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城市廣州也加入取消地價上限的行列。
11月21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顯示,黃埔區掛牌今年第四批次土地出讓的首宗宅地,該地塊起拍總價爲39.47億元,土地面積共37711平方米,預計將於12月22日出讓。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地塊的公告內容中,出現了“本次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按照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並未設置地塊最高成交限價。這意味著廣州正式執行“取消地價上限”的政策。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11月21日,22個試點集中供地的重點城市中,已經有18城土地出讓恢復“價高者得”,目前僅北京、上海、深圳、寧波仍在執行限地價政策。
業內人士認爲,廣州此次“取消地價上限”,有望進一步提升核心區土拍熱度,促進市場預期的邊際改善,帶動新房市場回暖,加快市場築底進程。
廣州新掛牌宅地取消地價上限
11月21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顯示,黃埔區掛牌今年第四批次土地出讓的首宗宅地。該地塊起拍總價爲39.47億元,土地面積共37711平方米,預計將於12月22日出讓。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地塊的公告內容中,出現了“本次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按照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並未設置地塊最高成交限價。
這意味著一線城市廣州也正式加入取消地價上限的行列。
對此,中指研究院華南分院總經理楊紅俠表示,廣州此次正式取消宅地“限地價”出讓政策。此前,廣州先後通過設置最高限製地價,觸頂後轉入競配建面積、觸頂後轉競自持面積、搖號等方式,控製土拍溢價,涉宅地出讓溢價長期控製在15%。
楊紅俠指出,今年以來,廣州宅地土拍市場分化現象相當明顯,多宗中心城區核心地段宅地競爭激烈,近遠郊區域宅地多以底價成交或中止交易。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共有10宗宅地觸頂搖號成交,主要分佈在天河區、海珠區、荔灣區、番禺區等中心城區及近郊熱點板塊。此次取消“限地價”政策,有望進一步提升中心土拍熱度,促進市場預期的邊際改善,帶動新房市場回暖,加快市場築底進程。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進一步指出,10月,全國土地出讓金爲3761億元,同比下滑29%。1-10月全國土地出讓金爲28629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滑26%,較2021年同期下滑48%。其中,廣州土地出讓金爲951.5億元,同比下降了7.6%;總成交建築面積555.2萬平方米,同比降幅爲22.8%。因此,對土地依賴度更大的廣州此次調整,也在意料之中,主要的意圖就在於提振土地市場。
李宇嘉認爲,廣州恢復價高者得的競拍原則,意味著不再限製房價,也不再競配建、競自持。對開發商來說,就能根據房價水平直觀地計算出利潤空間,顯然這是在給市場讓利、休養生息,提振市場拿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當前市場預期較弱,競拍開發商不會很多,不會誕生高溢價地塊,利潤確定性較強。通過土地市場的情緒修復,帶動下遊的商品房市場。未來,廣州核心區域的優質地塊將恢復市場定價,同時還能增加賣地收入,且還可以通過標桿效應帶動核心城市房價企穩。
22城中有18城恢復“價高者得”
據中指研究院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1月21日,在22個採取“兩集中”土地出讓方式的重點城市中,已全部發布涉宅用地公告,其中,已經有18城恢復“價高者得”,目前僅北京、上海、深圳、寧波仍在執行限地價政策。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目前已取消地價上限的城市分別爲:成都、合肥、濟南、重慶、廈門、長沙、南京、福州、武漢、蘇州、青島、無錫、天津、長春、杭州、瀋陽、鄭州、廣州。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在取消地價後的首拍中,出現高溢價率地塊,引發市場極大關注。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取消地價上限的18個城市中,濟南、合肥、成都、武漢、重慶、青島、福州、廈門等8個城市已經完成新政後首拍,濟南出現溢價率53%的地塊,相較於21天前周邊底價成交的地塊,成交樓面價上浮66%;合肥解除限價後首拍攬金77億元,競爭最激烈地塊溢價率44.9%。
中指研究院分析師孟新增指出,地價上限取消後,部分城市優質地塊成交溢價率提升,競拍熱度有所提高,有利於緩解當前土拍整體低迷情緒。
11月7日,有媒體報道“北京市擬在今年第三批次供地中取消地價上限”。證券時報記者第一時間向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進行求證,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北京“取消地價上限”爲不實消息,北京市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工作目標,繼續堅持“房地聯動”,確保首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對於北京未來是否會取消地價上限,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取消地價上限的城市基本都是土地市場低迷的城市,北京土地市場不差,短期取消的目的性不強,未來有可能取消,但北京也不會是一線城市裏第一個取消的。
孟新增認爲,一線城市中,今年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多宗地塊競拍至土地最高限價,土拍熱度整體較爲穩定,短期地價上限取消的預期較小。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