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港交所近日披露,第四範式遞表港交所主板申請上市,高盛、中金公司為聯席保薦人。第四範式曾於2021年8月及2022年2月遞表,目前該申請文件已失效。

(圖片來源:第四範式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第四範式是一家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專注於提供以平台為中心的人工智能軟件,使企業能夠開發其自有的決策類人工智能應用。
灼識谘詢報告顯示,以2021年收入計,第四範式在中國以平台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人工智能市場中的一個細分領域)占據最大市場份額。公司自研的自動機器學習算法是世界上最前沿的自動機器學習算法之一。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第四範式收入分別達到4.6億元、9.42億元、20.18億元及10.58億元,其中2021年收入同比增長114.2%。不過,公司過去三年持續虧損,2019年至2021年虧損分別達到7.18億元、7.5億元及18.02億元,2022年前六個月虧損達到5.84億元。
招股書顯示,虧損淨額增加主要是由於以下項目增加:為開發及增強公司解決方案和技術棧而產生的研發開支;為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擴大用戶群而產生的銷售及營銷開支;一般及行政開支,主要來自支付予雇員的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與授予投資者的若幹非經常性優先權有關的贖回負債的利息開支,其為非經常性。
從收入來源看,第四範式收入主要來自於先知平台及產品,以及應用開發及其他服務。2022年前六個月,這兩項業務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50.2%和49.8%。其中,先知平台及產品收入主要來自軟件使用許可,以及企業級AI集成系統SageOne,分別占總收入的21.7%和28.5%。
「AI四小龍」中,商湯科技已於2021年年底登錄港股,上市首周漲幅達到42.86%。但隨著港股市場整體低迷,商湯科技股價年初至今跌逾57%。曠視科技2019年就曾遞表港交所,但同樣因超過6個月失效。雲從科技和依圖科技則瞄準了A股的科創板。
另一方面,「AI+製造第一股」創新奇智則於2022年1月在港股上市,不過上市首日盤中跌幅一度接近20%,今年以來跌幅已達到20%。
這些AI公司共同面臨的一大難題,是盈利「遙遙無期」。例如,商湯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公司在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持續虧損,且虧損有擴大趨勢。曠視科技此前遞交的科創板上市招股書也顯示,公司在2017年至2020年三季度持續虧損。
與商湯科技等AI公司涉足的圖像識別不同,第四範式專注於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招股書顯示,於2021年,以平台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在人工智能支出方面達到人民幣94億元,並估計將以5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於2026年增長至人民幣845億元,超越決策類人工智能行業的整體增速。
競爭格局方面,根據灼識谘詢的報告,按2021年相關收入計算,前五大參與者合計占約51.5%的市場份額。根據灼識谘詢報告,於2021年,按收入計,第四範式是中國最大的以平台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能提供商。
不過,第四範式在招股書中也提示風險稱:人工智能技術一直不斷演變,公司所經營的行業的特點是不斷變化。同時,公司正對研發作出重大投資,而有關投資可能於短期內對盈利能力及經營現金流量造成負面影響。同時,第四範式於往績記錄期曾產生虧損淨額及經營現金流出,而第四範式可能無法實現或隨後維持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