,但有限的彈性下更可能演繹「結構牛」。結構上,短期內受益經濟復蘇的上證50和銀房家有望繼續表現;經濟企穩後,以新時代五朵金花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方向將逐漸占優。

當前市場進入穩增長擴內需和對明年經濟預期改善的窗口期,在政策指引和經濟復蘇預期的推動下,短期內經濟復蘇相關代表指數上證50和銀房家有望繼續表現。當權重指數對經濟復蘇的修復到一定程度,很有可能就會逐漸放緩上行斜率,逐漸轉為偏新興成長指數占優的局面,科創50、中證1000,創業板綜等新興成長指數可能會相對占優,可布局新時代五朵金花。

申萬宏源:提振發展信心,優先擴大消費


申萬宏源首席策略師傅靜濤表示,本次會議在12月政治局會議「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總基調下重點提及「新氣象」。會議在總結過去5年的基礎上表示我們當下所遇到的困難包括「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外部環境動蕩不安」。會議明確要求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秦泰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面對當前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的局面,要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提出五大主要工作,其中第一點即是擴大國內需求,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首要任務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在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方面,本次會議的最大亮點就是把「著力擴大國內需求」作為首要任務,並且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我們預計在房地產市場需求仍在磨底的背景下,明年財政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工具都會以更大的力度向改善居民收入預期、優先擴大居民消費的方向給予充分傾斜。「增強消費能力」和「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具體要求,則指向財政政策明年可能在通過二次分配優化居民收入預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海通證券:股市已步入上行周期,數字經濟、消費空間廣闊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表示,政策加碼推動基本面回升,股市進入上行周期。會議穩增長基調明確,提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

我們認為明年穩增長政策將持續發力,其中財政政策是最大看點,預計2023年財政預算赤字率和專項債額度或將增加,加大對穩增長的支持。隨著穩增長政策繼續加碼,國內經濟有望走向復蘇,我們預計23年國內實際GDP同比增速將接近5%,對應6%的名義GDP增速。

落實到A股基本面,A股營收和盈利增速有望整體上行,我們預計2023年全部A股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有望達到10-15%。從宏觀經濟周期、股市牛熊周期、估值、基本面等維度來看,A股底部已過。資金面上,23年海外流動性、國內微觀資金面或將邊際改善,預計A股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諸多積極變化推動下,A股正步入牛市初期的上升通道。

重點行業1:數字經濟代表的現代化產業,擴內需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重點行業2:基本消費代表的內需,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

華泰證券:三條政策主線呼之欲出


華泰證券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15-16在北京舉行,並於16日晚發布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紀要》對明年經濟基本面展望積極,在AH市場較為關注的政策端——防疫、地產、平台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動態優化調整,或有助於提振市場風險偏好;貨幣政策整體基調相比去年更加中性。《紀要》釋放的政策信號對市場風格也或有一定影響,大盤股及產業鏈下遊板塊更順應政策方向。中觀行業及主題投資方面,《紀要》有三條清晰的政策主線——擴大內需、三大安全(產業+糧食+能源安全)、深化國改,或分別對應大消費、TMT、「中字頭」投資機會。

去年前三項重點部署分別為共同富裕、平台經濟、循環經濟,對22年行業及主題股價表現構成深遠影響;今年《紀要》前三項重點部署為擴大內需、三大安全、深化國改,或分別對應順應政策取向的大消費、TMT、「中字頭」投資機會:

其中,大消費中的重點行業,參考《擴大內需戰略發展綱要(2022-2035年)》,可能包括智能駕駛、免稅、航空機場、運動服飾、家電建材等;TMT中的重點行業,參考《紀要》,或為國產替代、卡脖產業,如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除以上三者外,《紀要》在中觀行業層面,還新增(vs去年)提及新能源車、生物製造、養老服務、分級診療等。

平安證券:會議定調平穩發展,政策有望加大發力


平安證券表示,以支持住房改善作為擴內需重要抓手,穩定房地產市場意義仍舊重大。在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將支持住房改善放在最首要位置。此前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第五輪中國-歐盟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上重申房地產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綜合來看,房地產對於經濟發展意義仍舊重大,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仍十分重要。

投資建議方面。當前政策風向加速轉變,建議積極把握地產及產業鏈行情。短期建議關注政策彈性大的超跌房企;中期行業築底企穩,投資主線回歸基本面,格局重塑洗牌逐步塵埃落定,將更加比拼各家房企內功,建議關注積極拿地改善資產質量、融資及銷售占優的強信用房企。物管建議優選關聯房企風險可控、綜合實力突出企業。同時建議關注產業鏈機會,尤其是受益保交付、「防水新規」落地、原材料成本改善的消費建材龍頭。

中信證券:擴內需、引外資、穩地產


中信證券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注經濟「三重壓力」,內需不足而外需回落的背景下一方面實施擴內需戰略,另一方面注重引進優質外資。宏觀政策層面基調偏穩健,貨幣政策「精準發力」而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在統籌多目標的基礎上要求各項政策協同發力,明年政策組合或為寬財政+穩貨幣。此外,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先於「房住不炒」,會議彰顯政策端支持地產修復決心。

經濟的「三重壓力」仍然較大,提振市場信心,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突出做好穩增長工作凸顯政策方向。「三重壓力」的表述延續自去年的經濟工作會議,但相比去年底對今年的工作展望,今年底主要有以下幾個補充和變化,總體而言更加強調需求側的刺激:1)今年增加了「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而且位置非常靠前,去年也提到「提振市場主體信心」,但這一語句出現在後面的微觀政策表述中。2)去年強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而今年把擴大內需戰略放在前面,供給側改革位居其後,與二十大報告的方向吻合。3)較過去兩年,把「穩增長」放到了更為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表述也比往年更加積極。

我們認為明年的經濟目標或定在「5%以上」,提振市場信心,通過擴大內需來實現——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還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社會投資。

中信建投:擴內需,新氣象,新作為


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表示,會議對我國明年經濟增速回升充滿信心。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蕩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可見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內外復雜環境已有充分估計和認識。

但同時提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可見在明年全球經濟走弱甚至衰退的普遍預期下,會議對我國明年經濟增速回升是充滿信心的,我們預計經濟增長目標將定在5%左右。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對消費的重視度大幅提升。明年外需走弱已成定局,擴大內需愈發緊迫,會議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尤其「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主要還是由於2022年消費過度疲弱,截至11月社零累計增長-0.1%,大幅拖累經濟增長。

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相關領域可能仍有針對性政策出台。投資方面強調「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預計基建投資繼續保持一定強度。

中金公司:「提信心、擴內需」,周期性政策有望加碼


中金公司研究部認為,「提信心、擴內需」是理解明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思路。從短期來看,「擴內需」是「提信心」的基本抓手,從中長期來看,「擴內需」是逆全球化大背景下,發揮大國規模優勢的必然選擇。展望明年的經濟政策,既要關注其連續性和穩定性,也要關注其創新性。

宏觀團隊認為,為「提信心、擴內需」,周期性政策有望加碼,結構性政策有望提速,兼顧短期增長和中長期國家發展戰略,從會議提出的六個「統籌」中可見一斑。會議還指出要「敢擔當,善作為,察實情,創造性抓好貫徹落實,努力實現明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大方向,後續將緊密關注相關政策出台與執行。

因此,雖然短期內疫情對經濟的擾動加大,但經濟增長將可能逐季復蘇,全年經濟增長有望達到5%以上,風險資產也將表現出色。

策略團隊建議,短期要緊跟政策邊際變化節奏來配置,如地產鏈條、受疫情影響的消費板塊;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及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支持平台企業發展,相關企業也值得關注;中期仍然是根據景氣程度以及產業政策支持方向來把握產業升級與消費升級的主線。

東吳證券: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貨幣政策「精準有力」


東吳證券表示,財政政策「加力提效」、貨幣政策「精準有力」意味著什麽?今年會議是近 10 年以來宏觀政策表述最積極的一次,此前從未出現過「雙發力」的提法。2015 年經濟工作會議「加大力度+靈活適度」下,2016 年財政赤字率攀升至 3%,同時貨幣政策加大了支持力度,新增 PSL 9750 億元為史上最高。2018 年會議財政政策也提及「加力提效」,但是對貨幣政策更加謹慎——「鬆緊適度」,2019 年財政赤字小幅增加 0.2 個百分點,

但專項債規模大幅增加8000 億元。展望 2023 年,預計赤字率將上升至3%以上(2022 年為 2.8%),而考慮到地方專項債規模增加空間有限(更多通過中央轉移支付),明年諸如政策性金融工具、PSL 以及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財政貼息將成為重要的補充和看點。

不過,財政貨幣政策要取得穩經濟的效果離不開居民和企業部門的加槓桿,也即是內需的穩定。穩經濟從來不能只靠政府和政策,一方面,從2016年和 2019 年財政發力的經驗來看,有了居民和企業部門的加槓桿經濟才能真正企穩;另一方面,2021 和 2022 年是「反面教材」,少了企業和居民的參與,政策穩經濟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擴大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被放在了優先的位置。

光大證券:五大亮點值得關注


光大證券表示,會議指出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整體好轉。從方法上,擴大內需與供給側改革有機結合,形成發展合力,我們認為有五個方面亮點值得關注:

第一,穩定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疫情發生以來,居民消費預期疲弱,阻礙經濟循環發展、削弱宏觀政策的實施效果。因此,恢復和擴大消費,是當前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提振發展信心的關鍵所在。明年在防疫政策優化、促消費政策加碼的背景下,消費增速有望得到較大提升。結構上,家電、家具、建材、汽車等可選消費,養老、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消費均有望受益。

第二,對平台經濟展示出積極嗬護態度。此次會議對「平台經濟」相關表述,釋放出較大積極信號。一方面,平台企業監管正式邁入「常態化、日常化」階段,推動平台企業規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認可平台企業在引發展、穩就業的關鍵作用,未來或成為吸納就業、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

第三,將地產定位至防範化解風險層面。會議對地產問題的定調已經上升至「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層面,供給端「保優質主體」思路不變,將繼續紓困開發商資金鏈;需求端政策空間也被進一步打開,數據不穩,政策不息。

第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並舉。政策方向將以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主線,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穩固基本盤、培育新優勢。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製造、綠色低碳、量子計算等領域,是重點發力方向。

第五,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國企改革也將開啟新征程。一方面,國企要「練好內功」,真正按照市場化運營,提升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市場體製機製、行業產業結構、主體持續發展能力所體現的鮮明中國元素、發展階段特征,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西部證券:穩增長、擴內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15日至16日召開,會議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並部署了2023年經濟工作。西部證券預計,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定在5%左右,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大,一般預算赤字率有所提升,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並重,擴大內需政策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放在優先位置,防疫政策重點轉向保障就醫用藥,房地產政策仍然延續「托而不舉」方向,產業政策更加重視安全,科技政策重點支持核心技術攻關,改革開放方面將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我國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保持經濟平穩運行至關重要,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定在5%左右。既有實現基礎,也有助於提振各方面經濟主體信心。

在財政政策方面,西部證券預計,2023年預算赤字率從今年的2.8%提高到3%左右,地方政府專項債占GDP比例可能保持相對穩定,通過貼息將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經濟發展。

在貨幣政策方面,西部證券預計,2023年降準幅度可能增加,未來幾個月不排除降息可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進一步發揮作用。

根據會議提出的明年五項重點經濟工作,西部證券預計,2023年消費將成為2023年經濟增速回升的主要動力;在財政和準財政資金支持下,基建投資有望維持高於總體經濟增速的增長。同時,近期國內感染人數快速增長,明年疫情給經濟帶來的壓力仍然存在。

房地產政策方面,西部證券認為,「房住不炒」定位會長期堅持。同時,政府會繼續通過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的供給逐步向租購並舉的新發展模式過渡。

產業政策方面,預計明年的產業政策或從以下兩個方面重點展開:1)圍繞「卡脖子」領域出台支持政策,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補強產業鏈薄弱環節;2)更加積極穩妥推進雙碳目標,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低碳以及數字化改造升級,同時積極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在完成雙碳目標過程中實現經濟增長的新舊動能切換。

同時,關於平台經濟,會議釋放了較為積極的信號,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預計2023年或集中落地一批「綠燈」投資案例,支持平台經濟健康發展以及參與國際競爭,有助於提升市場風險偏好。

財信證券:明年A股、港股市場機會大於風險


財信證券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延續「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提法,要求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其中「穩增長」位列首位,更加凸顯穩增長重要性。2023年經濟將重回正常增長狀態。會議延續了黨的二十大報告「高質量發展」經濟基調,要求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結構轉型和總量增長目標同等重要;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預計後續將出台針對新能源、半導體、軍工、醫藥生物等成長板塊的擴大內需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點強調「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總體來看,互聯網、地產、醫美、電子煙、遊戲、教培等行業政策可能出現緩和。相比去年經濟工作會議的「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有效控製資本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等措辭,本次會議提出「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預計平台企業將迎來政策利好期,在美中概股、恒生科技等板塊有望底部反轉。

考慮到疫情及地產對國內經濟製約作用消退、美聯儲加息預期邊際放緩、全球緊張局勢緩解,此前壓製市場走勢的業績、估值、風險偏好等三大利空都已明顯轉向,疊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利好持續釋放,預計明年A股、港股市場機會大於風險。

華安證券:政策發力下關注4條主線


華安證券認為,從總基調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注點偏向增長,政策整體友善,財政加力、貨幣降準降息均可期。行業方面,恢復消費、投資帶動是擴內需抓手;發展和安全是產業政策核心;地產更強調底線思維和風險防控;平台經濟倡導正面效應。

展望後市,建議關注4條投資主線。

其一,對於高景氣成長板塊,建議加大關注和配置力度,重點關注儲能、光伏、風電、電池材料和製造、上遊能源金屬等。半導體、自主可控等關注催化劑出現。

其二,防疫優化措施預期不斷,建議關注景氣與估值相跟隨的部分消費品。重點關注受疫情優化措施提振而景氣顯著向好的用藥需求和用藥保障方向,如中藥、抗原檢測、醫療器械、醫藥商業等。此外,白酒板塊在本輪修復中也有望取得較好的漲幅。

其三,建議關注穩增長預期下的新老基建領域。基建仍是明年經濟穩增長的主要拉動和抓手,繼續獲得政策大力支持的確定性強,尤其是在房地產調控放鬆不及預期的情況下,基建穩增長相對作用更加凸顯。關注傳統基建中的建築材料、建築裝飾,以及新基建中的電網投資等。

其四,建議關注春季躁動行情中的情緒修復品種。主要是券商和計算機信創。

川財證券:建議關注數字經濟、新能源、高端製造等方向


川財證券認為,「穩」是基本前提。本次工作會議為明年經濟定下的基調是「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一方面體現在貨幣政策上,對於貨幣政策要求是保持合理充裕、精準有力,其中將重點支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以及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體現在財政政策方面,財政政策要在有效支持高質量發展中保障財政可持續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可控。總體來看,明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整體相對寬裕,但不會「大水漫灌」,國家重點支持的行業、領域將得到更多支持。

「提振內需」是重要手段。本次會議指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在當前「三重壓力」仍存的情況下,通過促進消費提質升級、釋放內需潛力有著重要意義。而在14日發布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也指出推動促進消費增長更多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需要。「提振內需」的重點在於提升消費質量和改善人民生活,因此重點關注能夠有效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的消費方向。關注改善性住房(住房需求)、養老服務(醫療保障需求)、文化傳媒(滿足人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等消費領域。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其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完成從「低端製造」向「高端製造」的轉變;另一方面則是對於產業鏈薄弱環節重點突破,保障產業鏈自主可控,進而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此外,還要繼續加大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投入,同時也要將數字經濟更好地應用在各個領域,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效率。

方向上,建議關注數字經濟、新能源、高端製造等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在海外經濟明年預期下行背景下,明年出口雖預計承壓,但仍需要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要「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預計未來「一帶一路」國家有望更深一步分工與合作,關注跨境物流、跨境電商、跨境支付、跨境金融等方向。

國金證券:三大「積極」信號


國金證券提及三大「積極」信號。

信號一:站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政策定調積極,提振信心、加大調控力度

經濟預判謹慎、但工作要求不低,努力實現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相較去年底,會議對國內經濟依然強調「三重壓力」,對外部環境的擔憂有所增加,「動蕩不安」、「影響加深」。不同的是,本次會議在黨換屆完成、「第二個百年」開局時點召開,對明年定位高,「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更高歷史起點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需要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質和量提升。政策定調積極,堅持發展、提振信心;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財政加力、貨幣配合。

不同於去年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本次會議突出強調「堅持發展」,堅持尊重規律、底線思維、「兩個不動搖」等,提振發展信心。宏觀政策層面,要求加大調控力度、形成政策合力;財政優化組合赤字、專項債等,注重可持續和風險,或意味財政加力由中央赤字擴張、準財政加碼,專項債注重分配優化等。

信號二:壓製信心的四大領域,房地產、防疫、民企和平台均有積極表態

壓製今年經濟的兩大變量,房地產和疫情均有積極的政策安排,有利於信心提振和經濟修復。防範化解風險和擴大內需兩大方面涉及房地產,「房住不炒」不變下,強調改善房企資產負債狀況,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後者在恢復消費上,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或指向需求端的措施優化。針對疫情變化,防疫措施已開始優化,中央進一步明確要求「因時因勢」優化、順利渡過流行期。民營企業和平台企業發展的製度「擔憂」或加快「消除」,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

針對「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中央「亮明態度,毫不含糊」,切實落實「兩個不動搖」,要從製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進一步地,中央對平台企業定位繼續優化,常態化監管下,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不再提及「紅綠燈」、「整改」等。

信號三:著力擴大內需,消費優先、投資加強,政策引領新時代朱格拉周期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消費優先、投資加強。中央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臵,既是完成明年經濟工作任務的關鍵之一,也是中長期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的短期安排;抓手包括:促進就業、尤其是青年就業和增加收入,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消費是基礎、投資是關鍵,重大工程、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補短板項目等是投資加強的重要方向,對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形成支撐。產業政策發展與安全並舉、緊迫性提升,或開啟新時代「朱格拉周期」元年。

延續「二十大」、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思路,會議強調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強鏈、自主可控和安全等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保障能源、糧食等安全,或帶來新一輪產業投資周期,安全相關產業或率先啟動,如上遊涉及生產要素安全的產業和中遊設備製造國產化、高端化等,或推動製造業投資繼續強勁。

編輯/somer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