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些最有影響力的機構在投資亞洲科技公司多年後,正在出售這些公司的股票,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跡象,對此保持高度關注。
近幾個月來,日本軟銀集團減持了其在中國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和印度移動支付公司Paytm的股份,這兩家公司的股價今年以來表現確實不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在逐步減持其在比亞迪公司的股份。與此同時,騰訊的最大股東Prosus NV,也在削減其在騰訊的持股份額。
皮克特資產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亞洲特殊情況主管Jon Withaar 對此評論稱,看起來是聰明錢正在離開這個領域。
在許多情況下,這些知名投資者面臨來自股東的壓力,要求提高回報。從他們的長期投資中套現,也可以騰出資金用於更有效的用途,並提供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扭轉嚴重的損失。軟銀在4月至6月間虧損約230億美元後,首席執行官孫正義(Masayoshi Son)表示,在公司的投資熱潮中,他變得「有些神誌不清」。他承諾削減開支,隨後該公司決定套現其持有的220億美元阿里巴巴股票,幫助其在截至9月的三個月內恢復盈利。
當然,這些知名投資者在當前比較疲軟的市場時期拋售股份,也顯示出他們對科技行業的看法產生了一些變化。
Kamet Capital Partners 是一家兼理多家家庭財富辦公室的公司,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Kerry Goh表示:「TMT的格局已經成熟,增長前景不再像幾年前那麽好了」。Kerry Goh認為,科技公司將面臨著更多的競爭,監管機構的反壟斷審查也越來越多,這意味著這些公司必須找到方法增加收入和利潤,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通過收購獲得高估值。
軟銀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投資者,該公司持有印尼科技公司GoTo Group和印度物流公司Delhivery Ltd.的股份,這兩家公司均於今年上市。2000年,軟銀將對阿里巴巴的2000萬美元投資,一度價值2000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投資之一。但軟銀逐漸減持阿里巴巴,並對其他公司進行了重大投資,結果都不如對阿里巴巴的投資那麽成功,偶爾甚至產生災難性的後果。
軟銀更喜歡使用復雜的融資解決方案,而不是直接出售阿里巴巴的股票。今年,它通過解除一個復雜的衍生品頭寸,剝離了22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該頭寸類似於以其在中國公司的股份為擔保的擔保貸款。截至9月的六個月里,軟銀的投資組合仍錄得超過60億美元的虧損。
Prosus NV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出售騰訊股票並不影響其對中國或騰訊的看法,打算成為長期股東,「我們堅定地相信騰訊,對其前景非常看好」。
但對於軟銀來說,甩賣股票還遠遠沒有結束。該公司在11月出售其在移動支付公司Paytm的部分股權,套現2億美元。中國金融科技公司螞蟻和美國優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ber Technologies Inc.),今年都出售了食品配送公司Zomato 的股份。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印度全球資本市場主管Subhrajit Roy 表示,印度大量國內投資者對股票的需求,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很好的緩衝。如果需要,外國投資者可以很容易地退出頭寸。這給外國投資者帶來了很多安慰。」
今年,銀行對科技股撤資形式令人失望,許多最大的交易都是通過公開市場股票出售或特別股息完成的。許多銀行家認為,明年銀行向機構投資者出售大量股票,大宗交易規模仍然很小。Dealogic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全球大宗交易額從2021同期的1858億美元,下降至今年的610億美元,降幅達67%。
高盛亞洲(不包括日本)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James Wang表示:「今年的市場非常動蕩,人們現在對明年持不同的觀點。不管怎樣,如果你是一個持有大量股票的投資者,比如說十億美元範圍內的股票,會更想減小風險敞口。」
James Wang表示,大宗交易、後續發行和可轉換債券發行,可能會在2023年第一季度加速。他表示,這將為最早在第二季度末恢復首次公開發行奠定基礎,這對銀行家來說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