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能取得正回報的板塊寥寥,但部分海外的大藥企卻遠遠跑贏大市。
近期多只美股醫療保健股持續上漲,其中,市值>100億美元的相關個股中,$默沙東(MRK.US)$、$信諾(CI.US)$、$福泰製藥(VRTX.US)$、$阿里拉姆製藥(ALNY.US)$、$吉利德科學(GILD.US)$、$再生元製藥公司(REGN.US)$、$諾和諾德(NVO.US)$在隔夜創下了360日新高,且多只個股今年漲幅超40%。

鑒於明年美國經濟增長和通脹雙雙降溫,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資官Mike Wilson建議在醫療保健、公用事業和消費必需品類股中保持防禦性頭寸。
值得一提的是,本輪醫藥板塊的上漲,並非是美股獨自一個市場的狂歡:港股同樣也開啟了一場行情盛宴。隨著近期國內疫情防控政策逐漸放開,港股生物醫藥板塊復蘇跡象明顯。開源證券認為,
醫藥板塊受政策影響較大,在經歷疫情擾動、集采降價等影響後,跌幅已經脫離基本面,有一大批優質企業的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在行業的集體回暖下,醫藥消費和創新等細分賽道都將有望迎來復蘇與增長,行業整體或將迎來「戴維斯雙擊」(在低市盈率買入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
據整理,截至最新收盤日,自10月中旬以來,美股市場上多只醫療保健股逆市漲超20%以上,其中包括$直覺外科公司(ISRG.US)$、$Moderna(MRNA.US)$、$吉利德科學(GILD.US)$等;港股市場上,互聯網醫療行業中$阿里健康(00241.HK)$、$京東健康(06618.HK)$表現十分亮眼,分別漲超180%、100%,此外,$康龍化成(03759.HK)$、$復星醫藥(02196.HK)$等也均漲超30%。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