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少數派投資
在如今這個大數據時代,因為其快速性和便捷性,越來越多的信息人們都是優先從網絡中搜索獲取得來,但也因為網絡信息傳播之快,各式謠言興起,辟謠的速度跟不上謠言的產生速度,當大量無從考究的真假信息堆積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於自己看到的所有「小道消息」是真實的,也因此做出一些偏激的行為,然而冷靜過後或是在子彈飛一會之後會後悔自己衝動行事了。
如今自媒體泛濫的時代,很多「新聞」都不再是反復校對或是確保真實的情況下才發出,而是更傾向於搶占熱點,獲得更多關注。而當這些未經證實的信息被大家搜索得到後又會以更快的速度傳播出去,無論是時事新聞,明星八卦還是投資股票信息。

根據社會科學研究網絡(SSRN)今年夏天發布的一項研究,互聯網讓投資者以為他們知道的比他們實際知道的要多,由此產生的過度自信反過來又導致他們的投資組合表現不佳。研究人員發現,經常通過互聯網找答案導致人們將從互聯網中獲取的知識以為是自己已有的。
這種現象也被叫做谷歌效應——指當人們能在互聯網找到的信息,大腦會自動遺忘一些基本知識,並誤會自己已掌握這些知識。
但實際上我們未知的東西要遠遠高於已知的,互聯網在不知不覺中引導我們過度自信,而很多時候人們無法抵禦或者無法發現互聯網快捷信息帶來的這種危害,這更加需要我們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原則,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說道:
我是個‘愚人’,相對於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並沒有多少。不管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麽做。
一生中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是一種以原則為基礎的生活方式,是它幫助我發現真相是什麽,並據此如何行動。建立一系列屬於自己的原則很重要,這會幫助我們不輕易陷入陷阱,也能更加獨立思考,做出更好的,不盲目的決定。
在達利歐的故事中,從他剛開始進入股票市場時,就幸運的選對了股票,再加上股市一片繁榮,他賺著錢也享受著生活,他並不知道那將是股市的一個頂點。
而他從進入股票市場到經歷1967年大跌之前所獲得的一直都是正向的反饋和正向的收益,這也導致他在1967年股票大跌時錯誤估計了市場,不斷加倉期待市場的反彈,卻導致越虧越多。
但這一次失敗的經歷卻也讓他總結出了市場價格反映預期,當實際結果比預期好,則股票上漲,實際結果比預期差,則股票下跌,而大多數人會因為近期的經驗而產生偏見導致過度自信。就比如他曾經因為過去成功的經歷就誤以為股市會一直漲下去。而在這之後,達利歐又因為過度自信經歷了幾次大的失敗。
從他的失敗經歷中可以看出,不管當時有多麽自信,還是要承認自己無法百分百確定預測正確,但失敗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可怕,最重要的是從失敗中總結經驗,也許應該感謝那些失敗,讓他開始變得謙遜,也總結出了引言中提到的那句真正知道的要遠遠小於需要知道的事情。
在失敗中總結和完善自己的投資原則,這樣才不會被情緒控製。過度依賴自己的感覺,在做決定前,想一想自己的投資原則,多聽聽周圍不同專業人士的有效觀點,感覺會有偏差,經過實證檢驗的指標來輔助判斷才能做出更好的決策。
敬畏風險,但也不能因此陷入歷史決定論或不可知論的兩個極端,而不敢向前。畢竟世界上唯一確定的,就是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指標來協助我們做一些判斷。
市場存在風險基本已經反映在股價之中,即使還有未知的風險,長周期上看也處於一個相對利好的位置,調整市場大幅度下跌帶來的情緒,努力獲取超額收益更為關鍵。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