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小米,已經有400多家公司了

最後更新:

香港財經新聞股票分析:

香港財經新聞股票分析:

近期,小米收購了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深動科技),DeepMotion最多將有20餘人的團隊加入小米。

宣佈造車100天後,小米看起來沒有絲毫進展,其實已經投資先行了。

除了深動科技,6月份小米還投資了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兩家自動駕駛領域的企業。

如果再加上此前小米投資的智芯半導體、博泰車聯網、睿米科技等智能車相關企業,小米這幾年已經對近30家汽車領域的企業進行了投資,涉及了自動駕駛軟硬件、汽車整車、銷售等。

通過投資來構築產業鏈,已經成為小米攻城略地的利器,小米Q1財報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小米共投資超過320家公司。

如果加上小米旗下各個產業基金的投資,粗略估計,其實小米已經投資了400多家企業。

這400多家企業涉及各個領域,但主要圍繞兩條主軸——小米的生態鏈與供應鏈。兩條鏈像兩個不斷咬合的齒輪,推動小米發展至今,也不斷鏈上了一家家企業。

作者 | 齊馬商隱社研究團隊商業組

本文為商隱社原創文章

小米投資的400多家企業


很多對小米瞭解甚少的人可能以為它僅僅是個造手機的,後來又造車了。

事實上,小米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個「帝國」,這個帝國究竟有多大?放一張圖,感受下。


圖片

限於空間,這張圖仍不能完全概括小米帝國的全貌。據不完全統計,小米已經投資了400多家公司。

騰訊的投資是將遊戲的流量變成真金白銀的股權,打造「金融帝國」,阿里的投資是彌補和壯大自己生態的外部公司,組成「商業聯盟」,而小米的投資有自己的特點,主要投與自身產業生態有關的企業,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以小米生態鏈為主的戰略投資,另一類是以供應鏈為主的產業投資。

兩者有什麼區別?


生態鏈投資偏向的是產品品類,被投資企業為小米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用品、可穿戴設備和出行等多個領域的產品,小米與他們是採購與供貨的關係,在小米之家以及有品商城等渠道銷售。

比如,小米與九號機器人共同打造的滑板車、與華米打造的手錶,青米的插線板等「小米全家桶」。

而供應鏈投資偏向技術投資,可以為小米手機和智能硬件提供技術及核心元器件方面的保障。

比如小米投資的晶晨半導體,就以研發多媒體智能終端應用處理器芯片為主,智能機頂盒、智能音箱等都會用到。

在戰略投資上,小米在2014年成立的天津金米發揮了很大作用,天眼查的數據顯示,天津金米已經參與了158起對外投資,其中包括生產掃地機器人的石頭科技、生產行李箱的潤米、生產8H牀墊的趣睡科技等。

但在這些投資中,天津金米對只有不到3%的企業控股達到了25%以上,有4成甚至不到5%,這也是小米投資的一個普遍特點:多屬於被動投資,參股不控股,給了被投資企業一定的自主權。

此外,再加上小米「本米」的投資,小米旗下天津金星等的投資,小米在戰略投資方面一共投了300多家企業,包括著小米絕大部分的物聯網、AIoT產品,其中也不乏某個細分領域的「霸主」,比如華米、雲米、石頭科技、九號公司。

而在產業投資上,2017年,小米旗下的小米產投與長江基金、武漢光谷基金共同發起募集總規模為120億元的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小米持股80%,主要投資小米相關的製造業上遊技術和核心元器件。

2020年末,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小米在產業投資方面已投了近80家企業。今年以來,小米的產業投資版圖持續擴張,接連投了睿翔訊通、科韻激光、微容電子等企業。

除了小米旗下各大企業的投資,雷軍在2011年成立的順為資本也是小米構建生態鏈和產業鏈的重要力量。

在創辦小米和順為資本之前,創辦過卓越網、帶領金山軟件IPO的雷軍早已是天使投資圈內著名的投資人,雖然他曾因為QQ兩三百萬的價格太貴拒絕了馬化騰,也曾經因為覺得馬雲滿嘴跑火車像是傳銷的拒絕了投資淘寶,但他在投資方面依然很成功,UC、歡聚時代、拉卡拉、凡客、樂淘等項目都有他的參與,尤其是投資UC,讓他獲得了1000倍的投資回報率。

從2004年到2011年,雷軍總共投資了32個項目,這些項目中,有2個公司上市,3個登陸新三板,2個被小米併購,1個被阿里收購,另外9個項目走到了C輪及以後。


圖片

2004—2011年,雷軍投資過的企業

順為資本成立後,雷軍的天使投資從個人投資轉向了機構化投資,多與小米一起行動,合投超百次,順為資本也會把投資的一些企業等同於小米生態鏈企業。

小米投資的400多家企業就像一艘艘小船,環繞在小米這艘钜艦周圍,組成了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

投資是小米征戰四方的高效武器,以致於很多人將小米稱為是一家「投資公司」,但只有投資是遠遠不夠的,裏面很重要是佈局和孵化能力,這一套組合拳下來才構成了小米獨特的生態鏈和供應鏈。

兩條鏈也勾勒出了現在的小米。

小米為何搞生態鏈?


先來説小米的生態鏈。

小米為什麼要構建生態鏈?

眾所周知,90年代中國進入PC互聯網時代後,BAT成為成為掌握搜索、電商和社交的巨頭,也是三大流量核心入口,2010年3G網絡普及拉開移動互聯網大幕之後,百度掉隊,阿里、騰訊把PC端的優勢搬到移動端並飛速佈局,其他對手難以望其項背,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了,要麼避開這兩座大山,要麼選擇一個陣營加入,即便強悍如京東、美團,也擺脫不了這樣的宿命。


圖片

圖為互聯網三大階段代表公司(圖源:招商證券)

小米從賣手機開始就是個另類,不同於同時代的其他新興公司選擇藉助AT的資源與渠道優勢,也不用於傳統手機廠商依賴線下渠道和「機海戰術」,小米剛開始時藉助互聯網砍掉了渠道,然後用幾乎「成本價」來賣手機走量,小米手機的系統、處理器、內存等核心硬件就是對標三星、蘋果等一線品牌,但售價卻不足對手一半,平均單機利潤僅為2美元,是蘋果的1/75,三星的1/15,華為、OPPO、vivo的1/7。

這還怎麼盈利?

靠手機上的廣告、預裝APP、遊戲運營等互聯網增值業務盈利。比如,《原神》這款手遊曾在小米應用商店上架,雙方的分成是7:3,小米作為渠道就能拿走3成。

所以,雖然小米的互聯網增值業務營收一直遠遠小於手機銷售營收,但毛利潤卻高於手機毛利潤。

小米這樣獨特的模式註定不能跟其他新興公司走同樣的道路,也不可能跟AT在移動端流量上競技,小米不是沒有挑戰過——

早在2010年12月,小米就先於微信做出了新一代智能通訊工具米聊,米聊算是搶佔了先機,當時雷軍設想,如果騰訊用QQ迎戰米聊,那米聊就可能贏,因為QQ移動端體驗太重了;如果騰訊用完全相同的產品形態迎戰米聊,只有它能給米聊一年的搶跑時間,米聊就有50%勝算。

結果,兩個月後,微信上線,騰訊的綜合資源是小米的一萬倍,讓小米「成為下一個騰訊」的希望落空。

所以,小米能走的就是繼續通過硬件獲流,然後互聯網服務獲利,可如果只有手機,所獲得流量還遠遠不夠,而且面對的競爭壓力太大,一不小心就像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一樣,因為手機單核業務的挫敗而一落千丈。

小米只能走擴寬產業鏈的道路,用蹚出的「硬件+軟件+互聯網」模式複製100個「小小米」,把盤子做大。

雷軍早年做投資人的經歷讓他想到了「投資+孵化」的模式,小米給一些敢打敢拼的初創公司投錢,幫小米承擔試錯和人才成本,同時利用自身的渠道、供應鏈等迅速把初創公司推向發展快車道,就是弄一堆兄弟公司,大家一起來打羣架。

這樣做還有個好處,就是「快」,讓小米生態鏈迅速佈局。小米2014年上27個項目,2015年28個,2016年22個......平均15天就投一家公司,到今天達到了300多家公司。

小米的生態鏈也漸漸從手機周邊延伸到了智能硬件(電飯煲、無人機、平衡車等)和生活耗材(旅行箱、跑鞋、血壓計、簽字筆等)領域,有了「雜貨鋪」的稱號。

生態鏈拯救過小米


小米搞生態鏈的作用並不止於讓其在物聯網方面更有想象力,可以説,生態鏈直接拯救過小米。

2015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達到了6750萬部,市場份額達15.4%,居中國市場第一,然而僅僅過了一年,小米的出貨量就暴跌36%,市場份額也下降到了8.9%,排在了華為、OPPO和vivo後面,小米怎麼了?

中國手機市場之前有兩次大機遇,第一次是一二線城市的智能手機換機潮,這個機遇被小米用互聯網抓住了,而第二次就是大概在2015年前後的三四線、四五線城市換機潮,這些地區的人羣有個特點就是,對網購興趣不大,很多人基本沒從網上買過東西,更別提手機這樣稍微貴一點的物件了。

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也面臨著消費升級,他們不再把手機當做通訊工具,開始注重線下體驗。

基於這樣的現實,使得2016年,智能手機市場發生了渠道钜變。

數據顯示,2016年,線上渠道增速大幅下降,從2015年的43.6%降至5.6%;而線下渠道增速卻從2015年的-3.5%升至17.4%,實現了大幅提升。


圖片

這樣小米就尷尬了,當初把傳統手機廠商的銷售渠道統統砍掉,沒有線下,所以吃了大虧。

而這波機遇被線下「渠道之王」OPPO和vivo接住了。尤其是OPPO,2015年時市場份額只有8.2%,到2016年一下子就跳到了16.8%,超過了華為。

這兩個同由步步高創立的手機品牌,在過去一直深度耕耘線下渠道,特別是在互聯網接受度還沒有一二線城市那麼高的三線及以下城市,是絕對的王者。

在今天所謂的「下沉市場」,幾乎走不遠就能看到OPPO、vivo的經銷商。多年的線下佈局,使OV在全國有數十萬家門店,而且早已跟各級代理商形成了非常穩固的價值網絡,OV與省代理商交叉持股結成利益共同體,省代理商再與二級代理商以同樣的方式結成利益共同體。

此外,OV還留給各級分銷商高達千元的利潤。這是主打性價比的有互聯網基因的手機企業很難達到的。

所以在線下,OV的導購也非常熱情,明顯受過統一的專業培訓。同時,每一個導購的微信會添加所有在他這邊購買手機的顧客,一旦出現問題就可以馬上聯繫,讓專人給你解決。

小米的短板暴露的太明顯,擴展線下渠道變得迫在眉睫,如果小米不做線下,類似京東不做物流,公司還可以照樣開展業務,但是用戶體驗不會很好,也觸達不了「下沉市場」,這樣遲早是會輸的。

小米如果做線下,主要也是以自營門店為主,因為小米不能給經銷商留出足夠的利潤,否則沒法線上線下同價,經銷商不容易從小米掙錢。直到現在,小米雖然也嘗試過總代、批發等渠道,但都不理想,還是自營店做的最理想。

做自營店,就是重資產,盈虧平衡是繞不開的難題,而單靠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的利潤很難支撐,尤其是在一二線城市,是要看坪效的。

坪效是一個店面精細化經營的指標,指的是每坪的面積可以產出多少營業額。

説的簡單些,就是你有幾畝地,在給定的單位面積中,有多少的產出,產出高説明坪效好,產出低説明坪效不好。

怎麼辦?

這時候小米生態鏈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當時上百個生態鏈產品,足以撐起一個數百坪的門店,讓用戶停留足夠長的時間。

用戶除了購買相對低頻的產品如手機、智能電視等,還可以選購手環、充電寶、平衡車、電動牙刷、掃地機器人、無人機、雙肩包等多種產品。

多種產品之間還可以互相引流,據《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稱,生態鏈產品的用戶中,1/3是小米手機用戶、1/3是蘋果手機用戶、1/3是安卓系統其它手機品牌用戶,起初很多用戶是因為小米手機才關注生態鏈產品,隨著生態鏈產品口碑的形成,很多生態鏈產品的用戶開始關注小米手機,實現了雙向引流。

這樣,小米的線下渠道就立得住了。舉個例子,戴森是賣吸塵器的,每個產品的利潤很高,假設一家店的銷售額一個月是100萬元,但即使它的利潤可以達到驚人的40%,但也就是這些。可是小米之家,200多平米的店,一年營收可達1.4億元,這還是以前的數字。所以即使毛利率很低,但當銷售規模特別大的時候,人員和地租這部分自然就被化解了。

今天,雖然小米的線下渠道依然不如OV,但單從小米之家的坪效來看,是傳統零售業的幾十倍,僅次於蘋果。

如果沒有生態鏈,小米會怎麼樣?

與小米同樣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手機品牌就是魅族,小米還沒成立時,魅族M8就已經是「國產機皇」了。

然而現在,魅族已經處於邊緣狀態,鮮有存在感。究其原因,與戰略失誤、管理不善都有關,然而不可忽略的是,魅族太單薄了。

眾所周知,魅族手機過去引領風尚的三大法寶是設計出眾、做工精緻、系統體驗好。

然而,多年過去,其他手機品牌也混成了老兵,手機體驗上做得都大差不差,這時候比得是技術積累和亮眼的賣點,華為重新定義了拍照,OPPO重新定義了充電,一加重新定義了屏幕,小米有生態鏈。

技術積累需要有資金,有對供應鏈很強的把控能力,而這些的前提就是達到一定的規模和體量。

單薄的魅族只能死磕手機,但鮮能做出亮點,在慢慢變成血海的國產手機市場,魅族的風險變大,一步踏不穩,就可能輸掉好幾個段位。2015年,魅族因資金鍊問題而面臨窘境,虧損10億,之後掉隊了。

2015年,魅族也曾試圖搞過生態鏈,想通過一個開放的智能家居生態對接其他產品,連接一切可以連接的資源。主要分兩塊,一是通過一個開放平台連接第三方產品,比如海爾,二是接入自主研發的智能硬件。

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為此,魅族還投入了阿里繫懷抱,從阿里獲得了6.5億美元戰略投資

看起來合情合理,但問題在於,魅族的生態圈也是以魅族手機作為基礎,只有手機有足夠的出貨量和影響力,這個模式才能跑的通,2015年時,魅族手機出貨量只有小米的十分之一,這就很難讓生態圈激活。此外,對於海爾那樣的第三方來説,魅族只是一個體量較小的合作夥伴,並沒有特別的優勢。

所以直到現在,魅族的生態鏈也沒什麼起色。

從兩家企業的對比可以看出,小米帶起來了300多家生態鏈企業,而生態鏈也給小米築起了護城河。

供應鏈同樣關乎小米存亡


小米還投資了100多家供應鏈企業,這些企業主要小米從構建技術基礎的角度出發投資的。

小米生態鏈雖然發展到現在也面臨著模式僵化,發展起來的大企業紛紛出逃等問題,但總起來説算是比較成功。與之相比,在搞硬技術的供應鏈上,小米只是剛剛起步,而這條「鏈」同樣關乎小米未來的存亡。

2015年,小米手機的出貨量破7000萬台,在國內手機市場排名第一,生態鏈企業也超過了50家。

這一年,經濟學家郎鹹平在一檔財經節目中給小米潑了一盆冷水,認為所謂的「小米模式」不可持續。

他給出的理由是,產業鏈包括產品研發、原料採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等6大環節加1個製造環節,像格力就是「6+1」全產業鏈模式,而蘋果只做「6」不做「1」,富士康只做「1」,小米則只做「5」,也就是除去產品研發和製造的其他環節,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小米手機有三個難以克服的致命傷:工藝不過關、利潤率極低、侵犯知識產權。

郎鹹平最後給出的建議是,小米手握天量資本,錢多好辦事,如果自主研發來不及,那麼趕緊收購全球優質的高技術製造企業,尤其是各個細分市場的行業前三名,把這些公司的技術積累拿來為我所用。

郎鹹平的觀點雖然武斷,但的確切中了小米一直以來的痛處。

小米創立之初,各創始人對他們要打造的手機有著清晰的定位:非蘋果供應商不用、非三星的旗艦供應商不用,而且要採用高通的芯片。

當時有人拆解了零售價在2000元左右的手機,夏普的屏幕181.83元,高通的處理器150元,閃存172元等等,加一起是1130.68元。另外還有增值稅290元,專利費、關稅等加一起400元。一共1530元。再去掉銷售成本、人工成本、售後服務、軟件開發成本,1台手機的利潤僅36元,利潤率僅1.8%,還不如賣襯衣利潤率高。而蘋果的利潤率超過了50%。

國產手機廠商雖然都不掌握最核心的技術,但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卻遠遠低於華為,甚至連OPPO、vivo都不如。

此外,在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這全球手機六強裏,小米也是對供應鏈掌控最弱的。

蘋果不用説了,雖然沒有沒有「1」,但品牌價值在那,仍處於金字塔頂端,而其他四者都有自己的手機工廠,產能全部在千萬級別以上,小米之前一直靠代工,直到近幾年才開始建智能工廠,但也只是生產高端機,絕大多數手機的生產還是要交給代工廠,代工廠容易導致成品良品率無法保證,以及產能受限問題,比如富士康的第一大客戶是蘋果,而比亞迪工廠的第一大客戶是華為,與兩者相比,小米顯然要被排在後面。

小米在高端元器件方面話語權也相對弱勢,因為小米的高端機出貨量最少,之前在高端機上小米的腳步一直比較緩慢,2020年雖然達到了1000萬台,但也僅佔小米所有手機出貨量的6.8%,甚至低於OV,供應商肯定更希望自己的元器件用在高價值,更昂貴的旗艦機上。

除了手機,小米的其他智能硬件也普遍存在技術門檻不高的問題,甚至有分析認為「小米AIoT本質是智能硬件百貨」。

小米顯然也意識到了構建底層技術、掌握6大環節中研發與製造的重要性。在所有技術中,芯片是手機製造和智能硬件的技術製高點,掌握了這個技術就擁有了話語權,於是2014年,小米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北京鬆果電子進行芯片研發。


圖片

可造芯並非易事,華為自研的麒麟芯片雖然成功,但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發了,比小米成立鬆果電子早了整整十年。

於是,沒有任何芯片研發經驗的鬆果電子把眼光轉向了「買」——以1.03億元的價格買了聯芯科技開發和持有的SDR1860平台技術。

經過了三年研發,2017年小米發佈澎湃S1手機芯片,成為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自主製造手機芯片的手機廠商,澎湃S1是一款中端芯片,搭載在小米5C手機上,主打中低端市場。

但這次試水反響平平,此後小米在芯片研發方面就鮮有消息。直到小米10週年時,雷總表示,澎湃芯片雖然遇到了困難,但並沒有放棄。

除了自主研發,小米還可以通過產業投資來夯實技術基礎。而且,即便小米自研芯片出來,也是作為一種補充方案。整個供應鏈是個開放的體系,即便蘋果和三星,有強大的芯片自主研發能力,但在一些核心技術部件仍要依靠高通的技術支持,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完全用自研的芯片。

據不完全統計,在小米產投的100多家企業中,有50多家是半導體企業,比肩華為的哈勃科技在芯片領域的投入力度。


圖片

小米投資的半導體企業(圖源:愛集微APP)

芯片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和封裝三大環節,小米在芯片領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設計環節。

小米投資的很多芯片設計企業都跟物聯網有關,物聯網是小米重點押寶的下一大趨勢,與上遊相關芯片企業深入合作能讓小米智能硬件的科技含量提升一大步。

小米投資了科創板市值近400億的晶晨半導體,這家公司主要設計智能多媒體處理器芯片,小米、TCL、創維的智能電視、機頂盒就是用的晶晨芯片,在國內這個細分領域,晶晨的主要對手是華為海思。小米是晶晨的前五大主要客戶之一。

小米投的樂鑫科技目前市值接近100億元,2018、2019年的營收分別是4.75億、7.57億,成長性很強。主要設計適用於物聯網的WI-FI MCU芯片,WI-FI MCU通信芯片及其模組這兩大業務就佔了總營收的99%。

目前世界上做WI-FI MCU芯片的企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大型傳統集成電路設計廠商,如高通、德州儀器等,另一類就是樂鑫科技、南方矽谷為代表的中小企業,樂鑫科技通過專注於這一細分領域保持了現在的地位。

在小米的投資名單中,速通半導體、恆玄科技、泰淩微電子、雲英谷科技等也都可以看做是物聯網芯片方面的廠商。

速通半導體主要做Wi-Fi、藍牙芯片,開發了新一代的Wi-Fi 6芯片組,Wi-Fi 6是5G時代的最新WiFi標準,速度整整提升一倍。

去年2月發佈的小米10就支持Wi-Fi 6,只不過當時用的是高通的,投資了速通半導體,小米有望深入到無線新技術中。

恆玄科技主要做智能音頻SoC芯片,這種芯片的下遊核心產品是真無線藍牙(TWS)耳機,2016年蘋果發佈AirPods後,TWS耳機就越來越火,也有很多企業隨後殺入這個領域,而TWS耳機的核心部件就是SoC芯片,恆玄科技就是趁著這股風起來的。

從去年的市場來看,恆玄科技的市場份額估計能佔到三成,小米筆記本Air系列、Air2系列、華為Freebed系列的幾款耳機,還有OPPO、魅族的耳機,大部分都是用的恆玄的芯片,華為也有幾款用的是海思麒麟芯片。蘋果耳機主要用了蘋果W1、H1芯片,大概獨佔三成,其他的市場份額則被高通、博通及其他小企業瓜分,比如三星所有耳機都是用的博通。

隨著蘋果、三星等頭部手機品牌相繼取消原本隨手機贈送的有線耳機,TWS耳機的需求將會大增,目前營收超10億的恆玄電子將會更有成長性,也會給小米的TWS耳機提供更多技術基礎。

泰淩微電子是做藍牙芯片的,雲英谷科技做OLED驅動芯片。

除了投資物聯網相關的芯片企業,小米還投資一些芯片設計技術企業。

小米投資的芯原微電子是一家在科創板上市的芯片IP供應商芯原微電子,目前市值近300億,在芯片設計中,IP就是某個設計好的模塊,IP供應商會把IP賣給芯片設計廠商,很多公司既是IP 供應商,又自己開發芯片,比如這兩年比較火的寒武紀。

在芯片IP市場,英國的ARM是絕對的王者,2019年市佔率達到了40.8%,芯原雖然是中國大陸中排名最靠前的,但也只有1.8%的市佔率。


圖片

除了芯原微電子,小米還投資了芯來科技、燦芯半導體等國內IP廠商,燦芯半導體的第一大股東是中芯國際。

智能硬件除了要有芯片,還需要智能製造,智能製造也是小米供應鏈的一塊重要拼圖。

小米投資的智能製造企業,涉及機器人和高端電子材料製造等領域。

小米投資的珞石科技、拓野智能、北醒光子、創鑫激光、隆深機器人等涵蓋了機器人核心部件、系統集成及本體製造等領域,以營收多則幾億,少則幾千萬的中小企業為主。

在高端電子材料製造方面,小米投資的企業以方邦股份、墨睿科技、盧米藍為代表。

方邦股份的主要產品及97%以上的營收來源是電磁屏蔽膜,這是降低電子設備中印製線路板電子幹擾的一種材料,2012年前主要由日本企業把控,方邦股份在2012年成功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磁屏蔽膜,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

目前,全球的電磁屏蔽膜廠商主要是拓自達、方邦股份和東洋科美三家,另外兩家都是日本企業,三家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54%、20%和10%,雖然方邦股份在國內屬於電磁屏蔽膜領域的龍頭企業,但由於業務單一,材料本身價格低,方邦股份2020年的營收為2.89億。

墨睿科技是國內少有的從事化學法石墨烯導熱膜研發及生產的相關企業。隨著手機能耗不斷提升,廠商對手機零部件散熱性能的需求隨之提升。2020年2月份小米推出的米10系列手機,就利用了墨睿科技提供的散熱材料。

盧米藍做OLED有機發光材料研發與生產,全球顯示屏向OLED轉移的趨勢已經不可逆,眾多手機廠商的高端手機都已經採用OLED 屏幕,小米發佈的透明電視,也是基於OLED顯示技術。

上文提到小米投的雲英谷科技是做OLED驅動芯片的,而盧米藍做的是材料。在OLED材料領域,德國默克、美國杜邦、日本出光興產、美國UDC等國外廠商就佔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作為後來者的盧米藍雖然在國內有較高地位,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從以上可以看出,小米的供應鏈投資以初創或者成立時間較晚的中小企業為主,這些企業在國內大多是某個極為細分領域的代表企業,綜合實力不算強,但成長性較強。

如果説生態鏈曾讓小米沒有跌落到谷底,那智能供應鏈決定的則是小米能走多遠,兩者都關乎小米生死。

當下,小米的重任是造車,與手機業務相比,汽車製造的複雜度更高,不僅需要通過投資和合作來構築更龐大的產業鏈,還要控製汽車製造環節,這些都遠超了小米之前打造生態鏈和供應鏈時的經驗範圍。

所以相比之前造手機時打造生態鏈的「快」,小米造車的進度其實有些慢,一方面體現了雷軍對造車的慎重,另一方面則表明,之前沒有足夠的經驗可供借鑑,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先到處走訪考察,慢就是快。

要想把汽車打造成小米生態和產投體系中關鍵的一環,顯然需要小米這個有400多家公司的「帝國」做出更大的突破。

免責聲明:本頁的繁體中文版由軟件翻譯,財經對翻譯信息的準確性或可靠性所造成的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

標題:小米,已經有400多家公司了

返回: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財經新聞常見問題 FAQ

甚麼因素會影響錢財的價值?

由於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不斷上升,故幣值會隨時間而降低,這便是通貨膨脹。幣值會受以下因素侵蝕通脹:簡單來說,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通脹。當物價上升,受薪人士便會要求加薪,隨著通脹加劇,貨幣的購買力便不斷減弱。 利率波動:當利率下降,存款的利息回報便會減少。如果存款利率低於通脹,儲蓄便會失去原有的價值。但某類投資如股票和債券等卻可能因息口下降而升值。

為何銀色債券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 作清算及儲存 ?

根據銀色債券發行通函,若客戶經配售銀行申請銀色債劵,所分配的銀色債券會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作清算。

甚麼是債券?

債券是由政府、公司或其他機構發行的一種借貸票據。當您購入債券,即等同向發行者提供貸款,發行者則承諾於債券到期日以指定價格贖回債券,而在到期日前則須支付指定的利息。債券的種類繁多,不同的發行者以不同的條款發行債券。例如:定息債券、浮息債券、零息債券及存款證等。一般來說,債券及存款證的回報比較穩定。目前,銀行可代客買賣多種債券和存款證,除備有多種主要貨幣選擇外,客戶亦可選擇不同債券發行機構,包括政府,如中國政府、美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等,或本地著名的半官方機構,超國機構及世界知名的公司。此外,債券年期由一年至三十年不等,而票面收益亦各異,選擇眾多,能符合投資者的不同需要。投資金額低至港幣1萬元。

甚麼是證券?

證券是一般可在股票市場交易之投資工具的統稱。任何人士均可透過經紀或銀行從事證券投資,並可從每日的報章或互聯網觀察投資行情。 證券投資的回報潛力一般高於儲蓄戶口。在經濟蓬勃的地區,只要假以時日,股市一般都會出現增長,有時更會在短時間內急升。但是,股市波動在所難免,所以購買證券不應視為一種短線的謀利方法。購買證券需要支付有關的交易費用,例如經紀佣金。如果要享有交收的便利,您可考慮採用銀行證券買賣服務。除了自行投資證券外,您亦可委託專業投資管理人員或公司代勞。

何謂「首次公開招股」(IPO)?

「首次公開招股」(IPO)是指一間公司首次向公眾投資者發行新股,債券或銀行發行的存款證。此類股票,債券或存款證有可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買賣。

為何我經銀行IPO申請獲分配的通脹掛鈎債券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 作清算及儲存?

根據通脹掛鈎債券發行通函, 若客戶經配售銀行申請該債劵, 所分配的債券會以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作清算,及在銀行的債券買賣服務透過場外交易買賣。

如何啓動我的中國A股交易服務?

如您已持有銀行綜合投資戶口及人民幣儲蓄戶口,即可買賣合資格的中國A股, 毋須登記。如您未持有任何銀行綜合投資戶口,亦可透過銀行銀行網上理財(只適用於現有銀行銀行客戶)或親臨任何一間銀行分行開立綜合投資戶口,過程方便快捷。此服務只適用於非美國個人客戶並持有符合美國稅務局要求的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証或護照。

參加銀行的「股票月供投資計劃」有什麼好處?

您可以:以符合預算的金額購入股票透過「成本平均法」減低投資風險享受中長線投資所帶來的較高回報潛力迎合個人的儲蓄投資需要

甚麼是單位信託基金?我怎受惠於基金投資?

單位信託基金亦稱互惠基金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機會,方法是由基金經理把眾投資者的資金,匯聚成一筆龐大基金,用以在廣泛地區及市場作不同的投資。所以,即使個人的投資額不大,投資者亦可參予全球各地市場的證券、債券、貨幣及商品投資。這種多元化投資稱為投資組合。單位信託基金提供多項有利因素:分散風險:由於分散投資,故基金的風險通常低於投資單一股票。但不同的基金,其風險和回報的水平,當然亦會有差異。專業管理:基金經理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研究和管理投資。個人投資者一般很難像基金經理對全球市場有透徹的認識,但如果購買單位信託基金,便可享有基金經理提供的專業知識。投資全球市場:透過單位信託基金,您的資金可運用於個人投資者未必能夠涉足的海外市場,從而擴闊投資範疇。經濟效益:由於大量投資者的資金以單一基金處理,故能平均攤銷經營成本和佣金,減低個人投資者支付的費用。流動性:您可在任何交易日(但基金所掛屬國家的公眾假期除外)買賣單位信託基金,增加資金流動性。有些單位信託基金產品與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指數期權掛屬,亦有時與貨幣期權掛屬。這種基金的風險略高於多元化的基金組合。

什麼是結構投資產品?它是如何運作的?

結構投資產品是涉及衍生工具的投資產品,其回報﹑到期金額及/或其結算方法是參照1) 任何一項或多於一項的參考資產的價格、價值或水平的變動; 及/或 2) 任何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而釐定。

有哪些資產屬於要約範圍內?

要約僅針對透過歐洲清算銀行有限公司(Euroclear Bank SA/NV) 直接持有的證券(即債券,存款證和股票),Euroclear Bank SA / NV是本行參與的唯一歐洲經濟區中央證券存管處(例如帶有ISIN 前置代號XS,US,AU,CA)。該要約與透過Euroclear的其他託管人或附屬託管人持有的證券無關。

當「高息投資存款」的存款日為提交指示之後第2個營業日,如何計算綜合理財戶口有抵押信貸的信貸比例?

若已於交易日(Trade Date) 開立「高息投資存款」並處於存款日(Deposit Date)之前的時間: 如以外幣作為存款貨幣,該筆已保留於戶口作為扣除交易所需的款項將會從戶口可用結餘 (account available balance) 中扣除並不會納入有抵押信貸的計算。因此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將會下降,基於外幣存款在「高息投資存款」交易日之前被計算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 如以港元作為存款貨幣,該筆已保留於戶口作為扣除交易所需的款項將亦會從戶口可用結餘 (account available balance) 中扣除並不會納入有抵押信貸的計算。但基於港元存款在「高息投資存款」交易日之前已不納入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因此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不會受影響。 在「高息投資存款」存款日(Deposit Date)當日(即交易日之後第2個營業日),以任何貨幣作為存款貨幣的交易金額將會納入計算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直至到期日為止。

如何經銀行投資外匯?

您可以經銀行透過多種方法投資外匯。您可使用24小時外幣兌換服務讓您隨時隨地透過網上理財或流動理財設立兌換指示。若您對個別外幣有特定的目標兌換價,您可透過外匯限價買賣服務預設指示。若您想以定期儲蓄的形式累積外幣或人民幣,您可透過外幣/人民幣轉存服務預設兌換指示,我們會根據您的預設指令自動替您執行指示。

要約僅針對透過歐洲清算銀行有限公司(Euroclear Bank SA/NV) 直接持有的證券(即債券,存款證和股票),Euroclear Bank SA / NV是本行參與的唯一歐洲經濟區中央證券存管處(例如帶有ISIN 前置代號XS,US,AU,CA)。該要約與透過Euroclear的其他託管人或附屬託管人持有的證券無關。

您首先需要了解個人的理財需要或投資目標、財政狀況及風險取向。您的目標可包括應付以下各項需要:保障家人子女教育退休策劃管理及累積財富遺產規劃您亦須考慮您的目標,投資年期,可承擔的投資金額及個人的投資偏好。

你們會於何時強制出售我的股票(斬倉?

如(i) 您的股票孖展比率連續3個月維持於105%至少於120%;或(ii) 股票孖展比率一旦觸及120%或以上;或(iii)我們不時訂定之時間,我們將強制出售您的股票(斬倉),不會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