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Stock-hk.com

來源:智通財經

如果要問,眼下全球各國央行的政策處境與一年前最大的區別在哪里?有一處的對比或許最為明顯:種種跡象似乎都預示著:在2022年,一場史上空前的貨幣緊縮之旅可能即將開啟!

新冠疫情無疑仍是2021年的主基調,帶來的供應鏈問題成為全球經濟的瓶頸,同時經濟開放帶來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加劇了供不應求的問題,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的升升進一步助漲了物價。毫無疑問地,通脹成為了今年全球貨幣政策的核心話題。火熱的通脹令人心憂,眾多央行不可避免地要給物價「降溫」。

2021年通脹成「燙手山芋」


對於全球各大央行來說,物價升升是2021年無法回避的「燙手山芋」。但各大央行的困境在於,不能完全確定通脹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封鎖結束後需求的復蘇推動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港口堵塞、材料和工人短缺造成的供應緊張導致的。提高利率將使需求放緩,對緩解供應瓶頸作用不大,而需求卻是幫助世界擺脫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的重要推動力。如果供應短缺隨著貿易恢復正常而緩解,政策最終可能會過於緊縮,從而扼殺經濟復蘇。

因此,今年大多數時間,許多央行認為,由於經濟復蘇的速度和供應鏈瓶頸,「通脹是一個暫時現象」;一些央行選擇靜觀其變,以期供應鏈問題解決後,通脹升升壓力能得到緩解。

但當大規模財政刺激和寬鬆貨幣政策的短期刺激效應消失之後,伴隨著能源危機,疫情致使供應鏈失衡和勞動力短缺,供不應求讓全球通脹高企愈演愈烈。而且,上升的物價正在逐步引導通脹預期穩步上升,各大央行只能紛紛開始收緊錢袋抑製過熱的經濟。


image.png

央行應對通脹


以下是智通財經APP整理的2021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動向:

美聯儲:逐漸放棄「通脹暫時論」,Taper先行,加息預期強烈


今年大部分時間,大多數美聯儲官員一直堅持的觀點是,目前的價格上漲是過渡性的,供應鏈瓶頸和其他因素可能會消退。但隨著美國經濟和就業取得「實質性」進展,而且通脹高企逐步嵌入預期也讓美聯儲越來越難以堅持「暫時論」,進而鷹姿盡顯。

上半年,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壓力就開始向市場釋放,但美聯儲一再堅持不會提前進行貨幣政策的轉向;上半年美聯儲政策基調仍偏鴿,總體按兵不動,對經濟較樂觀,並淡化通脹風險。自4月會議以後,隨著新冠疫苗接種率的提升,美國經濟修復進一步提速,美聯儲在聲明中強調了疫苗接種對疫情和經濟的幫助,並對美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由於經濟表現超預期,美聯儲於6月會議釋放轉向信號,開始初步討論Taper計劃。

進入下半年,美聯儲政策轉鷹氣息越來越濃。智通財經APP曾報道,美聯儲官員在7月27-28日的會議上製定了可能在年底前放緩每月購債步伐的計劃,這是新冠疫情爆發後美聯儲首次在會議上明確討論縮減購債。9月份,官員們首次討論了減碼的具體路徑;與會者還提到了通脹的上行風險,稱通脹水平居於高位的時間將可能持續得比預期久。11月4日,美聯儲啟動了Taper計劃,於11月開始縮減,並將於2022年6月結束;將每月資產購買規模減少15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該行於11月仍然沒有對通脹問題放棄使用「過渡性」這個有爭議的詞。

但是自11月的FOMC會議以來,數據顯示美國的通脹率以30多年來的最高速度運行。12月1日,鮑威爾突然轉鷹:「我認為現在可能是一個好時機,放棄‘暫時性’這一描述。」他同時強調,將在控製通脹方面保持警惕。


image.png

美國CPI年率

很顯然,鮑威爾12月初的鷹派發言是為12月16日的利率決議做準備。12月政策會議上,美聯儲加快了結束QE的時間表,並承諾在明年3月前結束大規模的債券購買計劃,而不是原計劃的6月,以便為提早加息作準備。

美聯儲點陣圖顯示,所有委員均預計美聯儲將在2022年開始加息,具體為2022年和2023年分別加息三次。委員們對政策舉措持鷹派態度,堅定地傾向於加息。在18名FOMC委員中,只有6名預計明年加息不到3次,且沒有任何委員看到明年利率保持當前近零水平。

鮑威爾認為美聯儲需要將通脹視為更緊迫的風險,並上調了21年和22年的通脹前景。他還稱美聯儲有可能在實現充分就業之前加息,而11月時他曾表示,美國就業市場可能會在明年年中之前就獲得足夠的改善,可以認為將達成「最大就業」。換言之,明年6月之前加息是可能的。

歐洲央行:中期通脹壓力小,寬鬆政策仍為主基調


盡管今年歐元區物價高企,但歐洲央行仍保持鴿派立場,因為歐元區長期通脹壓力依然疲弱。歐洲央行一直以來也是「通脹暫時論」的堅定支持者,其政策核心在於,調整其寬鬆政策靈活性以迅速滿足經濟增長需求。

上半年,超寬鬆貨幣政策仍是歐洲央行的主基調。進入下半年,在通脹升升和經濟強勁增長的背景下,9月份,歐洲央行雖然決定維持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規模和資產購買計劃(APP)的購債速度不變;但計劃放緩第四季度的緊急抗疫購債計劃(PEPP)購債速度。同樣地,歐洲央行10月會議上仍堅持高通脹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認為是暫時的,但目前的價格「駝峰」將比以前認為的更持久,增加了工資開始調整並使價格增長保持在高位的風險。鷹鴿雙方都認為明年加息為時尚早,而分歧在於以購買債券的形式繼續實施刺激措施的速度。

12月16日,相比於同一天公布利率決議的美聯儲和英國央行,歐洲央行的立場非常「鴿派」,該央行似乎只是換了個方式繼續QE,希望引導歐元區經濟體安穩度過經濟增長難關。歐洲央行表示,因新冠疫情而采取的緊急購買計劃(PEPP)下季度將被縮減,並預計將於2022年3月結束,但隨時有可能恢復PEPP計劃。不過,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未就此劃上句號,歐洲政策製定者計劃從明年第二季度開始,常規債券購買計劃(APP)將增至每月400億歐元,隨後在接下來三個月里縮減至300億歐元,最後在10月恢復至200億歐元的常態化規模。

此外,12月底有官員發出加息信號。12月22日,歐洲央行管委會成員、奧地利央行行長霍爾茨曼(Robert Holzmann)稱,「2022年將以數據驅動的方式決定是否暫停購債。在極端情況下,有可能將在明年年底或2023年初進行加息,與美國第三次加息的時間大致相同。」

英國央行:變幻莫測的「不靠譜男友」,首家加息主要央行


今年英國央行大部分時間還是以支持經濟復蘇的寬鬆政策為主,其也堅持認為通脹將是暫時的;但隨著形勢的發展,英國央行為應對日益嚴重的通脹壓力,還是扛不住火熱的物價而成為首個加息的主要央行。

而使英國央行區別於其他央行的是其政策製定者的變幻莫測,常常令市場措手不及,這成為英國央行的一個標誌。該行行長貝利被記者稱為「不靠譜男友二號」,前行長卡尼也曾被戲稱為「不靠譜男友」,這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央行跟市場的溝通太差勁,顯得英國央行政策製定者總是言行不一,在鷹鴿立場中反復橫跳。

9月23日,據利率決議,英國央行官員一致投票決定將主要利率與購債規模不變;其核心預期是,目前的全球成本壓力將被證明是暫時的。

但在8月份,英國通脹率同比增長3.2%,創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大大超過了該行2%的目標。雖然在9月份,英國通脹意外放緩,但分析師預計這對消費者而言只是一次短暫的喘息。英國10月份CPI漲幅達到4.2%;一些英國央行決策者,如行長貝利和著名鷹派人士邁克爾•桑德斯已暗示支持立即加息。


image.png

英國CPI年率

但11月4日,英國央行再次維持基準利率和購債規模不變,與許多投資者認為英國央行將成為疫情爆發後第一家加息的主要央行的預期背道而馳。許多投資者抨擊該行沒有如預期般加息,與市場溝通太差。

英國11月通脹率創下10年來新高,CPI同比上漲5.1%,遠高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值。盡管物價高企,得益於11月的情況,仍有大部分投資者押注英國央行不會加息。

但是12月16日,英國央行終究還是扛不住通脹壓力,而將基準利率由0.1%上調至0.25%,令市場大感意外,這是該行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上調基準利率。英國央行也因此成為了全球三大央行中首家加息的央行。

其他央行:加息抑通脹成主流


隨著各國經濟從去年的衰退中逐漸復蘇,通脹情況似乎超出了決策者的預期,各大央行的立場紛紛轉向;大部分央行甚至已經采取了積極措施,開始撤出貨幣刺激措施,以避免潛在的通脹預期脫錨。

日本央行雖然仍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但為應對新冠疫情而推出的企業融資政策到期後將部分退出,且大幅縮減今年ETF購買量,或將降至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

挪威央行和新西蘭聯儲是年內率先加息的兩家G10央行,都已加息兩次,明年很可能繼續加息;挪威也是疫情後首個加息的發達經濟體。

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拉美央行成為了年內全球加息陣營的主力軍;巴西央行是年內加息次數最多、幅度也最大的主要央行,在最近一次會議上把利率上調150個基點至9.25%。與拉美國家央行高舉加息旗幟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主要亞洲央行年內的風平浪靜。

在新興市場,所有經濟體的加權政策利率在最近幾個月從4.5%上升到5%,21家央行中有10家加息,3家降息(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和北馬其頓)。

2022年展望:各大央行「收水」似成定局


隨著世界上各大央行在2021年里的最後一次會議結束,市場對於央行的態度開始有了清晰的認識。各大央行政策轉向似乎體現了他們試圖與疫情共存。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許多人已經接種了疫苗,加強針運動也在加速。社會已變得更善於應對疫情浪潮及其帶來的限製,這減輕了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隨著央行官員對大範圍通貨膨脹了解的加深,他們對新病毒的爆發如何影響經濟產生了不同的看法。在疫情初期,人們關注的焦點是封鎖會抑製消費需求,而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有助於提振消費需求。 現在,官員們的擔心轉為防疫限製會阻礙商品的供應和運輸,從而推高價格,這也強化了加息的理由。

目前,大部分央行開始對高通脹感到不安,2022年收緊貨幣刺激措施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在發達經濟體中,所有國家的加權政策利率在最近幾個月從0.07%的歷史低點小幅上升至0.14%,17家央行中有6家上調了利率。在疫情之前,發達經濟加權政策利率為0.8%,相比之下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image.png

而在新興市場中,新冠疫情之前,新興市場加權政策利率為5.5%,仍有一定的加息空間。除非新冠疫情阻礙經濟復蘇,否則政策利率上升的趨勢將在2022年繼續下去。此外,美聯儲於明年加入加息的行列可能會給新興市場的貨幣政策帶來一定的壓力。


image.png

其中,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作為全球貨幣政策的「風向標」,其政策取向無疑將引領明年全球貨幣政策的主流。因此,市場對這三大央行也是給予了無比多的關注。

美聯儲:結束Taper已板上釘釘,加息只是快慢問題


美國火熱的經濟正在進一步推高其物價上漲,而且除了能源價格高漲之外,住房價格和服務業成本等走高也反映了美國物價上升具有一定「粘性」。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物價指數指標也持續位於2%目標之上。因此,除非明年疫情再度嚴重衝擊美國經濟,不然3月份結束Taper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image.png

市場更加關注的是美聯儲明年何時加息、加息幾次。美聯儲12月的最新利率點陣圖顯示,以一次加息25個基點估算,所有與會的18位官員均預計美聯儲明年將加息。其中,只有一位預計明年加息1次,5位預計明年加息2次,10位預計明年加息3次,2位預計明年加息4次,中值預期落在了明年加息3次之上。


image.png

以史為鑒,美聯儲利率點陣圖本身就向來以多變而著稱,當前的預期並不等於明年的實際行動。不過,根據「聯儲觀察(Fedwatch)」,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最早會在明年3月份進行加息,加息一次概率達到53.8%。除此之外,市場預計美聯儲於明年中旬加息的概率達到91.21%,其中預計加息兩次的概率達到41.2%。


image.png


image.png

芝商所FedWatch工具利用30天聯邦基金期貨定價資料,用以分析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未來會議調整利率的可能性。

歐洲央行:維持利率不變,換個方式QE


在12月的會議上,歐央行行長拉加德稱「不太可能在2022年加息」。而且從歐洲央行利率決議和官員發言來看,歐洲央行2022年雖然將結束PEPP,但仍然將保持足夠規模購債的靈活性以滿足經濟增長需求,而且歐洲央行也還計劃到期債券的本金再投資。

12月會議上,歐洲央行官員對歐元區2023年和2024年的通脹預測仍低於2%。相對美國來說,歐元區的通脹風險確實更低。

一是因為歐元區沒有像美國那樣大規模地發放政府補助,居民收入存在缺口,消費支出肯定不及美國那麽強勁。二是因為歐元區整體貨幣供給擴張的高峰在10%-15%,而美國已經高達25%以上。另外,歐元區的工資增速仍然溫和,尚未出現像美國那樣的工資加速上漲的情況。因而供給瓶頸是構成歐洲通脹上行風險的主要原因。

而且就歐洲央行而言,它還必須考慮到它為之製定政策的歐元區內部存在的重大分歧。任何大規模撤出危機支持的舉措,有可能給一些成員國帶來債務危機,比如,對意大利等經濟體高債務負擔的可持續性造成影響。

不過,有一些市場參與者擔心歐元區物價上漲將持續,已經開始關注歐洲央行2023年政策正常化的可能性;目前,有投資者押注歐洲央行可能在2022年底加息15個基點。

英國央行:或加息100個基點,達到關鍵利率將觸發QT


根據英鎊隔夜指數掉期,市場目前預計,即使在Omicron變種帶來的疫情風險之下,由於勞動力市場推動通脹,英國央行到2022年12月將加息100個基點(即關鍵利率由0.25%升至1.25%),屆時關鍵利率將自2009年以來首次位於1%水平以上。


image.png

其次,如果英國央行在明年2月的會議上將利率升至0.5%的關鍵水平,就可能啟動量化緊縮(QT),即它將停止將到期票據收益進行再投資,從而在債務到期時自動減少其投資組合規模。其次,英國央行的更激進舉措將意味著,在利率達到1%之後,可能會積極出售英國國債。貨幣市場預計,利率將在8月份觸及這一水平。不過,鑒於疫情復發威脅到經濟前景的風險,交易員們正在揣測英國央行何時以及如何引入這一貨幣政策。


image.png

結語


貨幣政策作為對衝經濟波動的最核心逆周期調節工具,往往是最有力的手段;與此同時,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在短期內就如「魚」與「熊掌」一般不可兼得。2021年,在大水漫灌之後,又是在供應短缺的背景下,通脹升升不可避免地隨之而來;通脹高企或是中長期問題。接下來,穩定物價任務已經被擺到各大政策製定者的辦公桌上。

2022年市場是時候走出貨幣寬鬆的「良夜」,炙手可熱的經濟不可能永遠持續,2021年底各大央行已經拉開了收緊政策的序幕。除非新冠疫情這只「黑天鵝」嚴重打擊經濟復蘇,否則政策利率上升的趨勢將在2022年繼續下去。隨著寬鬆刺激政策的退出以及經濟周期進程,明年各大經濟體增長前景可能將面臨較大壓力。

編輯/Corrine

You may also like
你可能會喜歡

標題:全球央行政策年終盤點:2021年鬥通脹,2022年忙收水

返回:香港股票財經網新聞

財經新聞常見問題 FAQ

甚麼因素會影響錢財的價值?

由於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不斷上升,故幣值會隨時間而降低,這便是通貨膨脹。幣值會受以下因素侵蝕通脹:簡單來說,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通脹。當物價上升,受薪人士便會要求加薪,隨著通脹加劇,貨幣的購買力便不斷減弱。 利率波動:當利率下降,存款的利息回報便會減少。如果存款利率低於通脹,儲蓄便會失去原有的價值。但某類投資如股票和債券等卻可能因息口下降而升值。

為何銀色債券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 作清算及儲存 ?

根據銀色債券發行通函,若客戶經配售銀行申請銀色債劵,所分配的銀色債券會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作清算。

甚麼是債券?

債券是由政府、公司或其他機構發行的一種借貸票據。當您購入債券,即等同向發行者提供貸款,發行者則承諾於債券到期日以指定價格贖回債券,而在到期日前則須支付指定的利息。債券的種類繁多,不同的發行者以不同的條款發行債券。例如:定息債券、浮息債券、零息債券及存款證等。一般來說,債券及存款證的回報比較穩定。目前,銀行可代客買賣多種債券和存款證,除備有多種主要貨幣選擇外,客戶亦可選擇不同債券發行機構,包括政府,如中國政府、美國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等,或本地著名的半官方機構,超國機構及世界知名的公司。此外,債券年期由一年至三十年不等,而票面收益亦各異,選擇眾多,能符合投資者的不同需要。投資金額低至港幣1萬元。

甚麼是證券?

證券是一般可在股票市場交易之投資工具的統稱。任何人士均可透過經紀或銀行從事證券投資,並可從每日的報章或互聯網觀察投資行情。 證券投資的回報潛力一般高於儲蓄戶口。在經濟蓬勃的地區,只要假以時日,股市一般都會出現增長,有時更會在短時間內急升。但是,股市波動在所難免,所以購買證券不應視為一種短線的謀利方法。購買證券需要支付有關的交易費用,例如經紀佣金。如果要享有交收的便利,您可考慮採用銀行證券買賣服務。除了自行投資證券外,您亦可委託專業投資管理人員或公司代勞。

何謂「首次公開招股」(IPO)?

「首次公開招股」(IPO)是指一間公司首次向公眾投資者發行新股,債券或銀行發行的存款證。此類股票,債券或存款證有可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買賣。

為何我經銀行IPO申請獲分配的通脹掛鈎債券以債務工具於中央結算系統(CMU) 作清算及儲存?

根據通脹掛鈎債券發行通函, 若客戶經配售銀行申請該債劵, 所分配的債券會以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作清算,及在銀行的債券買賣服務透過場外交易買賣。

如何啓動我的中國A股交易服務?

如您已持有銀行綜合投資戶口及人民幣儲蓄戶口,即可買賣合資格的中國A股, 毋須登記。如您未持有任何銀行綜合投資戶口,亦可透過銀行銀行網上理財(只適用於現有銀行銀行客戶)或親臨任何一間銀行分行開立綜合投資戶口,過程方便快捷。此服務只適用於非美國個人客戶並持有符合美國稅務局要求的身分證明文件,例如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証或護照。

參加銀行的「股票月供投資計劃」有什麼好處?

您可以:以符合預算的金額購入股票透過「成本平均法」減低投資風險享受中長線投資所帶來的較高回報潛力迎合個人的儲蓄投資需要

甚麼是單位信託基金?我怎受惠於基金投資?

單位信託基金亦稱互惠基金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投資機會,方法是由基金經理把眾投資者的資金,匯聚成一筆龐大基金,用以在廣泛地區及市場作不同的投資。所以,即使個人的投資額不大,投資者亦可參予全球各地市場的證券、債券、貨幣及商品投資。這種多元化投資稱為投資組合。單位信託基金提供多項有利因素:分散風險:由於分散投資,故基金的風險通常低於投資單一股票。但不同的基金,其風險和回報的水平,當然亦會有差異。專業管理:基金經理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研究和管理投資。個人投資者一般很難像基金經理對全球市場有透徹的認識,但如果購買單位信託基金,便可享有基金經理提供的專業知識。投資全球市場:透過單位信託基金,您的資金可運用於個人投資者未必能夠涉足的海外市場,從而擴闊投資範疇。經濟效益:由於大量投資者的資金以單一基金處理,故能平均攤銷經營成本和佣金,減低個人投資者支付的費用。流動性:您可在任何交易日(但基金所掛屬國家的公眾假期除外)買賣單位信託基金,增加資金流動性。有些單位信託基金產品與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指數期權掛屬,亦有時與貨幣期權掛屬。這種基金的風險略高於多元化的基金組合。

什麼是結構投資產品?它是如何運作的?

結構投資產品是涉及衍生工具的投資產品,其回報﹑到期金額及/或其結算方法是參照1) 任何一項或多於一項的參考資產的價格、價值或水平的變動; 及/或 2) 任何事件的發生或不發生而釐定。

有哪些資產屬於要約範圍內?

要約僅針對透過歐洲清算銀行有限公司(Euroclear Bank SA/NV) 直接持有的證券(即債券,存款證和股票),Euroclear Bank SA / NV是本行參與的唯一歐洲經濟區中央證券存管處(例如帶有ISIN 前置代號XS,US,AU,CA)。該要約與透過Euroclear的其他託管人或附屬託管人持有的證券無關。

當「高息投資存款」的存款日為提交指示之後第2個營業日,如何計算綜合理財戶口有抵押信貸的信貸比例?

若已於交易日(Trade Date) 開立「高息投資存款」並處於存款日(Deposit Date)之前的時間: 如以外幣作為存款貨幣,該筆已保留於戶口作為扣除交易所需的款項將會從戶口可用結餘 (account available balance) 中扣除並不會納入有抵押信貸的計算。因此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將會下降,基於外幣存款在「高息投資存款」交易日之前被計算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 如以港元作為存款貨幣,該筆已保留於戶口作為扣除交易所需的款項將亦會從戶口可用結餘 (account available balance) 中扣除並不會納入有抵押信貸的計算。但基於港元存款在「高息投資存款」交易日之前已不納入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因此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不會受影響。 在「高息投資存款」存款日(Deposit Date)當日(即交易日之後第2個營業日),以任何貨幣作為存款貨幣的交易金額將會納入計算為有抵押信貸的信貸額,直至到期日為止。

如何經銀行投資外匯?

您可以經銀行透過多種方法投資外匯。您可使用24小時外幣兌換服務讓您隨時隨地透過網上理財或流動理財設立兌換指示。若您對個別外幣有特定的目標兌換價,您可透過外匯限價買賣服務預設指示。若您想以定期儲蓄的形式累積外幣或人民幣,您可透過外幣/人民幣轉存服務預設兌換指示,我們會根據您的預設指令自動替您執行指示。

要約僅針對透過歐洲清算銀行有限公司(Euroclear Bank SA/NV) 直接持有的證券(即債券,存款證和股票),Euroclear Bank SA / NV是本行參與的唯一歐洲經濟區中央證券存管處(例如帶有ISIN 前置代號XS,US,AU,CA)。該要約與透過Euroclear的其他託管人或附屬託管人持有的證券無關。

您首先需要了解個人的理財需要或投資目標、財政狀況及風險取向。您的目標可包括應付以下各項需要:保障家人子女教育退休策劃管理及累積財富遺產規劃您亦須考慮您的目標,投資年期,可承擔的投資金額及個人的投資偏好。

你們會於何時強制出售我的股票(斬倉?

如(i) 您的股票孖展比率連續3個月維持於105%至少於120%;或(ii) 股票孖展比率一旦觸及120%或以上;或(iii)我們不時訂定之時間,我們將強制出售您的股票(斬倉),不會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