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25724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觀點 | 港股市場情緒已較為低迷,短期可能盤整消化內外不確定性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中金策略

摘要

受對國內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疊加外資流出增加影響,海外中資股上周再度出現恐慌性拋售,使恒生指數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外資流出增多無疑加大了市場壓力。對比A股,即便估值更低,但港股作為離岸市場更易受外資流出以及人民幣與港元貶值等外部因素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市場情緒降至低點,表現為賣空成交比率創出新高以及市場進入明顯超賣區間(RSI指標達到25%)。

周一市場拋售的力度超出了多數投資者預期,一定程度上來說明顯有些過度。但短期來看,市場也缺乏足夠的正面催化劑來扭轉風險偏好並吸引資金流入。因此,在國內(政策前景與經濟增長)和海外(美聯儲政策緊縮步伐)有所緩解前,市場可能維持盤整走勢。

往前看,我們預計市場短期可能維持盤整以消化國內外不確定性,等待更為清晰的政策信號和正面催化劑。不過,我們認為在目前水平的上行空間大於下行風險,建議投資者關注潛在催化劑。中期來看,二十大報告和香港2022《施政報告》中確立的戰略性規劃有望帶來更多長期增長機會。高股息收益率標的對投資者而言可能是較好的選擇,可以提供下行保護和人民幣貶值對衝。另外,我們認為優質成長個股(如增長維持高景氣或者存在盈利反轉可能的板塊或標的)可能仍然是較好的選擇。

市場走勢回顧


上周海外中資股繼續回調,主要受三季報喜憂參半、國內疫情等多重不確定性的共同影響。雖然中國三季度GDP增速好於市場預期,但外資流出問題仍壓製市場情緒。恒生指數自2009年以來首次跌破15000點關口。

整體來看,恒生科技跌幅最大,達到9%,而MSCI中國指數、恒生國企和恒生指數也分別下跌8.9%、8.9%和8.3%。所有板塊悉數下跌,其中房地產板塊領跌17.5%,傳媒娛樂、日常消費、保險和公用事業板塊分別下跌13.4%、10.7%、10.4%和10.2%。

表:受房地產和傳媒娛樂板塊拖累,MSCI中國指數上周大幅下跌8.9%


圖片

市場前景展望


受對國內經濟增長前景的擔憂,疊加外資流出增加影響,海外中資股上周再度出現恐慌性拋售,使恒生指數跌至2009年以來最低水平。外資流出增多無疑加大了市場壓力(中金:港股流動性與持股情況分析)。上周一北向資金淨流出179億人民幣,為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日最大流出,同時EPFR數據顯示海外主動型基金流出規模也有所增加。

對比A股,即便估值更低,但港股作為離岸市場更易受外資流出以及人民幣與港元貶值等外部因素影響。在這一背景下,市場情緒降至低點,表現為賣空成交比率創出新高以及市場進入明顯超賣區間(RSI指標達到25%)。積極的一面是,上周南向資金流入繼續增多,然而也不足以扭轉市場整體下行的趨勢。

周一市場拋售的力度超出了多數投資者預期,一定程度上來說明顯有些過度。但短期來看,市場也缺乏足夠的正面催化劑來扭轉風險偏好並吸引資金流入。因此,正如我們此前多次強調的那樣,在國內(政策前景與經濟增長)和海外(美聯儲政策緊縮步伐)有所緩解前,市場可能維持盤整走勢。

國內方面,三季度中國經濟恢復好於預期,GDP同比增長3.9%,明顯好於2季度同比0.4%的增速,但挑戰猶存。在基建投資推動下,今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但地產投資仍然表現不佳。9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8月的4.2%攀升至6.3%。另一方面,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低於8月5.4%的增速。

而受海外高通脹與主要經濟體央行加速收緊削弱外需影響,9月中國出口增速也出現放緩。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房地產投資、銷售、土地購置和新開工數據仍然面臨很大壓力。需求與供給較弱背景下,我們認為政策層面需要出台更多支持性措施,以提振開發商和市場信心。

外圍市場,美股在美聯儲政策立場可能轉向的預期推動下小幅走高,但目前判斷其政策立場有所轉向仍為時過早。三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6%,好於市場預期也是2022年以來首次出現正增長,暫時緩解了衰退憂慮。不過,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抑製通脹,經濟下行風險仍在上升。上周10年期美債利率回落至4.0%以下,但周五略有回升。

我們預計在下周FOMC會議召開前,市場中的通脹和加息憂慮可能仍存。美元流動性收緊這一外部因素和港元匯率問題可能仍然是海外中資股市場面臨的一個波動來源。另一方面,上周美股板塊間表現出現分化,大盤科技股受三季度業績不佳影響大幅走低,也削弱了香港科技和成長板塊的市場情緒。

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將加強部門協作,維護股市、債市、樓市健康發展。同時,港交所發言人上周三表示港股將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維護香港作為開放性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地位。

往前看,我們預計市場短期可能維持盤整態勢,消化國內外不確定性,等待更為清晰的政策信號和正面催化劑。不過,由於市場目前處於13年低點,我們認為在目前水平的上行空間大於下行風險,建議投資者關注潛在催化劑。中期來看,報告和香港2022《施政報告》中確立的戰略性規劃有望帶來更多長期增長機會。具體到操作執行層面,高股息收益率標的對投資者而言可能是較好的選擇,可以提供下行保護和人民幣貶值對衝。另外,我們認為優質成長個股(如增長維持高景氣或者存在盈利反轉可能的板塊或標的)可能仍然是較好的選擇。中期來看,我們判斷市場出現反轉或將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的兌現:1)美聯儲放緩加息步伐;2)有更明確證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正在復蘇。

圖表:10年期美債利率回落4.0%以下,上周五略有回升


圖片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022年3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3.9%,明顯好於2季度同比0.4%的增速


圖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具體來看,支撐我們觀點的主要邏輯和上周需要關注的因素主要包括:

1)三季度中國經濟修復好於預期,但挑戰猶存。具體來看,在利好性政策推動下,2022年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3.9%,明顯好於2季度同比0.4%的增速。第二產業表現總體上仍然好於第三產業。中金宏觀組預計宏觀政策或將繼續發力,貨幣政策寬鬆態勢持續,4季度GDP同比增速有望繼續改善。

從9月數據來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從8月的4.2%顯著攀升至9月的6.3%,主要受益於低基數效應,以及高耗能相關行業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月同比增長2.5%,低於8月5.4%的增速,但剔除基數效應後,9月整體較8月仍然有所改善。

與此同時,在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推動下,9月出口同比增長5.7%,但低於8月7.1%的同比增速。海外高通脹與主要經濟體央行加速收緊背景下,外需進一步回落,受此影響9月中國出口增速降至今年4月以來最低水平。

圖表:基建投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出現增長,房地產銷售與投資緩慢修復


圖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月出口同比增長5.7%,低於8月7.1%的同比增速


圖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2)基建投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小幅提升,而房地產銷售與投資緩慢修復。今年1-9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9%,與前八個月增速基本持平。具體來看,在公用事業和交通運輸業增速明顯反彈的推動下,9月基建投資增速進一步攀升至16.3%,與8月15.4%的增速相比增長步伐有所加快。

雖然中國9月已出台了多項地產領域的利好性政策,但上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降幅僅從-13.8%小幅收窄至-12.1%。拿地仍然偏謹慎,9月土地購置面積和成交價款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65.0%和-55.4%。與此同時,樓市需求有所修復,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降幅從8月的-22.6%和-19.5%收窄至-16.2%和-14.2%。

3)中國監管機構表示將維護股市和債市健康發展。上周一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表示將加強部門協作,維護股市、債市和樓市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

4)流動性:南向資金淨流入步伐加快,而海外主動型基金流出趨勢不改。雖然市場出現波動,但中國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香港股市的熱情出現高漲。上周南向資金流入規模共計281億港元,與此前一周的257億港元相比流入步伐有所加快。與此同時,海外中資股市場(H股與中概股)上周吸引了海外ETF基金中13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而海外主動型基金上周流出規模共計約1.6億美元。整體來看,來自EPFR的數據顯示,上周海外中資股市場仍然吸引了12億美元的海外資金流入。

圖表:海外主動型基金仍保持淨流出


圖片

資料來源:Wind,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投資建議


整體來看,我們預計市場短期或將繼續盤整,但可能也會在目前水平再度彰顯韌性。我們建議投資者關注海外和國內政策潛在轉變,政策轉向有望成為推動市場反彈的催化劑。

投資建議方面,鑒於目前宏觀環境,我們認為提供現金流確定性的板塊仍將是良好的選擇,例如股息支付帶來的確定性或可預見性經營性現金流帶來的確定性。因此,我們推薦高股息標的,如部分公用事業和能源板塊。另外,我們也建議關注估值存在折價和監管環境向好的優質成長板塊,例如汽車、醫療保健、部分互聯網和消費板塊。

編輯/ roy

高股息策略崛起,港美股具體都有哪些機會?>>點擊了解更多派息基金

如何把握優質成長公司的投資機會?>>點擊了解更多大中華主題基金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