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14480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華為3016億元中報出爐背後,哪些港股標的被加持?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智通財經

作者:梁鍾榮

在過億國人的矚目之下,中國信息產業巨頭華為如期發布了其2022年中期財報。

8月14日,華為對外發布上半年經營業績報告顯示 ,2022年上半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3016億元人民幣,與去年相比同比下滑5.8%。此中,運營商業務收入為1427億元,企業業務收入為547億元,終端業務收入為1013億元。

上半年,華為淨利潤率為5.0%,而去年同期增的淨利潤率為9.8%。此中,運營商業務收入和企業業務收入均實現上漲,特別是後者同比增長27.5%。作為過往數年最大現金牛的終端收入受製裁影響,同比下滑25.3%,占比33.6%。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表示:「盡管終端業務受到較大影響,信息通信技術(ICT)基礎設施業務仍保持了穩定增長。我們將積極抓住數字化和低碳化的發展趨勢,通過為客戶及夥伴創造價值,實現有質量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僅僅公布營收數據,但並非列出具體的支出概要詳情。作為對比,2021年的淨利潤高達1137億元,打破歷史紀錄;2022年縱使收入小幅下滑,淨利潤卻僅有150億元。

以如此的差距,外界多判斷華為已然加大了研發在營收中的支出比例。2020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是1419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上升至1427億元。2022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未有公布,但依往年慣例,其新一年投入將與年俱增,並不因營收減少而弱化。

這並非空穴來風。在度過了最難的2021年之後,任正非正式官宣;「之後每年所投入的研發經費,將不低於當年總營收的20%!」2022年上半年的淨利潤數據,或是任正非此一話語最擲地有聲的證明。

如今的華為,在賣出榮耀品牌之後,終端業務收入已成為「備胎」選項,運營商業務及企業業務成為驅動華為技術及營收前行的兩駕馬車,並成為華為新的產業布局方法論。

以智能汽車為例,華為已貢獻了不少的先進技術,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接納其智能方案。隨著華為在技術方面的投入及積累日益商業化,為市場持續提供顛覆性的技術和產品,則未來華為重歸近9000億的營收並非咫尺之遙。

基於此,智通財經根據華為最新的業務發展趨勢,梳理出那些受益於華為新布局的港股標的,以饗讀者,供以投資決策的參考。

$中國軟件國際(00354.HK)$

中軟國際是華為最大的軟件服務提供商,也是國內最大的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企業之一。

公司深度參與了華為「鴻蒙」生態系統的開發與建設。公司2021 年收入同比增長30.5%達到184.0 億元。

國泰君安國際此前前的研報表示,中軟國際是華為概念核心股之一,伴隨著鴻蒙系統的推廣,未來基石業務收入將穩定提升;雲智能業務作為公司的第二增長線,在中國數字化轉型加快的背景下具備長期穩定增長的條件,推薦「買入」。

國目前公司攜手華為雲,江蘇、福建、浙江、廣東、內蒙古地區,增加5 個聯合運營創新中心,聯合運營的創新中心數量已達到9個,在華為第三方運營模式中排名第一。

$瑞聲科技(02018.HK)$

瑞聲科技是華為的五十大核心供應商之一,全球每三部手機,就有一部手機中的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來自瑞聲科技。

瑞聲科技為華為手機提供聲學元件包括揚聲器和聽筒等產品。根據此前媒體的拆解,華為的多款旗艦機型如P40、P50,在聽覺、觸覺和外觀等方面,集成了由瑞聲科技提供的三大解決方案。

數據顯示,2021年共有13家中國企業進入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人排行榜前50位,較2020年增加1家。其中,華為以6952件申請量連續五年位居榜首;排名增速最快的企業是全球排名第29位、中國排名第8位的瑞聲科技公司,該公司在全球的排名中相比去年提升了58位,同時也是申請量排名第一的中國精密製造類企業。

目前華為正在積極在新能源及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而瑞聲科技正致力於成為汽車聲學發展的變革者,目前成功拿到國內頭部新能源汽車品牌整體聲學方案,將在客戶即將推出的新車型上采用。

以新能源車企哪吒汽車為例,其已與華為在智能網聯、車載計算、智能駕駛、數字能源及雲服務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瑞聲方面,其與哪吒汽車聯合共創的智慧音響系統,並開始在哪吒S汽車上應用。

$億和控股(00838.HK)$

2005年即已上市的億和控股主要從事精密金屬模具和結構件的製造,旗下分汽車零部件、辦公室自動化設備及新能源領域三大板塊布局,於中國深圳、蘇州、中山、重慶、四川、武漢及威海、越南海防市及墨西哥聖路易斯波托西州共擁有十二個全球生產基地。

7月26日,億和控股公告宣布,其和「國內某知名H企業」簽訂新增訂單3億港元(經多方考證,某知名H企業其實就是華為),所接華為累計訂單6.6億港元,實現新能源相關細分賽道(儲能、光伏逆變器、車載電子、智能座艙)的全面布局。

第一上海此前亦表示,億和控股正積極拓展國內新能源市場:不但與華為在儲能及逆變器等領域已經開始深度合作,同時深入接觸多家新能源整車新勢力廠商,並與比亞迪、寧德、欣旺達、蜂巢能源、海辰新能源等中遊電池廠商在積極接洽電池包核心結構件等業務。

億和控股在2020年初開始與華為在信息通信技術(ICT)領域,特別是互聯網設備、服務器等產品線業務開展洽談及合作,致力於提供ODM、 JDM和DEMS等一站式定製化服務。未來服務器行業有很大發展空間,2025年將達到全球8000億人民幣,國內2700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2021年初,億和控股開始與華為在儲能電池、車載電子、光伏逆變器和智慧座艙等新能源細分領域展開合作,並在今年上半年陸續中標多個重點項目,亦預計在2022年第四季度實現全面量產並進入高速增長通道。

在智能汽車產業鏈中,車載業務解決方案尤為重要,隨著汽車行業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華為智能車載產品必將給消費者帶來顛覆性的超強體驗。據悉目前雙方的合作已進入深水區。

編輯/Jeffrey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