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港A股市再現獨立行情,後市如何演繹?

最後更新:

周二,在美國通脹高企、美聯儲可能會在6月加息75基點的擔憂下,美股尾盤跳水,標普收跌近4%至去年1月來最低,收盤陷入熊市,疫情以來牛市行情告終,納指跌4.7%居前,歐股連跌五日至15個月最低。


全球市場風暴中,港A兩市亦迎來低開,然而,截至下午3時,港股恒指、恒生科指、A股上證指數、深證成指集體由跌轉漲,富時中國A50指數漲超1%。

多家機構近期發表觀點表示,隨著市場風險偏好逐漸修復,中國資產走勢受到美股的壓製逐漸減小。在歐美國家大多采取緊縮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情況下,中國更大的政策操作空間對股市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力度。

小摩再度唱多中國股票:部分逆風轉為順風,成為優質多元化資產


周一,摩根大通全球市場策略師蒂爾曼·加勒(Tilmann Galler)發表研報,再次唱多中國股票,加勒表示,(中國)央行政策製定者正在改變態度和政策方向。中國過去曾收緊貨幣政策,但現在情況正在改變,央行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加勒認為,盡管近期的不確定性仍在繼續,但中國股票面臨的關鍵逆風因素——如新冠疫情的影響、緊縮的財政政策和嚴格的監管壓力——是周期性的,而不是結構性的,這意味著中國的長期前景仍然完整。

加勒指出,與歐美其他央行相比,中國央行有更多的靈活性來支持經濟,財政政策方向也在發生變化,政府的支持正在增多。」

3月初,摩根大通發布看空中概股報告,認為中國互聯網股「不可投資」。5月16日,摩根大通在一份研報中態度突然大轉彎,集體上調了阿里、騰訊控股、百度、美團等中概股的評級及目標價,短短兩個月內出現投資立場「空翻多」。6月6日,摩根大通全球首席策略師馬爾科·科拉諾維奇(Marko Kolanovic)在致客戶報告中再度唱多中概股,稱過去一年中概股的大幅拋售行為可能即將迎來轉折。

過去一年,中概股的下跌為投資者創造了買入機會。雖然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表現不如預期,但最近的數據表明中國的經濟前景正在改善。

國際資金態度轉變,真金白銀「掃貨」中國資產


除了口頭唱多,不少資管巨鱷拿出真金白銀為中概股「站台」。近日,部分海外中國股票基金公布了截至4月末的最新持倉數據,加倉中國互聯網、新能源等賽道股成為各巨頭的一致動作。

具體來看,安聯投資旗下一只中國股票基金——安聯全方位中國股票基金在4月份大幅增持了騰訊控股、阿里、京東、網易、美團等股票;摩根大通旗下JPM China A dist USD基金4月份增持了京東、美團;富達國際旗下旗艦基金——中國消費動力基金在3月份大量加倉京東、美團之後,4月份繼續增持阿里、美團、京東、網易等股票。

諾德基金高級研究員周建勝認為這是對前期過度悲觀情緒的修復。一方面,市場對短期的一些不確定因素反應過度,勢必需要得到糾正;另一方面,放眼全球市場,中概股依然屬於比較優質的資產,不少公司具有很高的投資性價比,資產好且價格低,自然會吸引資本進入。

摩根資產管理全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表示,中概股當前的價格和估值仍然處於歷史區間的底部,仍然體現部分投資者對該板塊前景的謹慎預期。隨著不確定性的大幅下降,市場恐慌情緒正在消退。在行情復蘇的早期,中概股的價格主要受到估值修復的推動。此後,隨著估值修復行情的持續,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將逐步轉到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具有長期增長潛力的標的表現可期。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表示,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市場的風險偏好逐漸修復,A股走勢受到美股的壓製逐漸減小。「目前中美十年期國債的利差基本上處於相對穩定的水平,美聯儲加息對A股流動性的影響正在逐漸消除。北京和上海的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市場的信心有望顯著修復,中央政策對經濟的刺激政策的重要抓手是刺激汽車等居民消費,相關板塊的估值可能顯著提升。」

中概股或進入新運行格局


不過,在多家機構看來,此前的反彈並不意味著中概股集體解除了「警報」,未來這一板塊將回歸基本面,不同行業或公司的股價走勢將明顯分化。

諾德基金高級研究員周建勝稱,「我們相信,經過本輪調整後,中概股會進入一個新的運行格局,部分公司通過主動調整戰略,在經歷短暫陣痛後會涅槃重生煥發新的活力,未來肯定會有好的表現;而另外一部分資產可能遲遲找不到新的突破口,會受到資本市場的冷落。」

聯博資深市場策略師黃森瑋表示,「中概股覆蓋的行業很多,我們看好新能源車板塊,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全世界,新能源車的長期發展趨勢都很確定。」對於互聯網公司,黃森瑋認為,這一板塊此前經歷了較大跌幅,且機構倉位較低,因此短期內反彈幅度會很大。但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互聯網行業可能無法再復製過去五六年的輝煌。「短期一些所謂的催化劑可能讓整個行業迎來大幅度反轉,但在估值並不特別便宜的情況下,加上公司盈利下行,聯博對中概互聯板塊會采取相對低配的投資策略。我們還是會買入這些互聯網公司,因為其在指數中的權重非常大,但相對於指數我們會采取低配的策略。」

美聯儲加息縮表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中概股已迎來趨勢性拐點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田軒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看來美聯儲加息縮表政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

從根本上來說,美聯儲的政策要通過利率傳導。但是,目前中美兩國經濟周期不一致。雖然美國此輪縮表節奏加快、規模較大,但是我國此前已經進行了較為充分的風險考量,政策空間充足。其次,我國經濟基本面依然比較穩定,疫情之後經濟雖然承壓,但具有比較大的韌性。此外,我國對美聯儲政策風險輸入的抵抗力較強。

對於中概股,田軒認為「中概股在政策端、業務端、資本端都迎來了利好,的確迎來了趨勢性拐點。未來,中概股將主要受到宏觀基本面以及公司業績本身影響。具體而言,宏觀層面,處於穩經濟、調結構需求,政策將穩步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尤其是激勵企業創新部分。中國經濟在疫情不確定性因素減弱、宏觀政策穩健背景下也將逐步回歸穩增長態勢。而企業端在經歷業務調整之後,風險點降低,並逐步開拓新的業務方向。」

編輯/irisz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