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大宗商品全線下挫,美聯儲能鬆一口氣嗎?

最後更新:

來源:華爾街見聞

作者:趙穎、粥七

近期,大宗商品普跌,從能源、金屬、建材到農產品,大宗商品價格紛紛回落,讓人們重新燃起通脹見頂的希望。如果通脹真的見頂回落,那麽美聯儲也就能鬆一口氣了,也就意味著美股或將在下半年迎來轉機。

一度大幅上漲60%的天然氣價格本季度末錄得3.9%的跌幅;美國WTI原油6月累計跌幅7.6%也讓一度高企120美元的國際原油重新回落到106美元附近;小麥、玉米和大豆等價格回落至3月底水平;棉花價格自5月初以來跌超三分之一;建築材料銅和木材的基準價格分別下跌22%和31%,倫敦金屬交易所一籃子工業金屬創下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季度表現。

雖然許多原材料的價格仍處於高位,但伴隨著大宗商品的下跌,美國通脹開始出現見頂的信號,決定美聯儲行動的美國重要通脹指標持續回落。基金管理公司Navellier & Associates首席投資官Louis Navellier指出:

商品價格的緩和是通貨膨脹正在降溫的明顯證據。

同時,市場也期待著美聯儲收緊政策的轉向,與美聯儲會期掛鉤的利率互換合約顯示,交易員預計到明年12月利率將接近3.11%,比預估在3月達到達到頂峰的3.62%下降了逾50個基點。正如另一篇文章所述:

從邏輯而言,大宗商品下跌預示著經濟的下滑,通脹壓力的緩解,從而使得美聯儲收緊的壓力得到釋放,因此美股受益於流動性的改善,有一定的反彈動力。

值得一提的事,本周三即將公布的美聯儲6月會議紀要或將揭曉今年剩餘時間內加息步伐的蛛絲馬跡,在美聯儲正試圖減少需求以抑製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高的通貨膨脹之際,美股創下幾十年來最糟糕的上半年表現,不少投資者選擇能源板塊作為避風港。

交易員和分析師表示,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的部分原因來自於投資者的撤退,此前他們湧入能源、金屬和農產品市場以對衝通脹。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策略師Tracey Allen表示,在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內,約有150億美元資金撤出了大宗商品期貨市場,這是連續第四周出現資金外流。今年從商品市場撤出的資金總額達到約1250億美元,這一記錄甚至超過了2020年經濟封鎖時的資金外流。

盡管供應衝擊仍在推動價格,但這些壓力已經在逐步緩解,美國自由港爆炸事故以及美國樓市熱退潮、主要糧食產地氣候好轉等也相應緩解了大宗商品的熱度:

稍早文章有所提及,美國能源情報署(EIA)上周發布報告稱,在截至6月24日的一周內,美國平均石油產量為1210萬桶/日,是自2020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國德州液化天然氣港口發生爆炸後海外供應擱淺,美國國內天然氣供應得以緩解使得天然氣期貨暴跌。

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氣候好轉也為糧食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有助於填補烏克蘭糧食供給缺口,小麥和油籽等價格目前已回落至衝突爆發前水平。

此外,在按揭貸款利率追隨美國政策利率一路走高之際,美國房市降溫緩解了對原材料的需求。

盡管大宗商品出現了回調,但在股市和債市低迷的一年里,一些投資者仍將大宗商品視為一種安全的押注。摩根大通分析師說,世界各地的庫存仍然很低,建議買入農產品期貨,其預計一籃子商品在夏季結束前會有10%的回報,到年底會有5%。

編輯/harry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