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海外芯片“寒冬”來勢洶洶。
又一美國芯片巨頭業績爆雷。當地時間11月2日,高通在最新的財報中預計,2023財年第一財季收入約為92-100億美元,大幅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20.3億美元。同時宣布,將采取招聘凍結等措施削減運營費用。這番表態,直接引發市場擔憂,繼2日尾盤大跳水後,高通股價於11月3日再度大跌7.66超%,年內跌幅擴大至42.3%,總市值縮水至116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75億元)。
高通的悲觀預期再度給美國芯片行業蒙上陰影。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在美國上市的半導體企業總市值合計減少已超過1.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11萬億元)。對此,有評論人士表示,拜登政府推出的芯片補貼法案或將成為“鏡花水月”,因為美國芯片巨頭都在醞釀大幅減產計劃,甚至大規模裁員。

高通業績“爆雷”
寒冬來襲,美國芯片巨頭“瑟瑟發抖”。
當地時間11月2日美股盤後,美國芯片巨頭——高通在最新的財報中釋放了悲觀信號,其預計,2023財年第一財季收入約為92-100億美元,大幅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20.3億美元。
高通表示,鑒於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調整對2022日歷年手機銷量的業績指引,從個位數的同比降幅,調整到2位數的同比降幅。且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需求迅速惡化、供應限製的緩解,正導致半導體庫存增加。公司的額外庫存積累可能需要2個季度才能清除。
這番表態,直接引發市場擔憂,11月3日美股開盤後,高通股價低開低走,盤中一度大跌超9%,截止當日收盤,跌幅仍達7.66%,年內跌幅擴大至42.3%,總市值縮水至116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75億元),年內市值蒸發超8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215億元)。
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亞諾·安蒙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表示,高通將采取招聘凍結等措施,並準備根據需要進一步削減運營費用。
據高通發布的截至今年9月25日的2022財年第四財季業績報告顯示,期內營收113.9億美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28.7億美元,同比增長3%;攤薄後每股收益為2.54美元,同比增長4%,遜於市場預期。
分業務來看,在第四財季,高通CDMA技術或QCT類別的收入總計99億美元,同比增長28%,高於華爾街預期的98.7億美元,這部分收入包括智能手機芯片、射頻前端組件、汽車芯片和物聯網設備。
高通技術許可(QTL)部門在報告期內貢獻了14.4億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了8%,低於市場預期的15.8億美元的預期。
QCT業務在第四財季貢獻了34%的息稅前利潤,同比增加了2個百分點;QTL業務則貢獻了69%,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三個百分點。(兩者有重疊的部分)
關於下季度的指引,高通稱,QCT業務的收入將在77至83億美元之間,QTL業務的收入區間為14.5至16.5億美元。在GAAP下的每股收益為1.72至1.92美元之間,non-GAAP下的每股收益則為2.25至2.45美元。
美國芯片行業暴跌11萬億
其實,在高通發布令市場失望的業績預期之前,美國其他芯片巨頭:英特爾、AMD、美光科技等相繼遭遇了業績“爆雷”,意味著,全球需求下滑正在衝擊美國芯片行業。
據彭博社的數據顯示,自7月以來,大約30家美國最大芯片企業已將第三季度收入預期從990億美元下調至880億美元,今年以來,在美國上市的半導體企業總市值合計減少已超過1.5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近11萬億元)。
多家美國芯片巨頭在解釋業績“爆雷”時,都提到了需求疲軟、供應過剩、庫存積壓等原因。高德納谘詢公司預計,智能手機銷量今年將下降6%,而個人電腦銷量將下降10%,需求疲軟導致芯片銷售開始下滑。根據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今年9月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下降3%。
另外,據新街研究公司的測算數據,今年4月至6月期間,工業企業的芯片庫存相對銷售額高出歷史最高水平約40%。
同時,芯片價格也正在受到衝擊。據“未來視野”公司的數據,過去一年,存儲芯片價格下降了五分之二,邏輯芯片價格同期下降了3%。
全球芯片的慘淡現狀在韓國體現得更為明顯。
作為全球芯片製造、出口大國,韓國的芯片產量、出貨量持續遭遇下滑,且芯片庫存持續走高。據韓國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9月的芯片產量同比下降了3.5%,較8月份進一步惡化;韓國9月的芯片庫存增幅仍在上升,達到54.7%。
這直接導致韓國進出口貿易收支出現了67億美元逆差,幾乎是經濟學家預期的35億美元的兩倍。
面對全球芯片的寒冬來襲,有評論人士指出,拜登政府剛推出不久的芯片補貼法案或將成為“鏡花水月”,因為美國芯片巨頭都在醞釀大幅減產計劃,甚至大規模裁員。其中,英特爾便計劃裁員數千人。
這也給美國振興半導體產業蒙上陰影,據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數據,當前世界上約有四分之三的芯片製造能力分布在亞洲,而美國僅占13%。
編輯/ 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