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國內防疫政策的逐步優化,今年10月以來港股醫藥觸底反彈,部分醫藥股走勢亮眼。
具體來看,抗疫藥品需求大增,刺激山東新華製藥近5日勁升83%,福森藥業、天大藥業也都漲超30%。生物技術板塊的方達控股、復旦張江、君實生物也表現較好。當然不少醫藥股今年以來跌幅慘重。
展望2023年,多家機構看好醫藥行業迎來估值修復。
光大證券:緊抓醫療硬科技、中醫藥、創新藥械三大主線
光大證券表示,經過一年多的調整,醫藥板塊估值、機構持倉均處歷史低位,疊加政策邊際緩和,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該機構建議緊抓醫療硬科技、中醫藥、創新藥械三大主線。
1、涉及國產自主可控與進口替代邏輯的醫療硬科技板塊,如高端設備器械、生命科學/製藥產業上遊等;
隨著醫療新基建逐步展開,國產替代進程加速推進,以及新院建設、舊院改造、醫療設備及防控救治物資初步升級等項目逐步落地,預計政策將會持續利好醫療硬科技行業國產替代的進程,疊加臨床應用市場高速發展對醫療設備的需求放量,我們看好影像設備、測序儀、臨床質譜及國內科研服務行業。
2、政策支持的中醫藥板塊;
光大證券判斷,2023年中醫藥行業在醫保和政策支持下有望持續受益,傳統中藥企業傳承發展,中藥配方顆粒行業全面擁抱新國標和市場擴容,中藥創新藥加速獲批納入醫保,靜待業績兌現和價值重估。 建議關注4類中藥投資機會:品牌中成藥、中藥配方顆粒、中藥創新藥及中醫診療,其中涉及中國中藥、固生堂等個股。
3、差異化/真正滿足臨床需求的創新藥械。
當前創新藥的選股與擇時需要把握的核心要點包括:
1)契合政策提質導向,擁有獨特的高臨床價值,能夠填補臨床空白領域,或在已有治療方案的疾病方面相較傳統療法有明顯提升;
2)降息看空間,加息看業績。在降息周期優先選擇遠期空間大的公司,在加息周期優先選擇短期銷售現金流堅實的公司。
光大證券推薦$榮昌生物-B(09995.HK)$、$海創藥業-U(688302.SH)$、$康諾亞-B(02162.HK)$,建議關注$康方生物-B(09926.HK)$、$和黃醫藥(00013.HK)$、$恒瑞醫藥(600276.SH)$、$信達生物(01801.HK)$、$君實生物(01877.HK)$、$百濟神州(06160.HK)$、$復宏漢霖(02696.HK)$等。
國元證券:醫藥板塊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看好四大賽道
國元證券表示,醫藥板塊估值處於近十年最低水平。從業績角度來看,2022年受新冠疫情影響,醫藥板塊業績增速整體下降,預計2023年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業績有望觸底反彈。而從集采降價幅度來看,醫藥行業政策底已現,情緒有望逐步修復。
總體來說,醫藥板塊處於「政策底+業績底+估值底」,預計後續政策有望繼續超預期,持續帶動情緒修復,同時,隨著疫情的逐步緩解,2023年醫藥行業經營向上趨勢顯著,業績有望快速恢復,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國元證券重點看好中藥、自主可控、醫療新基建和消費醫療四大賽道。
申萬宏源:行業估值有望逐步修復
申萬宏源表示,過去一年港股醫藥整體波動較大,隨著國內防疫政策的優化,集采價格降幅趨向溫和,行業估值有望逐步修復。
在藥品和耗材集采常態化背景下,醫保目錄動態調整,疊加優先審評等政策,從藥物審評審批、支付等持續鼓勵研發創新,創新成為企業的核心驅動力。此外,已經實現產品商業化的創新藥公司,隨著產品納入醫保有望實現銷售放量,未來有望從biotech轉向biopharma。
該機構看好特色民營醫療服務機構($海吉亞醫療(06078.HK)$、$錦欣生殖(01951.HK)$),建議關注$固生堂(02273.HK)$。此外,推薦具備創新研發能力的biotech公司($康方生物-B(09926.HK)$、$榮昌生物-B(09995.HK)$、$諾誠健華-U(688428.SH)$)、以及頭部CXO公司($藥明生物(02269.HK)$)。
浦銀國際:重點關注高性價比標的
浦銀國際也認為當前醫療行業性價比高,展望2023年,結合當前醫藥板塊低估值、高成長性、機構資金有望逐漸回流等特點,該機構建議投資者適當提高風險偏好,逐步加倉醫藥股。
2023年關注政策利好、業績及估值雙反彈兩大邏輯。看好創新藥(包括生物科技和創新屬性較強的製藥企業)、醫療器械和中藥/OTC 等細分賽道在政策變化、疫情波動中的高確定性,建議重點關注其中高性價比標的。
主要細分賽道的展望如下:
生物科技:否極泰來,挖掘1.5線機會。港股18A板塊整體估值已十分具有吸引力,對行業長期前景仍保持樂觀態度,但短期內板塊流動性尚未完全恢復、行業格局仍存變數。因此建議關短期注催化劑豐富、執行力強、流動性/現金儲備充裕的1.5線標的,主推康方生物、諾誠健華、和黃醫藥等,長期繼續推薦榮昌生物和康諾亞。
醫療器械:把握醫療設備和創新器械兩大主線。各地貼息貸款持續發放,拉動設備需求,預計廠商將集中於4Q22/1H23錄入相關收入,疊加監管支持定點醫院建設,設備板塊增長確定性高,首選邁瑞醫療,並建議關注彈性更大的微創機器人、啟明醫療、心通醫療和沛嘉醫療。
中藥/OTC:政策利好頻出,基本面強勁。政策扶持態度明確,集采對中成藥獨家品種、飲片、配方顆粒影響有限,而核心標的業績增長穩健。建議關注濟川藥業、同仁堂國藥、華潤三九、一品紅等。
CXO:長期內堅定看好龍頭。行業景氣度仍處於高位,但需持續觀察宏觀經濟環境、競爭格局、生物醫藥行業融資環境的變化。該機構認為行業龍頭藥明生物在上述變化中的確定性最高,可擇機配置。
製藥行業:關注基本面反轉趨勢。板塊防守屬性較強,但仍存政策風險,建議重點關注集采影響可控、基本面明顯好轉/延續強勢的標的。繼續推薦中國生物製藥,並建議重點關注先聲藥業和石藥集團。
互聯網醫療行業:醫藥電商政策風險邊際降低。隨著關鍵監管條文相繼出台,醫藥電商的監管格局已大致成型、繼續收緊的風險較為可控,長期成長潛力依舊值得期待。建議關注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
首選標的$康方生物-B(09926.HK)$、$諾誠健華-B(09969.HK)$、$和黃醫藥(00013.HK)$、$邁瑞醫療(300760.SZ)$。前三者未來12個月有諸多管線開發/出海催化劑值得期待,且商業化實力已得到初步驗證,短期確定性高、估值反彈彈性大。邁瑞醫療產線完善,有望充分享受醫療新基建紅利及貼息貸款政策拉動的部分增量需求。
編輯/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