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file_put_contents(): Write of 14648 bytes failed with errno=28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var/www/stock/function.php on line 247
觀點 | 第七批集采價格平均降幅溫和,創新藥支付環境向好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第七批帶量采購平均降幅48%,總體符合市場預期。注射劑仍為主力劑型,多個重磅品種競爭激烈。進口替代持續提速,國內企業市場集中度逐漸升高,多個重磅品種競爭格局即將發生改變。帶量采購已進入常態化階段,推動藥企加速轉型。北京CHS-DRG試行創新藥械「除外支付」,優質創新藥有望突破醫保控費限製。

第七批帶量采購平均降幅48%,總體符合市場預期。

7月12-13日,第七批國家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公布,共有60個品種采購成功。據人民日報報道,本次共有295家企業的488個產品投標,217家企業的327個產品擬中選,競標規模較第五批集采(201家企業的355個產品投標, 148家藥企的251個產品擬中選)繼續擴大;按約定采購量測算,預計每年可節省費用185億元。擬中選品種平均價格降幅48%,相比前五批國采擬中選品種價格平均降幅52%、53%、53%、52%、56%,本次帶量采購競爭較為激烈,但平均降幅略顯溫和,總體符合市場預期。 

注射劑仍為主力劑型,多個重磅品種競爭激烈。

從采購的藥品劑型看,本次采購目錄包括注射劑品種28個,占比接近50%,與第五批集采中的注射劑占比較為接近,注射劑已成為集采的重點領域。本次集采部分品種過評廠家數較多,降價幅度較大,其中,奧美拉唑、丙酚替諾福韋、依達拉奉、替羅非班、奧司他韋、侖伐替尼、米力農的競爭廠家數分別為27、14、13、12、12、10、10家,相比最高申報價的擬中選價格平均降幅分別為93.18%、96.74%、77.22%、92.46%、84.70%、85.35%、88.69%。

進口替代持續提速,國內企業市場集中度逐漸升高。

本次集采中,共有6家外資企業的6款產品中選,其中4款為原研產品,分別為輝瑞的替加環素、安斯泰來的米卡芬淨、艾美羅的依巴斯汀、博萊科的碘帕醇,均為注射劑,相比最高申報價的降幅為85.41%、72.72%、80.43%、28.98%。

相比口服製劑,注射劑更加依賴院內市場,隨著注射劑成為集采重點,跨國藥企參與集采的積極性有所上升,但中標產品仍較少。

集采主力軍依然為國內頭部企業,齊魯製藥、揚子江藥業、科倫藥業、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分別有16、11、11、9、9個品種擬中選。隨著進口替代持續加速,頭部本土藥企的優勢持續擴大,國內仿製藥市場的集中度預計將進一步提高。

多個重磅品種競爭格局即將發生改變:

  • 美羅培南:美羅培南是第一個被納入國家集采的碳青黴烯類品種,米內網數據顯示其2019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高達60億元。據Wind醫藥數據庫,原研廠家日本住友製藥占據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的最高份額(48.36%)。本次集采中,住友製藥未中標,石藥集團、北大醫藥等6家本土企業中標,有望大幅加速進口替代進程。

  • 奧美拉唑:奧美拉唑是首個上市的質子泵抑製劑,米內網數據顯示其2020年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達50億元。據Wind醫藥數據庫,原研廠家阿斯利康占據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的最高份額(32.85%)。本次集采中,由於過評廠家數達26家,奧美拉唑的降價競爭尤為激烈,10家中標企業的報價相比最高申報價的降幅均在90%以上,而阿斯利康並未中標,預計奧美拉唑在院內市場的進口替代過程將迎來明顯提速。

  • 嗎替麥考酚酯: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額10.24億元,其中羅氏占據51.48%、中美華東製藥占據43.40%。本次集采中,羅氏未中標,而中美華東製藥以相比最高申報價的最小價格降幅(61.87%)中標,另有先聲藥業、海正藥業等5家本土企業中標。

  • 替加環素: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額9.83億元,其中輝瑞、翰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分別占據30.65%、27.88%、19.27%。本次集采中,除輝瑞、中國生物製藥中標外,另有奧賽康藥業、揚子江藥業等6家本土企業中標,翰森製藥未中標。

  • 硝苯地平(控釋劑):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額9.06億元,其中進口廠家拜耳占據主要份額(92.79%)。本次集采中,拜耳未中標,揚子江藥業、上海信誼天平等5家本土企業中標。

  • 奧曲肽:2021年樣本醫院銷售額8.58億元,其中進口廠家諾華占據主要份額(56.67%)。本次集采中,諾華未中標,人福藥業、國藥一心等8家本土企業中標。

帶量采購已進入常態化階段,推動藥企加速轉型。

第七批帶量采購規則基本沿用此前方案,常態化帶量采購規則已逐步穩定,後續對市場衝擊有望逐漸減弱。帶量采購的重心已逐漸向注射劑領域轉移,推進步伐逐漸加快。預計臨床用藥大、采購金額高的仿製藥重磅品種(包括注射劑)將不再是藥企的利潤增長點。

帶量采購更多是推動醫保資金的騰籠換鳥,以及對創新藥研發的支持。未來藥企銷售能力的重要性將逐漸弱化,創新轉型預計將是藥企提升競爭力的主要途徑。

北京CHS-DRG試行創新藥械「除外支付」,優質創新藥有望突破醫保控費限製。

7月13日,北京醫保局發布文件《關於印發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試行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管理辦法,將針對滿足條件的創新藥械進行CHS-DRG範圍外的據實支付。產品除外支付的條件主要包括:

①創新性較強,如三年內獲批上市、三年內新增獲批適應症、三年內被納入國家醫保等;

②臨床效果較傳統藥品/醫療器械有較大提升;

③對DRG病組支付標準有較大影響。

在DRG/DIP改革提速的背景下,本政策的出台對於創新藥的支付環境釋放了利好信號,既大幅提高了創新藥對患者的可及性,也顯著改善了優質創新藥的盈利預期。基於臨床有效性和創新性的優質研發,有望帶領藥企打破醫保支付的控費限額,臨床療效更優、上市速度領先的創新藥將成為藥企發展的最核心要素。

風險因素:

藥品降價導致企業利潤降低風險;未中標品種銷售額下降風險。

投資策略:

帶量采購常態化,對於市場衝擊逐漸減弱,創新藥有望成為藥企核心競爭力。建議關注:研發管線豐富、商業化建設成熟的龍頭藥企,以創新研發為驅動、國際化布局領先的生物技術公司。

編輯/lydia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