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Wind

數月來投資者一直在等待美國高通脹數據趨緩,而當前持續中的美國股市熊市很可能會帶來這樣的結果。不過,即使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也不代表投資者的痛苦會就此結束。

Leuthold Group首席投資官Doug Ramsey在上周一份報告中稱,標普500指數下跌20%通常會「釋放出強大的反通脹脈衝」。這是因為股市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往往會刺激消費者在商品和服務上花費更多的錢,幫助經濟增長,而當股價大跌時,情況正好相反。

Ramsey說:「負面的財富效應肯定存在,而且它是一樣很強大的東西。」標普500指數在今年上半年下挫近21%,創下1970年以來最大上半年跌幅。

《商業內幕》指出,本輪熊市期間,標普500指數的市值已經蒸發逾9萬億美元,加密貨幣市場規模也縮水了2萬億美元,因此,這種財富效應很難不影響消費者的情緒和消費習慣。此外,一些大宗商品價格已經下跌,木材、銅、小麥、棉花和天然氣都陷入了熊市之中,就連油價過去一個月也下跌了約12%。

雖然物價下降會受到投資者和美聯儲的歡迎,因為那可能指向美聯儲在未來減少加息,但Ramsey認為,這並不意味著股市拋售已經結束,理由是物價下跌預示著經濟衰退的可能性甚至更高。

Ramsey表示:「最讓我們感到麻煩的是CRB工業原材料指數的回落,因為我們認為,該指數近似於每日版的ISM製造業調查數據。」

ISM製造業指數是衡量300多家製造業公司的新訂單、生產、就業、交貨和庫存的月度經濟指標。上周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美國ISM製造業活動指數降至53.0,為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新訂單分項指標兩年來首次出現萎縮,就業分項指標連續第二個月萎縮。

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暗示經濟活動降溫,這可能意味著如果美國經濟衰退成為現實,股市將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與此同時,最近幾周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有所上升,表明就業市場可能趨弱。

Ramsey指出:「如果通脹得到控製,並且失業率保持在5%附近,那麽(繁榮-蕭條)晴雨表的疲軟可能與周期中期的放緩相一致。但幾個月來,我們列出的經濟和市場發展清單都在大喊著周期後期。」

美國失業率目前為3.6%,因此,在經濟形勢變得更加嚴峻之前,失業率仍有上升的空間。但毫無疑問的是,經濟活動開始減弱。亞特蘭大聯儲的GDPNow模型估計,美國第二季度經濟下滑2.1%,若該預估被證明是準確的,加上第一季度經濟萎縮1.6%,那麽美國經濟就已經符合衰退的技術性定義。

不久前還認為美國經濟今年不會出現衰退的摩根大通分析師在上周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改口,現在認為美國經濟有「合理」風險在2022年陷入衰退。

美國前財長薩默斯近日表示,如果美國真的步入衰退,那麽美聯儲可能會放慢收緊貨幣政策的步伐。目前市場已經開始押注,美聯儲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開始降息,來應對衰退。

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在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自美聯儲6月加息75個基點以來,美國經濟連續兩季負增長的概率增加一倍,這使得股市可能進一步下行,市場或將再跌5%-10%,然後才會觸底。美國銀行的Savita Subramanian說,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可能會下探3000點附近。

編輯/Jeffrey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