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 Only 69632 of 72812 bytes written, possibly out of free disk space in /home/stock-hk/public_html/function.php on line 246
中金:港交所SPAC知多少?

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中金:港交所SPAC知多少?

最後更新:

2021年9月17日,港交所在其官網上刊登了《有關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谘詢文件》(即SPAC的谘詢文件),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此文圍繞SPAC是什麽、國際發展經驗、港交所所引入的SPAC機製與其他市場的異同,以及SPAC機製可能為香港帶來的影響等幾個維度進行梳理。

SPAC究竟是什麽?較普通IPO更為靈活,為中小成長性企業提供更多上市融資選擇

SPAC是一個由資深投資者或管理人發起的空殼公司。SPAC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公開市場發行,將募資所得用於在規定的時間內並購一家未上市的公司,使該公司間接獲得上市地位。SPAC的特征是自身沒有業務,募集的資金一般存放在一個獨立保管的信托賬戶中。SPAC的生命周期分為三個階段:上市、尋找並購目標和並購交易。從上市至完成並購交易的過程通常小於24個月,若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購SPAC則會解除將資金返還投資者(清盤)。因此,SPAC的發起人作為尋找和完成並購交易的主要參與者是決定SPAC成功的關鍵。確定並購目標後,SPAC股東可以選擇執行贖回權贖回持有的股票。SPAC發起人也通常引入獨立第三方的投資者(PIPE)協助完成並購交易。

通過SPAC上市與傳統的IPO存在諸多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1)SPAC上市流程更為簡單,時間更快;2)公司在SPAC並購過程中享有更高的定價權,定價更有確定性;3)擁有豐富的行業和管理經驗的SPAC發起人可以持續為公司帶來寶貴的資源;4)SPAC攤簿比例通常較高,是SPAC上市的一個較大的隱含成本。

SPAC的全球發展經驗:美國占主導,已與傳統IPO相當;大多集中在成長性小市值公司

由美國主導的SPAC市場自2020年以來迅速壯大。去年美國SPAC募資額達830億美元,是2019年的6倍。無論從數量還是從募資規模來看,美國市場SPAC自2020年以來已經和傳統IPO市場的規模相當。從行業和市值分布來看,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大多以高增長的小市值為主,醫療保健、工業、信息科技和可選消費板塊公司居多。當前已完成並購的SPAC平均市值為17.6億美元,與標普600小盤指數的平均市值規模類似。

由於其自身沒有業務而僅持有現金資產,SPAC上市後(並購交易前)股價相對穩定。但是由於其流動性弱於國債,大多SPAC交易價格低於每股所對應的存托賬戶中資金的淨值。並購交易完成後,SPAC整體跑輸傳統IPO和標普500,但內部分化明顯。「優質發起人」發起的SPAC平均表現顯著較高,表明發起人質量與SPAC的表現息息相關。從歷史經驗來看,美國市場SPAC的失敗率較低,但近期大量SPAC的發行也可能導致一定的「供大於求」現象。

港交所引入SPAC:擴寬上市選擇和途徑,但規則更為嚴格

《谘詢文件》指出,港交所引入SPAC機製主要為擴寬上市企業上市途徑的選擇和增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結合美國、新加坡等市場經驗,港交所就建立SPAC機製的具體安排作以下建議:

► 並購交易前:SPAC認購與交易參與者限於「專業投資者」;發起人須有資產管理或大型企業管理層任職的經驗,至少一名發起人擁有證監會牌照;SPAC募資額須在10億港元以上;對於發起人股與權證發行設有攤簿上限;

► 並購交易:並購目標須符合所有上市新規;並購時須引入PIPE,PIPE須持有並購後公司市值的15-25%以上;SPAC股東贖回權與投票須保持一致;

► 摘牌:SPAC若在24個月內未刊登並購公告,或36個月內未完成並購則將被摘牌。

相比美國和新加坡,香港市場的SPAC谘詢文件在上市、尋找並購目標,和並購交易三個階段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方案。《谘詢文件》將在10月31日前就上述建議征求市場參與者的反饋,因此最終結論仍需參考文件的最終版本。

港交所引入SPAC的影響與意義:有助於進一步強化香港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理財中心地位

我們認為,香港市場引入SPAC上市和2018以來上市製度改革一脈相承,將促使更多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由於香港SPAC機製更為嚴格,與傳統IPO起到互補作用,可以鼓勵公司通過「雙軌上市」從而增加公司上市的靈活性。引入SPAC機製也將進一步強化香港區域和全球範圍內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SPAC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在香港投資,增強資金在香港的沉澱,強化香港作為投資中國新經濟的橋頭堡以及人民幣離岸理財中心的角色。

正文


SPAC究竟是什麽?

基本情況:生命周期、發起人、證券類型、並購模式

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是一種空殼公司,其目的是在公開發行(IPO)後規定時間內並購一個目標公司,使該公司間接上市。SPAC的特殊之處在於,在並購交易完成前,SPAC僅持有現金和無風險資產,沒有任何業務或運營資產。

生命周期:上市、尋找目標和並購三個階段

SPAC從上市到完成並購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上市:SPAC的發起人通常是一名富有經驗的投資者,注入少量資金獲得SPAC上市後一定比例的股份(美國市場通常為20%)。由於SPAC沒有實際業務,上市時僅需符合交易所較低的上市門檻(如擬募集資金的規模),上市流程僅需2-3個月。公開發行前,SPAC需刊登招股說明書,一般包括SPAC上市後股權架構、發行細節(比如有無權證)、發起人背景、完成並購的截至時間(通常24個月)、發起人擬並購的公司的特征(如行業、地區等)等信息。

►SPAC在IPO時所發行的股份單位通常包含:1)SPAC股份和2)部分(通常1/2或1/3)SPAC權證。發行後募集資金存放於一個獨立保管的信托賬戶中。

尋找並購目標:IPO後,SPAC發起人開始尋找合適的並購目標,並與目標公司管理層協商交易細節。並購目標必需符合一定條件(比如上市規則、規模等)。SPAC發起人必需在規定的時間內找到並購目標,否則SPAC將被清盤。在此期間,SPAC單位在公開市場交易。投資者也可以選擇將SPAC單位拆成對應的股份和權證分開交易。

► 並購交易(或De-SPAC):確定並購目標後SPAC發布交易公告,待SPAC股東大會投票批準。

►若股東表決通過,SPAC與該公司合並,公開市場交易的SPAC由並購目標公司(繼承公司)所取代。SPAC股東既可以選擇將SPAC股份轉換為繼承公司的普通股,也可以選擇從信托賬戶中贖回其持有的SPAC股份,獲得一定比例的現金與利息。

►若並購在股東大會被否決,SPAC發起人需重新尋找並購目標,或將清盤,將存托賬戶中的現金返還給投資者。

圖表1:一個24個月SPAC生命周期時間線示意圖


圖片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發起人:SPAC能否成功的關鍵

SPAC發起人一般是富有投資或行業經驗的專業管理人。SPAC發起人的能力是SPAC是否成功的關鍵。SPAC的發起人需要在IPO後在一個有限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並購目標、與目標公司管理層協商並購交易的細節。完成SPAC並購後,發起人可能在繼承公司管理層任職,為繼承公司提供資源。因此,發起人是SPAC的一個重要的附加值。

發起人建立SPAC後可以獲得什麽?發起人注入少量資金,並在IPO後獲得一定比例的SPAC股權(發起人股)。發起人股一般在並購交易前設有交易限製,且股東表決後沒有贖回權,也不參與SPAC清盤。在並購交易後,發起人股轉換為繼承公司股份。發起人股是激勵發起人成功完成並購交易設立的機製,也被稱為「發起人獎勵」。

證券類型:單位、股票與權證

SPAC證券分為三種:單位、股份和權證。SPAC通過發行單位融資。拿美國市場作為參考,SPAC每單位的發行價為10美元,SPAC單位包含一個SPAC股份和一部分(通常1/2、1/3或其他分數)SPAC權證。帶有權證的設計可以提高SPAC發行的吸引力,同時補償投資者在尋找並購目標階段持有SPAC股份的機會成本。SPAC單位在IPO後開始交易。上市52天後,持有SPAC單位的投資者可以將單位中的股份與權證拆分單獨交易。拆分後投資者通常僅可以獲得整數額的權證。

拆分後,SPAC的股份對應SPAC資產的擁有權,即在SPAC失敗時股東可以獲得信托賬戶中的金額。同時,SPAC股東可以對並購交易投票以及選擇贖回股份。這一結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資者的收益。即使在SPAC失敗的情況下投資者的資金受信托賬戶保護。

而SPAC權證則允許持有人在並購交易完成後,當繼承公司股價達到一定的水平,以執行價購買繼承公司股份。美國市場SPAC權證的執行價格通常高於發行價(通常為11.5美元)。SPAC權證一般期限為5年,若SPAC未能成功完成並購或繼承公司股價在權證到期未能達到11.5美元,權證則失去價值。

圖表2:美國市場SPAC證券示意圖


圖片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並購模式:允許股東贖回、引入第三方投資者

當SPAC發起人完成與目標公司並購協商後,SPAC就並購交易的條款簽訂意向書,待股東大會批準。在尋求股東批準時,SPAC允許股東贖回持有的股份。美國市場並不要求股東投票和贖回選擇保持一致,導致往年SPAC贖回率較高。據港交所統計,SPAC股東平均贖回SPAC淨值的58%,贖回率的中位數則高達73%。因此對於SPAC發起人而言,贖回後可供並購所用的資金規模並不確定,而且平均而言剩下的資金規模不及IPO時融資額的一半。

面對這個不確定性因素,SPAC在並購環節通常引入獨立的第三方私募投資者,或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ies),來協助完成並購。在SPAC並購交易通過股東表決後,SPAC則面臨部分股東贖回股權。SPAC完成並購的同時向第三方投資者定向增發來填補並購交易所需資金的空缺。第三方投資者同時有加大二級市場對並購目標公司的信心,確定定價等作用。

圖表3:SPAC並購交易示意圖


圖片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與傳統IPO的異同:時間短、定價高、整合資源、但稀釋股權

SPAC為何存在?與傳統IPO的不同之處又在哪里?參考海外市場經驗,公司通過SPAC上市相比傳統IPO在時間、定價等維度不同,具體來看:

► 時間:通過SPAC上市較傳統IPO更快。從美國市場的經驗來看,與SPAC合並上市僅需3-5個月的時間,而傳統IPO則通常需要8個月或以上。這是因為SPAC合並的過程中節省了很多IPO中繁瑣的程序,比如準備上市文件、路演等。

► 定價:目標公司有更高、更確定的定價。定價是目標公司與SPAC完成並購交易時確定的,而非通過簿記建檔,因此相比傳統IPO而言通過SPAC並購通常可以獲得更為靈活和確定的定價,定價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小。隨著SPAC上市規模上升,SPAC的定價優勢也可能更好的體現。一般而言,一個目標公司可能同時與數個SPAC交談從而獲得最好的定價。此外,SPAC定價更高的另一個原因是SPAC可以披露目標公司的盈利預測,而傳統IPO則無法公開對未來盈利的判斷,因此公司可以以比較激進的盈利預測來獲取更高的定價。

► 發起人:可以提供優質的資源。SPAC發起人通常在並購交易後成為繼承公司的一個主要股東(發起人擁有SPAC 20%的股權),發起人對繼承公司持續的投入也是SPAC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SPAC發起人在渠道、融資、戰略等等維度上為繼承公司提供具有增加值的服務,而傳統IPO則通常沒有這一特征。

► 股權稀釋:攤薄是SPAC的一大隱含成本。SPAC股權稀釋主要有兩個來源:1)發起人股份在攤薄後稀釋其他股東的股權。發起人通常擁有SPAC 20%的股權,但這20%股權並沒有等價的現金支持(SPAC發起人一般以更低的價格獲得發起人股份)。因此在並購交易後,發起人股份一定程度上稀釋了其他股東的權益。攤薄的比例也與股東贖回的規模相關。當SPAC股東贖回更多的股票,發起人占比則越大,導致攤薄比例上升。2)權證(包括發起人權證與SPAC權證)的執行可能稀釋其他股東股權。

► 研究發現,美國自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完成並購的SPAC平均攤簿比例高達33%[1],或者說並購交易完成後,每股10美元的SPAC股份若考慮攤薄平均只有6.67美元的現金支持。

圖表4:SPAC與傳統IPO比較


圖片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SPAC的全球發展經驗

發展歷程:美國主導;2019年以來迅速壯大、已與傳統IPO相當

SPAC近些年發展迅速,在歐美市場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2005前,SPAC已經在美國場外的OTC市場交易。2008年,SPAC正式登陸納斯達克和紐約交易所。當前,除美國市場以外,加拿大、意大利、韓國和新加坡等市場也均允許SPAC上市。自2019年以來,全球SPAC市場活躍度大幅上升。

從市場分布來看,美國市場占全球SPAC發行規模的九成以上。當前美國、歐洲、英國、加拿大、韓國和新加坡等市場允許SPAC上市。從數量與規模上看,美國市場SPAC上市最為活躍。迄今發行的SPAC中超過九成位於美國,其中近62%的SPAC在納斯達克上市。相比而言,其餘市場的SPAC發行規模占比較小,例如歐洲市場占比2.2%、韓國占比1.1%、加拿大占比1%。

圖表5:全球SPAC上市自2019年以來大幅抬升,但近期回落


圖片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美國市場占全球SPAC發行數的95%


圖片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美國市場2020年以來SPAC發行規模陡增。美國市場2020 年發行SPAC 248只,是2019年的59只的四倍還多。2020年全年美國SPAC募資額達830億美元,約等於2019年募資額的6倍。我們總結美國市場近期SPAC活躍度上升背後可能有三個原因:1)新冠疫情和居家隔離的背景下散戶投資者在股市中參與度與活躍度大幅抬升,帶動了SPAC投資的需求;2)疫情之後美國貨幣政策大幅寬鬆,利率水平落至歷史低位,而SPAC證券即有高收益的可能性也有一定的收益保障;3)許多公眾影響力較強的投資者(如Chamath Palihapitiya和Peter Thiel)近期發起SPAC,導致SPAC模式得到更廣泛的認可與關注。

無論從數量還是從募資規模來看,美國市場SPAC自2020年以來已經和傳統IPO市場的規模相當。據SPAC Analytics統計,2020年美國SPAC IPO占IPO總數的55%,融資規模占IPO總體募資規模的46%。今年年初美國SPAC市場更是延續了這一趨勢。2021年初至今上市的SPAC數量占IPO總數63%,融資規模占美國IPO總融資的51%。

然而,由於監管力度加大,美國SPAC融資規模自2季度以來大幅下滑。3月以來美國監管層面加大對SPAC的監管力度。3月美國證監會(SEC)發布公告提醒投資者防範SPAC市場的「追星」行為。四月,SEC進一步在公開聲明中表示SPAC披露的財務預測大幅高估了企業未來的業績水平。5月,SEC主席Gensler出席美國眾議院聽證會中指出SPAC擁有較高的攤薄成本和風險,並要求SEC製定新的規則從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7月,SEC向一個SPAC的發起人以及其繼承公司的CEO發起訴訟,指控其並購交易中披露的財務信息誤導了投資者。隨著監管力度的增強,2季度美國SPAC上市節奏放緩,SPAC上市僅62只,相比1季度的298只驟降80%。SPAC占美國IPO總數的比例在2季度由75%下滑至35%。

圖表7:美國市場SPAC IPO規模在1季度大幅上升後回落


圖片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8:2020年,美國SPAC IPO數量占IPO總數的一半以上


圖片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行業特征:以高增長小市值公司為主

從美國市場已經完成並購的繼承企業來看,我們發現SPAC的並購目標主要集中於高增長行業的小市值公司。

►從行業分布來看,醫療保健(19%)、工業(17%)、信息科技(11%)和可選消費(11%)等板塊占比較高。而必需消費(2%)、房地產(2%)、原材料(3%)等板塊占比最低。細分行業來看,資本品(14%)、醫療設備與服務(11%)和製藥(11%)占比最高。

►從市值分布來看,美國完成並購後的公司市值中位數為17.6億美元,是SPAC平均募資規模的5倍左右。SPAC繼承公司平均規模與標普600小盤指數市值中位數(約1.6億美元)相仿。較多SPAC繼承公司市值小於10億美元(占比達32%)、市值規模最大SPAC繼承公司市值達245億美元。

圖表9:SPAC目標公司大多分布於醫療保健、工業、信息科技和可選消費板塊


圖片

注:數據僅包括美國市場SPAC

資料來源: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截至9月28日

圖表10:SPAC目標公司大多市值偏小, 中位數17.6億美元


圖片注:數據僅包括美國市場SPAC
資料來源:Bloomberg, 中金公司研究部

上市後表現:股價穩定、但存在流動性折價

SPAC上市後一般股價相對穩定。這是因為SPAC本身沒有實際的業務,僅僅持有現金。由於每股對應信托賬戶中的資金,一般而言SPAC的公允價值便是信托賬戶的淨值。實際來看,SPAC的價格通常在對應淨值的上下波動,如在美國市場,大多SPAC股份在10美元上下交易。

然而,由於SPAC流動性弱於國債,大多SPAC在二級市場交易的價格低於淨值。即便SPAC投資有確定的回報(投資者可以贖回股權,清盤後信托賬戶中的金額也會全額返還),但較低的流動性導致SPAC交易時價格略低於淨值。據SPAC Tracker統計,當前美國市場超80%的SPAC股價低於發行價。若將SPAC簡單視為一個零息票債券,當前美國SPAC的到期收益率高達2.02%,遠高於1年期美國國債的0.10%。

SPAC股價受輿論與傳言的影響較大。當市場得知SPAC並購計劃的信息後,市場一般反應較大,SPAC股份的市值可能大幅超出淨值。

圖表11:以零息債券計算的SPAC到期收益率高於美國國債收益率


圖片

注:數據僅包括美國市場當前仍在尋找並購目標的SPAC
資料來源:SPAC Insid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12:SPAC上市後表現一般相對穩定


圖片注:數據僅包括美國市場的SPAC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並購後表現:整體跑輸傳統IPO,優質發起人表現更佳

並購交易後,SPAC繼承公司表現總體比較平淡。據港交所統計,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間美國市場完成並購的49只SPAC在並購後3個月的收益僅為-2.9%。收益率明顯低於同期的IPO指數(13.1%)。2020年完成並購的SPAC在並購交易後的6個月平均跑輸標普500近27%。然而,對於擬上市企業而言,SPAC並購後表現相對平淡可能表示通過SPAC上市可以獲取更為合理的定價。傳統IPO在上市當天出現股價跳升可能意味著發行定價偏低。

並購表現分化較大,"優質發起人"並購後表現更佳。"優質發起人"(港交所定義為資產管理規模達78億港元以上的投資者以及財富500強企業高管)發起的SPAC在並購交易後的3個月平均表現為31.5%,遠高於其他發起人的-38.8%。即便在合並12個月後,優質發起人SPAC相對其他發起人表現高達50%。表明發起人的質量與SPAC的表現息息相關。

圖表13:優質發起人發起的SPAC在並購交易後表現明顯優於其他發起人


圖片

注:采用在美國市場在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間完成並購交易的SPAC計算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失敗比例:歷史清盤率較低,但關注當前「供大於求」問題

SPAC清盤是指SPAC發起人因未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並購,被動解散SPAC並將賬戶資金返還於投資者的情形。在美國市場,SPAC發起人一般有24個月的時間完成並購交易。

從往年經驗來看,SPAC清盤率僅為12%。2009年至2019年上市的225只SPAC中,194只已完成並購交易(占比86%)、3只已宣布並購目標(占比1%)、3只仍在尋找並購目標(占比1%)、而26只則被清算解除(占比12%)。這表明歷史上大多SPAC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購,並購成功率較高。SPAC成功率較高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美國市場的贖回機製。SPAC投資者可以在讚成並購交易的同時選擇執行贖回股權,股東投讚成票的成本較低,導致SPAC並購交易比較容易獲得股東支持。

但是,隨著全球SPAC上市規模激增,而可供並購的目標公司則相對有限,未來SPAC並購市場可能反映出「供大於求」的特征,清盤率也可能在未來有所抬升。當前美國市場有469只SPAC正尋找目標公司,這相比美國歷史上完成並購交易的SPAC還多。仍在IPO流程中的SPAC也有313只。隨著需要尋找並購目標的SPAC不斷增多,但適合並購的公司卻十分有限,未來SPAC市場可能面臨多個SPAC追求一家目標公司,SPAC相互的競爭可能不斷加劇。失敗率也可能隨之抬升。

圖表14:2009-2019年美國市場上市的SPAC清盤率僅有11%


圖片

資料來源:SPAC Insider,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1年10月10日

圖表15:隨著需要尋找並購目標的SPAC不斷增多,可能導致「供大於求」現象


圖片

資料來源:SPAC Insider,中金公司研究部;截至2021年10月10日

香港市場SPAC的異同

港交所於2021年9月17日在官網上刊登《有關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谘詢文件》(《谘詢文件》),為正式推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即SPAC)的上市機製提出指導性的建議,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在全球SPAC規模大幅上升的背景下,香港市場將如何布局SPAC機遇?我們就為港交所為何推出SPAC、《資訊文件》的細節、和香港與美國和新加坡市場SPAC體系的差異進行梳理。

為何推出SPAC?增強競爭力、擴寬上市選擇

《谘詢文件》中指出,設立SPAC上市機製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 擴寬上市企業上市途徑的選擇:《谘詢文件》表示,許多擬上市公司認為通過SPAC上市是傳統IPO的一個較有吸引力的補充。由於SPAC上市可以縮短上市時間、提高價格的確定性以及交易安排的靈活性,《谘詢文件》中表示部分市場參與者希望以「雙軌」的方式上市,即一方面申請通過傳統IPO上市,同時另一方面與數個SPAC發起人探討通過SPAC合並上市。

► 增加港交所的競爭力:《谘詢文件》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美國市場競爭來自大中華與東南亞公司上市。迄今為止,已有12只大中華及東南亞公司通過SPAC於美國上市。此外,英國於新加坡也近期引入SPAC製度。港交所實行SPAC上市機製有助於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港交所上市主管陳翊庭在傳媒發布會上表示,不預期SPAC會成為主流,推出SPAC不是為了取代傳統公開招股的方式,而兩者是互補的關系。

香港SPAC細節:參與者限於專業投資者、並購目標須符合上市新規

《谘詢文件》指出,香港市場既想捕捉SPAC融資上市的機會,同時也想從海外市場SPAC經驗中尋找適合本地企業需求的機製。香港聯交所結合美國、新加坡等市場的經驗就SPAC製度進行了初步的提議。我們將提議的主要內容做簡單的梳理:

並購交易前

► SPAC證券交易參與者:港交所建議在SPAC並購交易完成前,SPAC證券(包括單位、股份及權證)僅限專業投資者參與認購與交易;

► 發起人要求:SPAC發起人需有公司管理層或投資管理經驗(以避免美國市場出現的籃球明星擔任SPAC發起人的現象),且發起人中必需有一名持有1)證監會發出的第六類或第九類牌照,和2)10%以上的發起人股份;

► 募集資金與股東分布:SPAC上市募集資金10億港元以上,高於納斯達克的5000萬美元門檻,上市後SPAC股份與權證必需分發於至少75名專業投資者,其中至少30名為專業機構投資者;

► 攤簿上限:針對股權稀釋問題,港交所建議設立攤簿上限,對權證的發行與發起人股份的占比作明確的限製。

並購交易

► 並購交易:SPAC並購交易需通過SPAC股東投票表決;SPAC須在上市24個月內刊發並購公告,並在36個月內完成並購;

► 並購目標(繼承公司):繼承公司須符和所有新上市規定(包括最低市值與財務測試),且並購目標的預期市值須達到IPO募集資金的80%以上;

► 第三方投資者(PIPE):並購目標公司必須獲得獨立第三方上市後私募投資(PIPE),PIPE投資者須持有繼承公司預期市值的至少15-25%,且至少一名獨立PIPE投資者須為AUM高於10億港元的資產管理公司或基金;

► 股份贖回:股東只能贖回其投反對並購交易的SPAC股份。

摘牌與清盤

► 摘牌機製:當SPAC未在規定時間內刊發並購公告或完成並購交易,則將被摘牌。

與美國、新加坡的差異:條件更為嚴格

《谘詢文件》建議較美國市場機製要嚴格許多,在SPAC上市、尋找並購目標,以及並購交易三個階段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方案。部分原因是此前港交所加大了對「現金殼公司」的打擊力度,限製殼公司上市或公司通過「借殼上市」規避上市規則。製定較為嚴格的SPAC機製可能一定程度上為了區別SPAC與其他「現金殼公司」,使SPAC市場更為規範。

► SPAC上市階段

募資規模:《谘詢文件》提議將SPAC募資規模達到10億港元,這要高於納斯達克資本市場的5000萬美元(3.88億港元)和新加坡市場的1.5億新加坡元(8.69億港元)。

發起人要求:港交所擬對SPAC發起人的背景設立較高的要求。比如,《谘詢文件》表示SPAC發起人須擁有資深的資產管理或企業管理經驗,並提出了較高的考量標準,如1)有三年管理資產規模大於80億港元的經驗;或2)在大型上市公司擔任管理層職位。此外,發起人中必需有一名持有1)證監會發出的第六或第九類牌照,和2)10%以上的發起人股份。

在美國和新加坡市場,發起人有無資產管理或企業管理經驗僅是SPAC上市考量中的一部分,市場規則並沒有對發起人的工作經歷提出嚴格的要求。正因如此,許多體育與娛樂明星在美國市場參與發起了SPAC,這一現象也受到了美國SEC的關注。

攤簿上限:股權稀釋是SPAC的主要風險之一,稀釋主要有兩種來源:1)發起人股份通常占SPAC IPO後總股份的20%,在股東贖回後比例更大;2)SPAC發行時包含權證,權證執行也會稀釋其他股東的股權。港交所提議設立攤簿上限,規定發起人股份不得超出SPAC所有股權的20%,且所有權證若即刻執行不得超出所有SPAC股份的30%。

相比而言,美國市場沒有強製限製攤簿比例,而新加坡則設有20%的發起人股份占比上限與50%的權證攤薄上限。兩個市場對於攤薄上限的要求均低於《谘詢文件》中的提議。

► 尋找目標階段

市場參與者:港交所建議在並購交易完成前SPAC證券的買賣限於「專業投資者」,包括專業機構投資者與專業個人投資者。其中,專業個人投資者包括:1)擁有至少8百萬港元規模的投資組合的個人;2)資產不少與4千萬港元的信托公司;和3)投資組合不小於8百萬港元且資產不小於4千萬港元的企業或合夥企業。而美國和新加坡市場則沒有這一項規定,允許散戶投資者參與認購和交易SPAC證券。

► SPAC並購

並購目標要求:港交所建議中要求SPAC並購目標公司符合所有新上市規則,包括最新的市值要求和財務測試。即可能通過SPAC上市的企業同樣可以選擇以傳統IPO上市。

美國市場與新加坡市場均對並購公司設立與上市規定相仿的要求。但美國市場公司僅需滿足諸多財務條件中的一條既符合上市規則,對於擬上市企業而言門檻相對較低,而港股市場上市門檻則相對偏高。

贖回權:港交所建議股東贖回與投票保持一致,僅允許投否決票的股東贖回持有的股份。而美國和新加坡市場沒有要求股東贖回與投票保持一致。

第三方投資者:《谘詢文件》要求並購交易階段同時引入獨立的第三投資者(PIPE),且PIPE的投資規模須至少為繼承公司預期市值的15-25%。相比,美國和新加坡市場沒有強製規定SPAC需要引入PIPE投資。但新加坡市場要求發行人在不進行PIPE投資的情況下聘任獨立財務顧問,以確保並購交易定價的合理性。

圖表16:美國市場與港交所《谘詢文件》建議對比


圖片

注: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購公司;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ies,私人投資公開股票。

資料來源:香港聯交所,納斯達克,紐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港交所引入SPAC的潛在影響與意義

《谘詢文件》中的建議仍待市場參與者意見後才能確定,但是就當前港交所引入SPAC機製的建議來看,我們認為可能會有以下潛在影響:

► 引入SPAC上市和2018以來上市製度改革一脈相承,促使更多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港交所自2018年以來不斷優化上市製度,旨在向「新經濟」轉型。2018年港交所上市規則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公司以及上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並對海外上市的發行人開通二次上市渠道。改革以來,香港市場IPO規模顯著抬升位居全球前列,且「新經濟」板塊市值占比逐年提高。今年3月港交所進一步提出了優化和簡化海外發行人赴港上市的製度,有望進一步促進海外上市的新經濟企業回歸港股市場。我們認為,港交所引入SPAC機製是2018年上市改革的延續,與港交所持續的製度改革一脈相承。

► SPAC上市與傳統IPO起到互補的作用,有望促進更多新經濟領域公司赴港上市。《谘詢文件》指出,部分港交所前期谘詢的公司表示希望 「雙軌」 上市,即一方面申請通過傳統IPO,另一方面與數個SPAC商談通過並購上市,從而獲得更靈活的上市選擇。《谘詢文件》中也指出生物科技和WVR架構公司未來可以通過SPAC上市。基於此前經驗,我們認為引入SPAC機製將增加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靈活性,有望進一步吸引更多優質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

► 強化香港在區域和全球範圍內金融中心的地位。在當前資本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國際金融中心紛紛建立了SPAC的上市機製。香港在競爭成為大中華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當前已有25個以大中華區為中心SPAC在美國市場上市,募資42億美元。同時,12家大中華及東南亞地區公司通過與SPAC合並在美國市場間接上市。對於香港而言,引進SPAC機製不單能為擬上市企業增添新的融資途徑,也可以增強香港作為區域和全球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 吸引更多投資者,成為中國新經濟投資的橋頭堡以及人民幣離岸理財中心。通過引入SPAC製度,港交所有望吸引在大中華區擁有資深經歷的管理和投資人士在香港發起SPAC,從而帶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港股市場投資。香港則將逐步成為中國新經濟投資的橋頭堡。更多優質公司赴港上市將加大其作為離岸中國資產和人民幣理財中心的地位。8月香港人民幣存款餘額穩步抬升至8427億人民幣,占香港存款總規模的6.81%。

圖表17:2018年以來,港股IPO募資規模顯著提升


圖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截至9月28日

圖表18:2018年以來港交所IPO融資額位居世界前列


圖片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截至9月28日

圖表19:年初至今香港新經濟公司占比大幅上升


圖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數據截至9月28日

圖表20:2018年以來有12家大中華和東南亞公司通過SPAC在美國市場上市


圖片

資料來源:港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1: 國內與海外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


圖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EPFR,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2:8月香港人民幣存款達到8427億元,占香港存款總額的6.81%


圖片

資料來源:萬得資訊,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s://corpgov.law.harvard.edu/2020/11/19/a-sober-look-at-spacs/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1年10月10日已經發布的《港交所SPAC知多少?》

王漢鋒 CFA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劉 剛 CFA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2030003 SFC CE Ref:AVH867

陳南丁 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121050106 SFC CE Ref:BRG967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

標題:中金:港交所SPAC知多少?

返回: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財經新聞常見問題 FAQ

甚麼因素會影響錢財的價值?

由於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不斷上升,故幣值會隨時間而降低,這便是通貨膨脹。幣值會受以下因素侵蝕通脹:簡單來說,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通脹。當物價上升,受薪人士便會要求加薪,隨著通脹加劇,貨幣的購買力便不斷減弱。 利率波動:當利率下降,存款的利息回報便會減少。如果存款利率低於通脹,儲蓄便會失去原有的價值。但某類投資如股票和債券等卻可能因息口下降而升值。

為何銀色債券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 作清算及儲存 ?

根據銀色債券發行通函,若客戶經配售銀行申請銀色債劵,所分配的銀色債券會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作清算。

甚麼是債券?

債券是由政府、公司或其他機構發行的一種借貸票據。當您購入債券,即等同向發行者提供貸款,發行者則承諾於債券到期日以指定價格贖回債券,而在到期日前則須支付指定的利息。債券的種類繁多,不同的發行者以不同的條款發行債券。例如:定息債券、浮息債券、零息債券及存款證等。一般來說,債券及存款證的回報比較穩定。目前,銀行可代客買賣多種債券和存款證,除備有多種主要貨幣選擇外,客戶亦可選擇不同債券發行機構,包括政府,如中國政府、美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等,或本地著名的半官方機構,超國機構及世界知名的公司。此外,債券年期由一年至三十年不等,而票面收益亦各異,選擇眾多,能符合投資者的不同需要。投資金額低至港幣1萬元。

甚麼是證券?

證券是一般可在股票市場交易之投資工具的統稱。任何人士均可透過經紀或銀行從事證券投資,並可從每日的報章或互聯網觀察投資行情。 證券投資的回報潛力一般高於儲蓄戶口。在經濟蓬勃的地區,只要假以時日,股市一般都會出現增長,有時更會在短時間內急升。但是,股市波動在所難免,所以購買證券不應視為一種短線的謀利方法。購買證券需要支付有關的交易費用,例如經紀佣金。如果要享有交收的便利,您可考慮採用銀行證券買賣服務。除了自行投資證券外,您亦可委託專業投資管理人員或公司代勞。

何謂「首次公開招股」(IPO)?

「首次公開招股」(IPO)是指一間公司首次向公眾投資者發行新股,債券或銀行發行的存款證。此類股票,債券或存款證有可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買賣。

為何我經銀行IPO申請獲分配的通脹掛鈎債券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 作清算及儲存?

根據通脹掛鈎債券發行通函, 若客戶經配售銀行申請該債劵, 所分配的債券會以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作清算,及在銀行的債券買賣服務透過場外交易買賣。

如何啓動我的中國A股交易服務?

如您已持有銀行綜合投資戶口及人民幣儲蓄戶口,即可買賣合資格的中國A股, 毋須登記。如您未持有任何銀行綜合投資戶口,亦可透過銀行銀行網上理財(只適用於現有銀行銀行客戶)或親臨任何一間銀行分行開立綜合投資戶口,過程方便快捷。此服務只適用於非美國個人客戶並持有符合美國稅務局要求的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証或護照。

參加銀行的「股票月供投資計劃」有什麼好處?

您可以:以符合預算的金額購入股票透過「成本平均法」減低投資風險享受中長線投資所帶來的較高回報潛力迎合個人的儲蓄投資需要

甚麼是單位信託基金?我怎受惠於基金投資?

單位信託基金亦稱互惠基金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機會,方法是由基金經理把眾投資者的資金,匯聚成一筆龐大基金,用以在廣泛地區及市場作不同的投資。所以,即使個人的投資額不大,投資者亦可參予全球各地市場的證券、債券、貨幣及商品投資。這種多元化投資稱為投資組合。單位信託基金提供多項有利因素:分散風險:由於分散投資,故基金的風險通常低於投資單一股票。但不同的基金,其風險和回報的水平,當然亦會有差異。專業管理:基金經理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研究和管理投資。個人投資者一般很難像基金經理對全球市場有透徹的認識,但如果購買單位信託基金,便可享有基金經理提供的專業知識。投資全球市場:透過單位信託基金,您的資金可運用於個人投資者未必能夠涉足的海外市場,從而擴闊投資範疇。經濟效益:由於大量投資者的資金以單一基金處理,故能平均攤銷經營成本和佣金,減低個人投資者支付的費用。流動性:您可在任何交易日(但基金所掛屬國家的公眾假期除外)買賣單位信託基金,增加資金流動性。有些單位信託基金產品與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指數期權掛屬,亦有時與貨幣期權掛屬。這種基金的風險略高於多元化的基金組合。

什麼是結構投資產品?它是如何運作的?

結構投資產品是涉及衍生工具的投資產品,其回報﹑到期金額及/或其結算方法是參照1) 任何一項或多於一項的參考資產的價格、價值或水平的變動; 及/或 2) 任何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而釐定。

有哪些資產屬於要約範圍內?

要約僅針對透過歐洲清算銀行有限公司(Euroclear Bank SA/NV) 直接持有的證券(即債券,存款證和股票),Euroclear Bank SA / NV是本行參與的唯一歐洲經濟區中央證券存管處(例如帶有ISIN 前置代號XS,US,AU,CA)。該要約與透過Euroclear的其他託管人或附屬託管人持有的證券無關。

當「高息投資存款」的存款日為提交指示之後第2個營業日,如何計算綜合理財戶口有抵押信貸的信貸比例?

若已於交易日(Trade Date) 開立「高息投資存款」並處於存款日(Deposit Date)之前的時間: 如以外幣作為存款貨幣,該筆已保留於戶口作為扣除交易所需的款項將會從戶口可用結餘 (account available balance) 中扣除並不會納入有抵押信貸的計算。因此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將會下降,基於外幣存款在「高息投資存款」交易日之前被計算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 如以港元作為存款貨幣,該筆已保留於戶口作為扣除交易所需的款項將亦會從戶口可用結餘 (account available balance) 中扣除並不會納入有抵押信貸的計算。但基於港元存款在「高息投資存款」交易日之前已不納入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因此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不會受影響。 在「高息投資存款」存款日(Deposit Date)當日(即交易日之後第2個營業日),以任何貨幣作為存款貨幣的交易金額將會納入計算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直至到期日為止。

如何經銀行投資外匯?

您可以經銀行透過多種方法投資外匯。您可使用24小時外幣兌換服務讓您隨時隨地透過網上理財或流動理財設立兌換指示。若您對個別外幣有特定的目標兌換價,您可透過外匯限價買賣服務預設指示。若您想以定期儲蓄的形式累積外幣或人民幣,您可透過外幣/人民幣轉存服務預設兌換指示,我們會根據您的預設指令自動替您執行指示。

要約僅針對透過歐洲清算銀行有限公司(Euroclear Bank SA/NV) 直接持有的證券(即債券,存款證和股票),Euroclear Bank SA / NV是本行參與的唯一歐洲經濟區中央證券存管處(例如帶有ISIN 前置代號XS,US,AU,CA)。該要約與透過Euroclear的其他託管人或附屬託管人持有的證券無關。

您首先需要了解個人的理財需要或投資目標、財政狀況及風險取向。您的目標可包括應付以下各項需要:保障家人子女教育退休策劃管理及累積財富遺產規劃您亦須考慮您的目標,投資年期,可承擔的投資金額及個人的投資偏好。

你們會於何時強制出售我的股票(斬倉?

如(i) 您的股票孖展比率連續3個月維持於105%至少於120%;或(ii) 股票孖展比率一旦觸及120%或以上;或(iii)我們不時訂定之時間,我們將強制出售您的股票(斬倉),不會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