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12479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巴菲特似乎鐵了心!六度減持比亞迪到底所為何?新能源行情還能走多遠?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巴菲特似乎鐵了心要大幅削減甚至清倉比亞迪的頭寸。

據港交所最新文件顯示,12月8日,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出售比亞迪132.95萬股,套現2.68億港元,持股比例從15.07%降至14.95%。自8月份以來,這已是港交所第六次披露伯克希爾減持比亞迪股份。

據悉,伯克希爾在2008年以8港元/股的價格買入了2.25億股比亞迪H股,持有時間長達14年,直至今年8月首次開始減持。如若按照比亞迪6月份的最高股價約42.32美元計算,上述股份價值約95億美元,增長超40倍。

巴菲特持續減持所為何?


據港交所披露易規定,大股東增減持股票只有橫跨某個整數百分比時,才需要作出披露。此前的披露信息顯示,

8月24日,伯克希爾出售133萬股比亞迪H股,套現3.69億港元;

9月1日,出售171.6萬股比亞迪H股,套現4.5億港元;

11月1日,出售329.7萬股比亞迪H股股份,套現5.6億港元;

11月8日,出售578.2萬股比亞迪H股,套現約11.4億港元;

11月17日,出售322.55萬股比亞迪H股,套現約6.3億港元。

在今年8月開始減持前,巴菲特共持有2.25億股比亞迪H股。截至12月8日減持後,目前持有比亞迪H股已降至1.64億股。

截至發稿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並未就出售比亞迪相關事宜作出回復。深居簡出的巴菲特大概也不會專門公開對此事進行表態。

也正因如此,市場的擔憂有不少:巴菲特長持14年,為何這會開始減持?這是不是意味著清倉式減持的開始?在巴菲特心中,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估值短期內已太高了嗎?

有市場人士表示,巴菲特減持比亞迪這件事,可以將其理解為正常的落袋為安,即比亞迪公司價值階段性兌現後的調倉行為。巴菲特的減持並不會改變比亞迪公司優質的基本面。

美國匯盛金融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凱豐認為,「巴菲特減持(比亞迪)的決定有多重原因。既有巨大浮盈後獲利了結,也有規避風險的考量。」

在陳凱豐看來,巴菲特出手比亞迪的整個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清倉」或許只是時間問題。「巴菲特做事從來不拖泥帶水,要麽就是全倉,要麽就是清零,他不會留那一部分。」他補充道。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歐美主要經濟體,全球航空業陷入危機,巴菲特出清全部持有的美國四大航空公司股票。此前,伯克希爾分別持有西南航空、達美航空、美國聯合航空和美國航空約9%-11%的股份。值得一提的是,此後航空股絕地反彈。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當前配置價值幾何?


近日,多家新能源車企披露11月交付成績單。具體來看,很多新能源車企都實現了新突破,尤其是比亞迪、吉利、長安、賽力斯、北汽藍谷、力帆科技、福田汽車等車企,同比上漲均超過100%。

乘聯會預計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可達840萬輛,同比增速為30%,為國內車市增長提供驅動力量。2022年收官在即車市或將迎來搶裝,2023年,新能源轉型料穩中有進、國際化發展步伐加快的優秀自主品牌中長期布局價值突顯。

展望明年新能源車產業鏈的投資,多家機構也表現樂觀態度。

浦銀國際指出,中國新能源車企有較大成長空間,造車新勢力估值下行風險較小,適合作為布局行業成長的重要標的。

在2022年,新能源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估值一路向下。中國造車新勢力市銷率估值從年初的5x-7x,一路下滑至當前0.7x-1.4x的低點。目前,中國造車新勢力的估值約在0.7x-1.8x之間。

考慮到造車新勢力明年銷量的高速增長和盈利提升,浦銀國際認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估值下行風險較小,較為吸引,適合作為布局新能源汽車行業成長的重要標的。

長期看,中國車企也有望持續擴大新能源車出口銷量,支持長期的基本面增長。重申蔚來、小鵬、理想、比亞迪A股和比亞迪港股的「買入」評級。因為這些新能源車企都可以較好享受高於行業增速紅利,且當前相互之間處於錯位競爭狀態,是享受新能源汽車行業紅利最直接的標的。其中,浦銀國際更加推薦估值較低的小鵬以及盈利能力更強的比亞迪。

中金公司研報表示,認為2023年全球新能源車維持高景氣,但市場結構會有一些分化。

1)中歐面臨補貼退坡以及宏觀下行的雙重壓力,成長曲線或有所放緩,但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美國市場在IRA法案補貼刺激以及供給側優質新車釋放驅動下,滲透率有望進入快速提升階段,支撐全球新能源車銷量中樞,其中我們認為特斯拉、通用等重獲補貼或受益較大。

德邦證券年度策略報告認為,國內行業景氣度維持高位,歐洲市場短期或承壓,美國「政策+需求」驅動有望實現高增。

國內補貼退坡影響有限,市場逐漸轉向為優質供給驅動,國內新能源車行業景氣度維持高位。

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政策+市場」雙輪驅動加速爆發,展望2023年,有望延續高滲透率,預計全年銷量或達到800萬輛。

歐洲市場受宏觀通脹影響消費需求短期承壓,美國市場有望受《通脹削減法案》(IRA)政策刺激加快新能源車產業鏈發展,此外新型車型供給或將提供新市場空間。

編輯/phoebe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