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今年以來,有近20家國貨美妝相關企業衝刺上市,包括巨子生物、上美集團等。

12月4日,港交所網站正式掛出上美集團(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母公司)聆訊後資料集,意味著科研賦能的多品牌國貨美妝龍頭上美集團已通過港交所聆訊,正式向「港股國貨美妝第一股」發起衝擊。當然,比起「第一」,外界更關注的是如上美集團在內的國產美妝企業,如何借助資本與上市操作,培育出與國際美妝集團相抗衡的「質素」。


科研賦能的多品牌國貨美妝龍頭上美集團已通過港交所聆訊

根據上美集團招股書披露,公司2020年及2021年營收分別為33.82億元、36.19億元;經調整利潤分別為2.65億元、3.91億元,呈現連年向好態勢。但受疫情上半年供應鏈特殊影響所致,上美集團業績亦出現了短期波動的情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62億人民幣,經調整利潤8390萬人民幣。

不過中國美妝正處於上升期,借鑒海外美妝企業的衝刺資本市場路徑,看待企業中長期的價值更為客觀,上市節點或成為國產美妝實現轉型和擴張的分水嶺。而作為紮根上海20年的上美集團,也將迎來新的起點。

上海製造,有歷史更有未來


從環境因素來看,上海具備培育出國際日化美妝巨頭企業的豐厚土壤。

當我們提到上海時,你會想到什麽?是東方明珠、外灘,還是大白兔奶糖?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上海是一座以第三產業見長的城市。自新中國成立之後的70年以來,上海製造一直都是這座城市立足的根基之一。從過去的上海牌手表、鳳凰牌自行車,到現在的上汽、特斯拉,這些耳熟能詳的品牌講述著屬於上海製造的故事,也見證了當地製造業結構的不斷優化。隨著當下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日化美妝行業整體亦趨勢走強,而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是中國化妝品產業發展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化妝品行業集聚發展地。

今年8月,《上海市浦東新區化妝品產業創新發展若幹規定》正式施行,這部法規在化妝品創新研發、新模式新業態培育、貿易便利創新等方面提出了部分創新性舉措,為推動浦東新區乃至整個上海的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上海市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中也明確提出,化妝品產業是「加快建設上海‘國際時尚之都’的重要抓手」,力爭到2023年,「擁有3-5個走向國際的領軍品牌,培育20個國內一流經典品牌,孵化一批潮流新銳品牌,上海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


與此同時,該計劃還提出了加強行業人才保障的要求,並明確要「大力吸引海內外化妝品研發設計、品牌策劃、市場營銷等人才,把時尚消費品產業重點領域人才列入《上海市重點領域(產業類)緊缺人才開發目錄》」,這也意味著,在未來,勢必有大量的化妝品行業人才進入到上海,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依托進博會溢出效應、政策法規的扶持,以及上海特有的時尚屬性、人才及科技基因,「上海製造」美妝產品已然是國貨之光。可以預見,未來,日化美妝品牌、集團等將以此為基地,逐漸做強並走向國際舞台,成為國際精品。上美集團正是於2002年起源於上海,土生土長的上海製造企業。

堅持長期科研投入,誕生3大基礎研究成果


縱觀國際市場,在近十二年里,化妝品產業市場規模迅速擴容,成為全球大消費中最為繁榮的賽道。國際美妝集團旗下品牌層級劃分明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細分品類,競爭完全趨於白熱化,用「慘烈」形容亦不過分。

但事實上,消費者最常接觸到的市場營銷、流量競爭,只不過是國際美妝集團最表層的角力,科研實力、品牌矩陣構建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層競爭,才是它們相互搶奪市場的關鍵。

據了解,國際品牌研發費用率主要集中在1.5%-3.5%之間,例如,歐萊雅近五年的平均研發費用率在3.3%左右,資生堂2020年的研發費用率達到了4.3%。與此同時,其在專利申請、科研隊伍方面的數字也十分驚人。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歐萊雅中國區專利申請344項;雅詩蘭黛集團在紐約、中國上海、日本建立7大研發中心,全球研發團隊人數超850人……依托本身強大的研發實力及悠久的歷史,這些早已經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美妝集團給國產品牌帶來的壓力顯而易見。

長期堅定投入科研,把科研當做品牌不可撼動的核心與基石。無論是在科研方面的布局,還是投入,上美集團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即使與國際美妝集團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上美產生的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8,290萬元、人民幣7,740萬元、人民幣1.0億元及人民幣5,193萬元,分別占收入的2.9%、2.3%、2.9%及4.1%,研發費用占比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甚至比肩國際巨頭。上美集團曾表示,「窮什麽都不能窮研發」。


我們也了解到,上美集團之所以可以在自主研發上進行長久耕耘,有兩個原因十分關鍵,即「時間」與「人才」。從時間線來看,上美集團自創建伊始就布局自主研發,並堅定長期主義,把科研當做未來幾十年要做的事情。因此有了20年自主研究史,6年基礎研究史,5年投入三大自主技術平台研究史,並持續穩定地為原創研發進行大筆的資金投入,讓科研人員可以放心大膽地研究、「試錯」。

組建優秀的科研人才隊伍建設,讓技術得到傳承,是科研長青的不絕動力。據了解,截至目前,上美集團已自建上海、日本神戶兩大科研中心,組建了由7名國際知名科學家領銜的超200人研發團隊,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培養國貨未來的科研接班人。同時,上美集團還和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建立了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一體化把行業最新科研成果落地成產品。2020年起,上美科技園(中翊日化)被國家藥監局高研院評選為「教學基地」,幫助日化產業培養法規和監管方面的人才。


前寶潔首席科學家黃虎加入上美,他與青年工程師的日常

上美集團陸續推出Tiracle(雙菌發酵成分)、AGSE(活性葡萄籽提取物)、AN+(青蒿油提取物)三大自主原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原料Tiracle 於2017年開始開發研究,目前,Tiracle家族已獲得5項國內外專利,多次亮相於國際學術會議、雜誌期刊,並在今年拿下ICIC原料大獎。這一全方位的科研體系讓上美集團真正做到了以品質立品牌,並帶動解決國貨品牌常常會遇到的「原料卡脖子」問題。

3大支柱品牌疊加新銳品牌,多品牌戰略百花齊放


上美集團是國貨中為數不多的、具有示範意義的多品牌成功、占比均衡企業,構建了以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為三大支柱品牌,疊加主打固發的新銳洗護品牌極方、專注寶寶敏感肌的「醫研共創」品牌newpage一頁等搶占其它高端細分賽道的多品牌戰略體系,以此找到第二增長曲線。例如,與育兒專家崔玉濤聯合創立的newpage一頁品牌,從首次登陸天貓旗艦店,僅用了4個月,其核心單品舒緩兒童面霜迅速登上天貓榜單寶寶面霜好評榜第一,成為當之無愧的2022年母嬰賽道「黑馬」品牌。

同時,上美集團始終堅持推動品牌與產品的協同迭代升級。例如,韓束今年迎來升級煥新,全新定位「科學抗衰」,意圖扛起頭部品牌的職責使命,在抗衰這個「高門檻」的賽道上填補國貨市場的空白;一葉子則延續了「植物科技」的基因,定位純淨美容,從基礎護膚轉向功效護膚,主打修護肌膚屏障;紅色小象則繼續立足嬰童洗護賽道,提出新理念「至簡成分,安心有效」,與此同時還積極投身中國嬰童護膚品標準的製定,比如創新並推行母嬰行業兒童化妝品選品標準——「4S安心簡護標準」。



注重長期主義,用ESG拓展可持續價值

縱觀整個美妝產業,上美集團的出現,讓快與慢有了新的解釋。在上美集團的字典里,「快」意味著通過科研創新、多品牌構建,迅速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反應,推出與之相匹配的產品,進而幫助促進消費,助力經濟。而「慢」則是對於企業公民責任、ESG、長期主義的堅守與奉行。

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國貨代表、上海製造企業,上美集團長期以來始終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推動行業規範化發展,將善行作為企業底色進行鋪陳。

2020年,新冠疫情,上美集團發起百萬行業首捐,隨後陸續捐贈超700萬元物資;2021年7月河南水災,上美集團捐贈500萬元物資,第一時間馳援河南。上美集團旗下母嬰品牌也始終為兒童、特殊人群相關的公益出力。

多年來,紅色小象進行「愛心書包」公益活動,助力偏遠地區教育發展;向四川、江西等在內的多個地區捐贈產品物資,嗬護孩子肌膚健康,關愛留守兒童,支持鄉村振興發展。今年4月,newpage一頁緊急向上海方艙捐助「母嬰洗護救援包」,用愛守「滬」。上美集團同時還借助美妝這一品類,做到關懷女性敏感情緒、宣揚真善美、倡導正向價值觀。


紅色小象向邊遠地區捐贈護膚品

科技創新的浪潮正在重塑美妝行業,日趨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推動著行業走向遠方。突然因素、短期波動雖然存在,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其並不會對長期價值產生影響。作為國內領先的美妝集團、上海製造企業,上美集團將自主科研作為集團基石,借多品牌戰略深耕細分賽道,從多個不同維度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並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基因。

未來,其勢必將繼續堅持長期主義,打破國際壟斷、突破行業壁壘,打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和市場領航的化妝品國產品牌,在參與國際競爭、為更多國人提供更優質的化妝品的同時,也為產業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