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美股研習社
01 一段引子
最近一位朋友轉了一段話,值得玩味——

這段話出自03年,回顧近20年的股海沉浮,不由得由衷讚歎,原來早有明白人了。再看最近的一小段歷程,或許感觸更深。

中概互聯網(kweb)在跌了快2年後,終於,在10月24日這天,觸底了。而這一天,身在其中的朋友可能也是心情復雜,這里面有大家懂的原因,就不贅述了。值得一提的是,當大家擔憂n5層面的時候,往往也是觸底之時。
02 把握夢幻之旅
想必很多朋友都還沒有上車。這也是好理解的,畢竟不少的公司從底部已經拉翻倍了,現在上車是不是容易接盤?而且前兩年天天把人按在地上摩擦,這也多少會有點PTSD的。
這里,想和大家說的是,重空間和方向,輕波動(或用倉位和工具管理波動)。盯好一個本質的點:當新興市場出現重大糾偏時,這個邏輯優先級最高,其他的都要往後靠。
相信這個點不難理解。方向看好,剩下就是怎麽幹的問題了。所以怕不怕?不怕的。至少這個時候,不應該再悲觀了。再從一個角度去看,抓主要矛盾是核心方法論。中概或者更大一點說港股,主要矛盾是咩?流動性。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港股是價值窪地」這個現象,而且,港股一直是價值窪地,估值相對於其他市場來說,長期偏低。

為何如此?這就需要對流動性來分層理解了。我們粗分兩層:一層是真的缺錢了,典型的例子就像20年4次熔斷,美國國債逆回購市場凍結,市面上鬧錢荒。另一層,是機構手上有錢,但不想買,也就是信心問題。前兩年的中概,主要是在這一層。
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市面上真的缺錢,如果美元流動性真的是主要矛盾,那一些新興市場,是不會連創新高的。

找到了主要矛盾,接下來就是看這個矛盾發展到什麽階段了。想必在此刻,也不用多說,大家從日常生活、輿論、股票走勢等等變化,都會有切身感受,未來的貝塔是確定的。而中概,普遍阿爾法更高,畢竟匯聚的是一批頂尖的國內企業。
那麽再說說這段旅程中的次要矛盾,外部環境。主要看看美債。

今年美股深受通脹和美聯儲加息打壓,殺完分母殺分子,標普最多跌超20%,大量互聯網公司90%腳踝斬。但近期美債率宜跌難漲,美元也是一路回調。背後的原因,總的來說是市場對於明年美國衰退的共識強,且從近期商品、樓市、勞動力等市場的高頻數據來看,在持續大幅加息後,經濟降溫是顯著的。


雖然美聯儲還是偏鷹,但好歹終點利率能見度高(4.75%/5%),所以分母端至少沒太大壓力。也就是說,外部環境也還是相對友好的。至於中美關系,再出利空的概率暫時偏低。
03 小結
我們從象限來看,中概普遍處在第四象限,即弱現實強預期。在這個象限的節奏,一般會出現先來一波普遍的估值修復,然後再去糾結阿爾法和持續性的問題。這里給大家提供兩個重要的阿爾法方向:酒旅&零售規模化(出海更佳)。
編輯/V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