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9390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萬億補貼傳聞來襲!港股晶圓代工雙雄急漲,港股通搶籌這些股票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證券時報

12月13日,恒生指數收漲0.68%,港股半導體板塊獲拉升,晶圓代工雙雄股價尾盤急漲,港股華虹半導體收漲17.42%,並獲南下資金淨買入2.61億港元;港股中芯國際上漲9.65%。

市場表現來看,12月13日華虹半導體開盤後股價平穩,直至15:00左右成交量逐步放大,成交金額高達10.84億港元,振幅達22.73%,當日,華虹半導體也獲南下資金淨買入2.61億港元。自10月以來,華虹半導體股價大幅反彈,累計漲幅逼近96%,港股通也在持續增持。

同日,港股中芯國際也出現類似走勢,自15:00後成交量顯著放大,成交金額高達13.76億港元。近期港股中芯國際走勢相對平穩,但南下資金也是從10月以來持續加倉,港股通持股比例最高接近25%。

相比之下,收盤早於港股的A股中芯國際股價微跌0.36%,報收41.8元/股。

消息面上傳聞中國最新擬投資總規模14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046億元)扶持國內芯片企業,主要用於鼓勵中國企業購買本土半導體設備,提供20%采購成本補貼。該計劃將持續五年,通過補貼和稅收減免等形式,最快有望在2023年第一季度實施。

該消息還稱中國國企與私企都有望受益,特別是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芯源微等大型半導體設備廠商。

對於上述傳聞,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並未聽聞,也有質疑可能是「炒冷飯」,炒作和匯總過往國家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的投資事項。截至記者發稿,中芯國際、中微公司、芯源微等上市公司尚未就此進行回應。

半導體設備企業加強自主可控


半導體設備領域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美國長期對華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抓手」。

今年8月份,美國生效的《2022芯片與科學法案》中,就提出對半導體製造以及半導體設備廠商進行補貼,提供25%的先進製造業投資稅收抵免,但接受投資稅收抵免的企業不得在中國等地擴建半導體生產設備;今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產業和安全局(BIS)修改出口管製條例,進一步限製中國獲得先進計算芯片、開發和維護超級計算機以及製造先進工藝的能力,國際半導體設備廠商科磊、ASML等更是傳出裁撤中國團隊的消息。

多位業內人士此前呼籲,國內集成電路扶持政策落實需要解決延續性問題,需要聚集力量攻堅關鍵項目。

從投資層面來看,半導體設備上市公司「抗周期」屬性顯著。雖然今年下半年以來,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普遍回落,上市公司盈利放緩,但半導體設備板塊上市公司保持強勁增長,第三季度扣非淨利潤同比增速翻倍達到18億元,盛美上海單季度扣非後淨利潤增長近3.8倍,北方華創、至純科技、芯源微等扣非淨利潤也實現至少翻倍。

相關上市公司在手訂單充沛。據e公司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半導體設備行業公司合同負債接近123億元,其中北方華創在該行業占比超過一半;其次是數字芯片設計行業以近64億元合同負債總規模居前,國科微在手訂單約合3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倍。

對於美國芯片法案等影響,中微公司等多家半導體設備上市公司表示公司生產經營情況正常,在手訂單充裕;芯源微回應目前來看美國相關政策對公司影響較為有限,公司與下遊客戶合作均正常開展。

另外,半導體設備公司也在推進產業鏈自主可控。

中微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尹誌堯在12月9日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建立了全面的供應商評價管理體系,主要零部件供應商數量較多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單一供應商采購金額占比不高,其中核心零部件的采購采取多廠商策略。

拓荊科技董事長呂光泉也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已經建立了全球範圍內的供應鏈資源,搭建了穩定的供應鏈結構,並采取多貨源的供應商管理策略,目前供應鏈合規安全穩定。

編輯/Corrine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