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姚波
原標題:突發大風暴!罕見全面「淪陷」,最慘一週暴跌20%閃電腰斬!危機警報來了?
衰退交易正在持續上演。繼油價大跌後,金屬開始全面淪陷。

連跌兩週的倫錫繼續領跌,近一週跌20%,跌幅幾乎為上週的兩倍,價格已較今年3月的高點腰斬。

倫鎳在3月初出現一擊暴漲66%的奇觀後,走勢向下,近日連跌四周,最近一週跌近14%,價格僅為高點1/5。

由於銅在電氣、工業和運輸應用中的用途廣泛,銅價下跌往往被視為經濟即將衰退的先行指標。被稱之為「銅博士」的銅價已經連跌三週:倫銅一週累超7%,創近一年來最大周跌幅。

其它金屬也全面崩塌:倫鉛跌超7%,倫鋅跌近5%,均連跌三週;倫鋁跌約1.7%,連跌五週。市場擔心,銅價已經從高點下跌逾23% ,跌至16個月低點,反映全球經濟「衰退」風險超過「通脹」風險,全球衰退、大宗見頂的呼聲再起。
國元證券則指出,全球大宗商品本為一體,產業鏈聯繫非常緊密,不同產品價格之間存在傳染性。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出現下跌,原因是緊貨幣週期下需求端疲弱,且加息明顯會抑製經濟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全球經濟可能面臨衰退風險。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多諾萬指出,市場曾在衰退擔憂和通脹擔憂之間搖擺不定,但如今商品市場開始反映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
一德期貨則指出,近期海外基金的拋盤比較堅決,目前市場交易的主要邏輯是衰退預期,銅、原油等大宗被拋售印證著這種邏輯。引爆點是美國的持續高通脹,過去50年,美國有9次加息中7次以經濟衰退收場,衰退時期代表大類資產的CRB指數是有明顯的跌幅的。加上此次寬鬆週期很短,大宗可能在短時間內已經走完一輪大波動行情。
銅博士跌破1萬美元,高盛:購買不要停
也有較樂觀的分析師認為,通脹仍將居高不下,但它越來越有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開始見頂,今年晚些時候有可能復甦。
高盛自去年就是大宗商品尤其是銅等金屬的搖旗手,在當下大宗商品出現全面回撤的緊要關口,仍在發聲力挺。高盛商品團隊表示 客戶應該購買大宗商品,因為即使核心通脹率回到更正常的水平,大宗商品也能產生回報。
高盛的「倔強」不是沒有原因。銅價受到了兩個因素的支撐: 一是疫情及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因素造成的供應緊張,二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車廠擴大電動汽車生產,汽車行業對銅的需求不斷上升。
今年年初,銅價每噸9800美元左右,3月初,由於擔心烏克蘭局勢會影響供應,銅價一度突破每噸1萬美元關口。

瑞銀分析師梅傑表示,疫情期間銅價一直處於天價,全球財政刺激有助於支撐強勁的經濟需求,隨著多國疫情封鎖結束,製造業需求激增。其次,工廠關閉阻礙了供應,導致市場各類庫存都處於歷史低位。
除此之外,近年來,銅在電動汽車中的使用讓市場對新增需求產生相當樂觀判斷。美國銅業發展協會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電動汽車使用的銅是傳統汽車的10倍。傳統汽車通常使用18至49磅的銅,而電動汽車平均使用183磅,電動公共汽車可以使用高達814磅。
高盛首席金屬策略師斯諾登在此輪大跌前曾發聲表示,銅供應將在未來兩年內達到峯值,但行業完全缺乏新的投資。因此,在達到短期供應峯值之後,全球能源綠色轉型帶來需求激增,未來數年銅將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缺口。
疫情以來,受供應衝擊和新能源車的強勢崛起等因素影響,銅價一度對基本面變得不敏感,9500美元以上的高價徘徊一年多時間,但情況正在急速扭轉。
機構:金屬需求放緩,銅價走低持續至2023年
需求將是近期決定銅等金屬價格走勢的關鍵。在短期需求增量沒有證實背景下,市場對全球經濟健康狀況日益擔憂。美國近日公佈的PMI數據證實了經濟放緩的跡象,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勢頭急劇減弱,電動車巨頭特斯拉因擔憂經濟全球裁員10%。
大型投行認為金屬價格已經見頂,難以再出現大規模反彈,預測價格會恢復常態。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在今年6月底發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金屬行業的宏觀經濟背景已經「惡化」,因為各國央行著手應對通脹,而中國的疫情政策繼續抑製對金屬的需求。過去兩年,金屬行業經歷了因供應衝擊和旺盛需求的超額利潤後,該行業的回報率肯定會恢復到往常水平。
瑞銀團隊認為,在歐美經濟增長放緩、中國因疫情封鎖後復甦喜憂參半,清潔能源轉型帶來的需求上升不足以維持銅價高企。瑞銀認為,銅價將在今年下半年進一步走低,到2023年也是如此。
瑞銀指出,預計銅需求增長將放緩,但不會崩潰,預計未來一年,銅價將在每磅2.75美元至3美元之間波動。這一價格預測相當於美銅回到2020年11月水平。

一德期貨分析,中短期即要關注美聯儲加息的節奏,也要關注國內需求。供需面上,礦端擾動還是比較多,加工費也在降低,但是國內冶煉廠增量比較明顯,祥光開始出貨,檢修的冶煉廠也比較少,現貨進口窗口也已打開。但需求是比較差的,下遊面對持續下跌的銅價較為恐慌,不敢入市採購,訂單比較疲軟,體現出來的就是國內周度庫存持續增加以及現貨升水的持續下調。
一德期貨預計,這次下破高位區間,構成趨勢性的轉變,可參考2012-2015年的回撤,但是幅度上會弱於上一輪。銅價暴跌是否會對消費、供應產生作用,比如採購量增加,緊平衡則將會限製銅價下行。但如果因宏觀因素需求萎靡,金屬價格則繼續回落。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