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9960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保持適度的鬆弛感,或許我們能更好地把握投資機遇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少數派投資

投資說到底是靠判斷力吃飯的,而維持良好的判斷力需要留有足夠鬆弛的狀態。鬆弛,會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也讓自己更有力量。

2022年就要過去了,從上半年的深圳、上海,到最近全國多個城市疫情此起彼伏,"全面開花",誰都不知道明天一早起來,是不是自己就被封控了。面對當下如此嚴峻的疫情防控,我們想做的很多,能做的有限;我們期待的很多,事與願違的更多。

未來或許充滿了不確定性,但就每個個體而言,「鬆弛」或許是對不確定性最有力的反擊,是疫情時代,大眾最需要的情緒價值。

回到我們所處的資本市場,「不確定性」就是它常態。感覺牛市要來了,結果繼續下跌;感覺熊市還沒結束,結果牛市已經開始;感覺大盤股估值好低吖,結果小盤股天天瘋漲;感覺成長股市盈率高得離譜了,結果它還能繼續;感覺某個行業那就是躺著都能賺錢,結果一個政策下來,哎……

所以,不只是生活,投資更需要擁有一定的「鬆弛感」,才能抵抗住它的出人意料、喜怒無常。

證券市場的運行規律就是「趨勢」中夾雜著「震蕩」,「震蕩」中才會孕育出「機會」,所以 「不確定性」恰恰也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一定的鬆弛感,可以讓我們更加冷靜的看待「不確定性」。對於期間的震蕩有更高的容忍度,才能利用好它。

市場總是會從一個極端向另一個極端運行,利用好市場的這種特征,能更容易放大我們的收益。大眾的心態往往和賬面的盈虧形成反饋機製,越是在極端低位的時候,大多投資人的賬面不好看,情緒更不穩定。唯有鬆弛的狀態,讓我們能夠擁有坐看雲卷雲舒,靜聽花開花落,任憑潮起潮落的豁達,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的勇氣去踐行逆向投資,抓住逆勢的機會,不急不躁地等待它走向另一個極端。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太絕對了,我剛開始投資也很鬆弛啊,但是越買越跌,哪還能那麽豁達?

沒錯,有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投資沒有確定性,投資決策始終都在權衡收益與風險,並且還要根據行情不斷變化。說得再直白點就是,任何投資決策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

對,你沒看錯,就是這麽擰巴!決策是好還是壞, 取決於未來的行情,對此我們完全無法掌控。所以鬆弛在這里可以怎麽實現呢?

鬆弛的反面,表面上看是緊張,是壓力,實則是控製。所謂的「鬆弛感」,其實是放下想要控製一切的欲望。擁有鬆弛的狀態,即能夠接受自己的「無能」,放下控製的欲望。既然投資決策沒有絕對的好壞,就不執著於精準的正確,能夠接受模糊的正確,也是「鬆弛感」的另一種體現。

比如說,不執著於抓住所謂的低買高賣的拐點,不執著於對於某一只基金的押注。而是在知道局限性存在之後,選擇低位定投,或者通過構建類別、風格、行業、投資策略等多方面低相關性的組合,實現更優的資產配置,從而可以平滑掉某個單一決策失敗的的影響。

證券市場里,大多趨勢是由偶然的小事決定的,即使我們有超常的邏輯思維、理性思維,也不可能每次都提前撲捉到這些偶發事件和由這些偶發事件決定的大趨勢。鬆弛能讓我們不陷於一時的得失。

投資說到底是靠判斷力吃飯的,而維持良好的判斷力需要留有足夠鬆弛的狀態。鬆弛,會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也讓自己更有力量。

當我們不在每天為了每個短期利益殫精竭慮,能夠把注意力轉移到和當前市場無關的地方,把情緒抽離出短期的漲跌,保持身心的放鬆,可能會驚奇的發現在詩和遠方的愉悅中,反而不經意間會留意到更有價值的信息,孕育出新的想法,挖掘到更好的機會。

正如畢淑敏在《像煙灰一樣鬆散》中寫道:

要像煙灰一樣鬆散。只有放鬆,全部潛在的能量才會釋放出來,協同你達到完美。

保持適度的「鬆弛感」,或許我們能更好地把握投資機遇,讓投資更能張弛有度、進退得宜。

編輯/Viola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