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小米公布截至2022年3月31日一季度業績,財報顯示:
Q1營收733.5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768.8億元,同比下降4.6%;
Q1經營虧損9.1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81.58億元;
Q1期內虧損5.3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77.89億元;
Q1經調整淨利潤28.59億元,同比下降52.9%;

今日港股開盤,小米股價穩健走高。截至收盤,小米漲近6%,報11.74港元,成交額15.35億港元,最新市值接近3000億港元。

市場關注度高,各大機構聞風而動,紛紛從各個角度對小米財報展開點評。截至5月20日,彭博上42位分析師給出小米「買進」評級,約占80.8%;7位分析師給出「持有」評級,約占13.5%;3位分析師給出「賣出」評級。一致目標價16.39港元。
以下為財經新聞整理的部分機構對於小米的最新觀點:

里昂:予小米集團「買入」評級,下調今明兩年經調整盈測3%及4%
評級:買入
目標價:20港元
里昂發表報告指,小米季績疲弱但符預期,下調今明兩年經調整盈測3%及4%,但認為目前股價已反映大部分風險因素,予評級「買入」。里昂指,小米第一季收入按年下降4.6%,經調整盈利按年下降53.9%至28億元人民幣,比該行預期低1%。所有業務部門都表現疲軟,因受供應短缺、物流問題以及消費者情緒疲軟影響。小米預計,供應將改善,但消費者情緒將會是第二季更大的不確定因素。該行預計,小米第二季收入將按年下降約5%,經調整盈利將按年下降約50%。
花旗:維持小米集團「買入」評級,目標價從19港元下調5%至18港元
評級:買入
目標價:18港元
花旗表示,小米一季度業績表現較為疲軟。由於多重宏觀逆風,收入同比下降5%至734 億元,調整後淨利潤同比下降53%至29億元。鑒於持續存在的宏觀挑戰,近期需求也可能減弱。長期來看,該行仍看好小米的增長前景,但市場仍缺乏對拐點的信心。該行維持小米「買入」評級,認為股價回落可能為經濟周期性復蘇提供了一個較佳買入機會;目標價從19港元下調5%至18港元。該行指出,疫情管控放寬或任何刺激性政策都可能是短期的積極驅動因素。
高盛:維持小米集團「買入」評級,下調目標價至17.5港元
評級:買入
目標價:17.5港元
高盛發表報告指,小米首季業績符合預期,指受到關鍵零部件短缺和物流中斷等因素所影響,雖然面臨某些海外市場的宏觀逆風,可能會影響小米於今年下半年的復蘇,但該行預計小米將能夠通過利用其優化的智能手機產品組合,在2022年下半年及2023年實現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各增長12%及10%,料核心盈利可於今年第三季起回穩或呈增長,維持「買入」評級,但下調對其目標價由19.4元降至17.5元,並調低集團今年至2024年收入預測3%至5%,以反映手機付運、IoT及服務業務較低的增長預測。
招銀國際:22Q1表現弱勢,預計短期內面臨挑戰
評級:買入
目標價:15.1港元
招銀國際發布研報稱,其對小米份額增長持樂觀態度——看好小米在全球市場(尤其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場)市場份額增長。在海外渠道擴張的⽀持下,招銀國際預計⼩⽶出貨量將在 FY22E同⽐下降 6%⾄1.79億部,並在 FY23/24E恢復同⽐增⻓9%/9%⾄1.95億/2.13億部。但是考慮到疫情以及歐洲的宏觀經濟疲軟,或將影響 2022 年的智能⼿機/AIoT 需求,因此將FY22-24E EPS下調至8-14%,以反映智能⼿機出貨量下降。維持「買⼊」評級,給予新的⽬標價15.1港元。
瑞銀:一季度收入符合市場預期,此前跌勢已反映疲軟其業績
評級:中性
目標價:15港元
瑞銀指,小米一季度收入高於該行預期,基本符合市場共識;淨利潤也與該行預測基本相符,但較市場預期低16%。期內毛利率為17.3%,環比增長20個基點,同比下滑110個基點,基本符合該行以及市場預期。該行指出,小米新的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目標為1.89億部,中間值下降2.8%,反映了近期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全球通脹壓力等調整。該行目前的出貨量預測為1.905 億,處於管理層指引範圍的高區間。瑞銀認為,當前股價已經反映了疲軟的業績,故一季度業績不會對股價造成影響。該行維持小米15港元目標價與「中性」評級。
交銀國際:將小米集團評級降至「中性」,目標價下調50.8%至12.10港元
評級:中性
目標價:12.1港元
交銀國際發研報指,小米一季度收入為73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4.6%,環比下降14.3%。手機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1.1%,IoT和互聯網業務收入分別增長6.8%和8.2%。淨虧損5.3億元,扣非淨利潤為28.6億元,同比下滑52.9%。交銀下調公司22-24年淨利潤預測60.6%/50.4%/50.3%。由於22年公司主業及資本市場不確定性較高,交銀基於23年每股盈利0.52元,參考可比公司23年市盈率20倍,將目標價從24.6港元下調50.8%至12.1港元,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
大和:公司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看好市場份額戰略獲得穩步進展
評級:持有
目標價:11港元
大和表示,小米一季度業績符該行預期。因低端機型受到SoC短缺的影響,期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2%。該行認為二季度手機出貨量前景仍面臨挑戰。由於消費者信心疲弱,該行將2022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預測下調至1.7億部(同比減少12%),並預計二季度出貨量為 3900萬部。由於宏觀及地緣政治風險在未來12個月持續存在,該行認為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進一步下滑,是影響小米股價的關鍵因素。但該行也注意到,小米積極提升市場覆蓋範圍與渠道擴張,其市場份額戰略獲得穩步進展。綜上,該行將小米目標價從12港元下調8%至11港元,評級從「跑贏大市」下調至「持有」評級。
光大證券:多重外部因素下公司業績承壓,疫情控製後表現或更為明朗
評級:增持
光大證券發布報告稱,考慮到疫情和俄烏局勢影響、以及 2022 年開始公司逐步加大對智能汽車的投入,下調小米集團(1810.HK)22-23 年 non-IFRs 淨利潤預測21%/23%至 164/179 億元,新增 24 年淨利潤預測 210 億元,對應同比增速-25%/9%/18%。同時公司積極布局智能汽車,目前汽車研發團隊規模已超1000 人,公司預計 1H24 推出首款量產車型,將進一步打開公司成長空間。考慮到多重外部環境影響下,公司業績承壓,下調為「增持」評級。
編輯/Annie